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与自然通过人的劳动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即三大交换活动协同运动。生物个体即个人的“三大交换”是基础,社会“三大交换”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个人的“三大交换”与社会“三大交换”的活动就是“私”与“公”的矛盾。“私”与“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私”、“公”矛盾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正确处理“公”、“私”矛盾,主要是树立“公”、“私”分明的观念,实践劳动是人生存发展之本,正确把握个人角色的变换。  相似文献   

2.
陈立武 《师道》2007,(7):34-34
点击时下教育,什么词最为流行?不是“择校”,不是“公平”,不是“两免一补”,不是……最流行的当属“文化”一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私小说是20世纪初形成于日本的独特的文学样式。它体现出了日本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描写“自我”是私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在文学史上,有其进步性的一面,也有其严重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赵芳丽 《现代语文》2007,(1):99-101
对鲁迅名篇《祝福》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众所周知,祥林嫂已成为世界文艺长廊中的经典人物,鲁四老爷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也被很多人私,但文中出现的四婶、卫老婆子、庙祝、“我”等人物却往往被人忽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些所谓的“小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这些人物虽小,但作用非同一般,形象也不乏精彩,这让我们在赞叹鲁迅大手笔的同时,也更深地领悟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深刻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5.
王栋主张安静以养微阳,而要做到安静养阳就要淡视人欲,泰然养心,少忧戚,多坦荡.王栋的淡视人欲并不是要控制人欲,而是要节约人欲,因为人欲不能无,但对于恶欲就必须注意“节”与“引”.王栋还认为,孔子所说的“克已”是自强的意思,并不是要克己去私;《中庸》所讲的“慎独”不是察私防欲,世儒们把“克己”、“慎独”都解错了.  相似文献   

6.
“一切艺术都是时代与环境的产物”。由于日本学传统和学理念的影响,日本私小说不可避免地有着“无法具有社会意义”、“素材狭隘”等局限的一面。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反映出中国“五四”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侧面和他的民族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修改与风格。  相似文献   

7.
《聊斋》因为蒲松龄自道的“孤愤”,其思想意义一直被评价很高,人们认为他的“孤愤”是对整个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怒,并与屈原、司马迁等人的“发愤说”等而视之。其实蒲松龄的“孤愤”实在是他的“私我”之愤,其社会性并不大。蒲松龄继承了传统君臣关系中的“妾妇之道”,不可能超越时代,在《聊斋》创作过程中“妾妇情结”占了支配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王莽改制中的"私属"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奴婢"私属"制是王莽改制的一项重要措施.关于私属制的内容及其意义,史学界至今仍众言纷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王葬实行的奴婢"私属"制是西汉中后期社会矛盾的直接产物,是董仲舒、师丹等人去奴、限奴政策的继承和发展.西汉中叶,随着土地兼并的迅猛发展,农民破产的加剧,私奴婢问题日益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朝野瞩目,喧腾一时.官僚贵族"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  相似文献   

9.
春秋"私徒属"与战国"宾客"同属依附于各级贵族的社会群体,但又有着显著的差异:私徒属讲求忠诚,至死不二,宾客则以势取舍,择木而栖;私徒属仕于主人,奉职尽责,宾客则有事差遣,无事闲处;私徒属视主人为衣食之本,以尽忠为其人生目标,宾客则视主人为进身之阶,出将入相,欲显身扬名于国.这种差异的形成是与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君主集权制的转变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教考分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教考未分离,教师“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从教学、出卷、监考到判卷都由任课教师一人承担,缺乏监督和制约,容易产生循私舞弊现象。同时不可避免会出现教师在教学、出卷中的主观随意性。  相似文献   

11.
草书考     
"草书"的"草",应读为"早"."草书"是草稿之书.草书产生的时代应是秦代  相似文献   

12.
传统私塾教学质量的好坏应视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认定为差.私塾的设置方式多样,教学状况不一,教学质量有较大差距.而私塾只重"国学"的教学内容,个别式、背诵式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管子》中的相关篇章 ,都认为先秦“五谷”的形成与先秦小农生产模式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并从作物种植时间角度 ,着重探讨了“禾”(狭义的 ,本文以下皆同 )、“稷”是同一物 ,“黍”与“稷”不同  相似文献   

14.
唐代以来各家对《管子·形势》篇“抱蜀”一词有六种训释,而释为“抱一”既有词义上的凭据,又切合《形势》篇文旨。“抱蜀”即《老子》所谓“抱一”。  相似文献   

15.
朱熹的“理一分殊”作为一种理学的本体论模式,具有多重思想逻辑层次的关系和内涵。从普遍的“理一分殊”本体论模式到一般的“分殊”体认的方法论,到具体的敬知双修的认识论,构成了朱熹的一种独特的东方有机整体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除具有德知合一、修养与认识合一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有机直觉体认、系统整体把握和主客一体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六书的理论性阐述历史很多,但其中或有批评质疑,或多新说异论,因此各说之间是非抵触甚多,一般学习往往感到惶惑,为求教学或自学方便,本以歌诀形式解说传统理论,以作自撰的六书助记歌诀为线索,对“六书”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并对歌诀中所涉及的86个字有重点地作了分析,其中对于先贤之论,取精舍莠,择善而从,对于一些有些争议的问题及例子,一般取其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教师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对教材的处理,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等视角详细阐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问题,着重指出了在重视数学能力的环境下,初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方面所应发挥的导向功能,并列举了一系列具体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8.
释儒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儒义为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柔代表了谦逊,无私的美德。秦汉时代称儒生为术士,术指道艺。  相似文献   

19.
自林纾"五四"前夕声称庚子年曾为《杭州白话报》写作"白话道情",迄今无人查证,致使其本来面目长期以来不为人知。1901年《杭州白话报》刊发的署名"竹实饲凤生"的六种"道情",应是林纾之作。襄助《杭州白话报》,创作"白话道情",以白话开民智,以通俗文艺振民气,且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是20世纪初年的壮年林纾确曾有过的一段白话文学创作经历。《杭州白话报》"白话道情"之考论,还原了林纾作为晚清开风气之先的启蒙白话报和白话文学先驱者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唐末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实境”占其第十八品。在“实境”中融有“景”,融有“情”,更融有“理”。因其侧重点不同,所以“实境”在诗中可分为三类,即“景处之实境”、“人处之实境”、“心处之实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