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是北方地区水上交通的大动脉.曹魏及北魏等北方政权对黄河航运积极开发,三门峡及其以东峡谷航道不断得到整治.黄河上游部分河段及整个中下游河段都有航运利用."黄河也曾千帆过"是这一时期并不少见的情形.受水文及政治因素影响,各河段的航运状况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嘉陵江金家滩河段成库前后通航水流条件及河演趋势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金家滩河段的整治方案,并通过模型试验,对整治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修建整治建筑物的方法,可以解决金家滩河段的泥沙淤积和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物-生态(芦苇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整治黑河水污染从技术原理上分析是可行的.该方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在适宜河段种植芦苇,增加工程措施,进一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长江河势演变剧烈,岸线崩塌时有发生,平抛抛石护岸为长江整治采取的有效工程措施之一,针对该种工程措施的隐蔽性、复杂性,从平顺抛石护岸的质量控制角度出发对镇扬河段整治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抛准、抛足、抛匀”的质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对维斯瓦河上游河道整治的结果进行地貌形态学和水文学的分析。该河段的河道整治始于19世纪中叶,主要是满足通航要求的整治。选择该河段进行研究还因为该河段有关河道走势、河宽变化的资料较全,上溯至1780年,跨度达220年左右,可以进行整治前后的对比。从1930年起建立了水文网站,进行水沙观测。  相似文献   

6.
近十几年来,黄河流域干旱少雨,河道基流减小,河槽淤积萎缩,过洪能力降低,河势摆动变化加剧。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后对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部分河段出现了不利河势,严重威胁着黄河滩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分析长江航道整治工程特点,对航道整治工程进行科学分类。针对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考虑长江航道自然条件,诸如地形地质、水文泥沙、气候气象等因素,从强度、适应性、经济生态性等角度出发,推进长江航道整治工程的生态化改造,从江豚、"四大家鱼"、中华鲟、护坡护底工程等方面展开长江干流航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为"十二五"、"十三五"的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提供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安庆水旱灾害频发,为患甚剧。安庆官民通过整治河湖水道、引水,蓄水灌溉、修筑圩田积极应对水旱为害。但是,水利建设强化了人们对水利的依赖,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位处黄河下游上首的黄河新乡河段,历史上灾患严重。特别是在金、元时期,灾害加重,河道迁徙不定,常多股行河。明、清时期,河道虽渐趋稳定,然由于该河段河道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实为典型的游荡性河段。深入研究黄河新乡河段河道的变迁特点,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该河段防洪重要地位的全面认识,而且对于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必将起到重...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来自长江上游的泥沙滞留于库区,清水下泄,出库泥沙量明显减少,坝下河床受到冲刷,支流湖泊的供沙也将发生变化,使得进入长江中游河段的泥沙有所减少。本文对长江中游干流河段螺山水文站的径流及来水来沙等水文特性影响进行研究,对于该地区乃至下游地区的防洪调度、港口修建、航道整治与维护、滩涂围垦、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鸭绿江口的自然条件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阐述了西水道治理工程整治方案.并根据鸭绿江西水道清淤量,分析了西水道治理工程的各种可行方案及其对泄洪和港口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依据蜿蜒性河道的演变规律和长江中下游防洪及河道整治规划,于1967~1969年,在下荆江的中洲子和上车湾先后实施了两处人工裁弯.沙滩子裁弯工程,因故未能按计划及时实施,于1972年发生自然裁弯.沙市、盐观、祁冲、灵黄、郝龙等五个重点护岸河段,位于上荆江裁弯段的上游,分布于沙市河弯和郝穴河弯的凹岸(见图1).  相似文献   

13.
夏令营第一天,大家早早地起了床,因为那天有一个令人兴奋的节目——参观人工豢养的江豚! 来到位于东湖畔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水生所)白鳍豚馆,梅志刚博士向大家介绍了江豚这个物种. 听完介绍,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江豚会流泪吗?为什么不用克隆技术让白鳍豚复活,或者复制出更多的江豚呢? 其实江豚被捕捞上岸时,流的并不是眼泪,而是身体受到刺激后分泌的一种透明黏液.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是一项区域性活动,其涉及面广,不仅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尤其对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不可预见的灾难或损失.为此,针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规划设计、工程实施、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笔者为期20个月的调查结果显示:环境污染、无序采砂、繁忙的航运、非法捕捞和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水位降低,是造成江豚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保护洞庭湖中的江豚已势在必行.该文提出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可以为人类保护江豚这一濒危物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程鸣 《考试》2010,(1):18-20
1.读下面一则通告,完成文后各题。 通告 各单位: 洪山市郊区河道管理处决定对通海河上游到大湾河段进行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十年禁渔”热点素材为情境,结合长江江豚这个指示物种,从江豚的生态位、江豚的栖息地现状、江豚的保护等角度进行原创命题,促使学生认识长江的生态现状,深刻认同“长江十年禁渔”的现实意义。另外,从试题的课标要求、命题立意、试题特点、解题思路和试题质量等维度进行说题,以进一步反思和优化试题。  相似文献   

18.
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但村庄整治工程实施以来在整治工程启动、村民权益保障、村落人文特色保护、民居规格设置、民居改建经济能力支撑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各基层地方政府必须切实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统一村民对村庄整治的认识,科学编制村域整治规划,合理设定整治工程时序,注重村民权益与村落人文特色保护,出台科学帮扶政策,顺利解决村庄整治难题。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教学》2012,(12):73
据2012年6月27日《科技日报》报道,6月21日,在"携手同行·合力拯救——呼吁保护长江江豚活动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专家向世人发出呼吁:"如果再不抓紧保护,长江江豚将会在10~15年内出现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是江豚中唯一的淡水亚种,在地球已经生活了2500万年,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中,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近年来,人类社会活动毁坏了长江江豚的生活环境。污染物大量排放、水位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使水质不断恶化,长江江豚死亡的情况频频发生。同时,长江河道和通江湖泊  相似文献   

20.
《家教世界》2013,(1):18
2012年11月,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专家组成的长江淡水豚考察,在经过了9天、630公里的长江科学航程考察后,考察队目视观察组共发现长江江豚10头次,声学组检测到江豚3头次。专家表示,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分析,江豚数量可能在减少下降,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繁忙的水上航运,以及大型码头、大型桥梁、大面积护岸护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