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 ,冷落和忽视发现和探索 ,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 ,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 (死记硬背书本知识 ) ,学生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慧 ,摧残人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 ,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更新教学观念就是要转变学习方式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索、研究认识活动体现出来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主学习的过…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接受式学习,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实践、调查等,致使学生学习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与记忆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让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素红 《考试周刊》2014,(61):133-134
<正>在传统的社会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上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导致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影响人的思维和智力、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建立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4.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使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5.
刘绍山 《孩子天地》2017,(5):265-266
1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独立完成任务,以获取知识与技能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式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地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十分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潜能的开发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针对传统学习方式的这一弊端,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适用于所有学科,语文课也不例外。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认为,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表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不注重发现和探究,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它一方面要求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另一方面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是接受性学习要向发现性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8.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所在。近几年,我市政治教学以合作交流式学习方式的研究为着力点,籍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林婷 《中国教师》2014,(9):72-74
<正>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作用于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的类型和方式,要与特定的发展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相适应。学习方式变革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根据培养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特点,灵活选择学习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强调学生掌握系统、牢固的书本知识,过于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通常采用单一接受型的学习方式,机械抄写、重复套用、死记硬背,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
一、确立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索,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消蚀。新课标指出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念,即:课堂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和认知活动要和谐统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尽量多的帮助,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纯粹的接受学习重结果、轻过程,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其结果是学习成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一项苦差事,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创造力遭窒息,个性被压抑,全面发展受到阻碍。因而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弘扬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而现存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学生素质提高的一大障碍,因此,科学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重要任务。一、正确认识转变学习方式的意义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长期以来我们过多依赖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它使学生处于一种相对单一、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把书本知识的学习变成一个记忆的过程,学生虽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表现得能力低下、无所适从。这不是我…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践体验性学习。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向体验性学习方式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由教师传播知识转向学生体验过程,教师角色也必须相应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认识与定位。  相似文献   

14.
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 ,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 ,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贤来 《吉林教育》2004,(11):11-12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这种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必须彻底改变。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地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  相似文献   

16.
孟凡岗 《上海教育》2004,(5S):29-29
二期课改的根本目标之,就是要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卡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接受式学习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实践、调查等,致使学生学习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与记忆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让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问题性、社会性与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分为两种——课题…  相似文献   

18.
高志忠 《甘肃教育》2007,(11X):23-23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怎样转变呢?简而言之,就是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也就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按照新课改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我曾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如何转变学习方式进行了探索,觉得下列教学方法对转变学习方式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而忽略了“发现”和“探索”,从而影响了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以动手实践的机会、自主探索的机会以及合作交流的时空,凸现学生的发现意识、探索意识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向体验性自主学习方式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由教师传播知识向学生体验过程转变,教师角色必须相应发生变化,教师通过心理换位能求得学生思维上同步,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