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它以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为指导,通过创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并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实现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推行全新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好教学设计。下面就几年来的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从五个方面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创设数学情境,优化认知结构;创建数学模型,优化思维结构;创新数学问题,优化理解结构;创立数学平台,优化信息结构;创意数学习题,优化练习结构。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待研究的一个理论与实践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既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也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结合学科特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对教师实施培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许红玲 《广西教育》2013,(18):18-19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运用着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和因特网等教学媒体,当它们与中学数学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数学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就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然而在整合过程中,如何设计协作型、研究型、综合型的学习活动,以便让学生综合应用数学学科领域的知识,使学习向自主化、个性化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优势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课程实质上是构建一种虚拟的教学环境。为了创建一种成功的学习环境,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者应该着重考虑网络环境中的CMC传播机制,考虑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和学习理论整合到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去。CMC传播特性和交互性是教学人员和教学设计人员必须重点关注的,而教学策略、主题内容、教学理论等也是开发网络课程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 ,在这次改革当中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的核心 ,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 ,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要实现上述目标就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 ,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那么 ,如何开展语文多媒体教学 ,并运用信…  相似文献   

8.
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本文阐述了e-learning的内涵及其核心要素,指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并就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建构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环境下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已是当务之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研究在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以及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阶段性构想,有助于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合理整合。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随着新课程的深层推进,我们体会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为学习共同体提供的全新的学习场是传统教学望尘莫及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无论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高,还是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1.
高海霞  仲作军 《考试周刊》2013,(49):145-146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意义、整合的基础、整合的原则及整合中存在的误区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格成为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整合”将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导致课程内容、资源、实施和评价的变化,以及学习方式的革命,为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较为理想的环境。在整合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基本的整合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其迅猛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媒体,信息技术要实现与各学科的整合,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改革也必须要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那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是什么?其目标又是什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各门学科课程整合,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或加强多学科领域的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主动地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获取信息,分析、综…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令人关注的话题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ISTE)在其制定的教育技术国家标准(NETS)中,将“课程整合”直接解释为“在学术性内容的日常课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和改进学习和教学”。我国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其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也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包含课程信息化、信息技术课程化和建构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等不同层面,它在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诸多研究。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随着新课程的深层推进,我们体会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为学习共同体提供的全新的学习场是传统教学望尘莫及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人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无论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高,还是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它的作用都是令人欣喜的.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整合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这一核心,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通过封闭式、开放式整合最终完成课程的全方位整合。目前整合过程中急待解决教学模式、评价标准、教师角色转变、学习资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辰 《中国教师》2014,(2):50-51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与传统不同,整合课创设了新型的教学环境,变革了传统教学结构。可见,“整合”的实质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下面以课文《戏曲大舞台》为例,来介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以及和综合性学习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目前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建构基于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的整合型课程新形态,以便在学习其它学科课程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另一种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的教学结构的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可以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具有突破微观的限制、突破探究的难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等三个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目的是用信息技术结合最新的教育理论对数学课程进行改造,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应该开发和推广优秀的数学多媒体课件,深入开展数学实验的研究,加强教学平台和课程网站的建设,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