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为解决当前高校课堂教学问题与困境而提出的中国原创教学模式[1]。文章以传感器课程为例进行实践,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用于传感器课程课堂教学。介绍课堂教学设计及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应用,关注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成果,对达成情况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  相似文献   

2.
刘甜  王忠  田琦 《河南教育》2024,(1):89-91
针对电路原理实验课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课堂时间分配不均衡、学生参与实验效果不佳和实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指导下,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电路原理实验课程,进行“OBE+对分”的电路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分验证类实验和设计类实验两方面探究该模式下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方法,完善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为电路原理实验课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分课堂"是中国本土原创的以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为理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其独特的教学理念被许多高校和中小学教师所认可和实践,该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有效学习理念为基础,分析了适合对分课堂学习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与指标,最终形成了具体的评价方案,以期通过基于过程的评价和反馈,促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的唯一途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章根据电子类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成果导向式实践教学体系和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对分课堂",给出了具体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做法。结果表明,OBE教育理念与"对分课堂"模式同实践教学的结合应用,使学生在学习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动性,提高整体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全面展开,我校在申请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化工原理课程中开展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与学生对分课堂,教师精讲基本概念和重难点,并引入工程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互式讨论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课程实践及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化工原理对分课堂在保持适度学习负担的情况下,获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更好地培养环境工程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虚拟现实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引入对分课堂的理念,从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与考评方式三个方面探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虚拟现实课程教学的影响。首先以项目为载体,将基础知识融入到各项目中,其次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相结合,最后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得出最终的成绩。实践结果表明:对分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使学生基础知识的得到巩固和掌握,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效提高,使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7.
OBE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结构模式,在各类专业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针对OBE教学模式特点,介绍如何运用"对分课堂"落实教学任务,其中以"函数的极值与最值"课程为例,构建"隔堂对分"的教学流程,并分析四个环节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最后从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强调制定个性化评定、强调能力本位三方面分析"对分课堂"如何实践OBE教学理念,从而得出"对分课堂"是实践OBE教学模式的新抓手。  相似文献   

8.
根据"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的性质与内容以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理性审思,发现该课程是适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通过课程实践发现:教师应成为对分课堂的监控者,做好计划、做出评价与反馈、有意识调整教学;学生应成为对分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提高自我效能感,课后投入时间准备,进行深度学习,增加底气;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英语语言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借助Moodle教学平台,从英语语言学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和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对英语语言学对分课堂教学展开行动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Moodle平台对对分课堂教学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高校传统讲授式课堂所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在了解了"对分课堂"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在《土力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部分内容实践了"对分课堂"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对分课堂"模式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调查了学生对"对分课堂"的实践效果的反馈,并提出"对分课堂"应用于工科课程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14.
"I"and"We"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和"我们"     
《班主任》200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