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而思品课教学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深化思品课教学改革,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笔者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三环节情境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环节情境教学”模式是情境教学与“三环节”教学的有机结合。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去影响、感染学生,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他们乐于学习,善于接受。“三环节”教学,其基本结构是“激趣导入——启发明理——引导实践”。“三环节情境教学”…  相似文献   

2.
黄道喜 《广东教育》2004,(10):53-53
在一次小学观摩课上,执教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的教师为了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和“数学中渗透德育”的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情境,设计了一个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就学的捐款情境: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学生们踊跃捐款。全场听课教师为之鼓掌。然而下课后,该教师却悄悄地把捐的钱还给了学生。细打听才知道,捐款是观摩课的需要,做做样子而已。  相似文献   

3.
汪涛 《四川教育》2023,(Z2):61-62
教师基于跨学科背景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能助推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为此,教师可以挖掘体育学科中的德育因子,通过学科协同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推进体育与德育相融共生,加强“以体育人”的实效:“情境浸润”与“任务驱动”相融,生动德育;“榜样引领”与“同辈竞争”相融,亲切德育;“形式创新”与“内涵充盈”相融,扎实德育。由此,学生增强了身体素质,树立了集体意识,淬炼了良好的竞争品格,培养了充沛的道德情感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4.
在创新的德育活动课程中.青年班主任要认识到当前的课程改革是学生选择道德教育.而不是道德教育选择学生,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德育新课程体系中德育实施者——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情境角色的问题。事实上,班主任不重视德育情境的创设.就不会有趣好的德育活动结果出现。所以.为了开展好德育创新活动.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班主任的情境角色。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德育实践中,教师要从德育时机所包含的时间、环境和人三个要素出发,创设德育情境,把握德育时机,创造德育机会,发挥德育机智,从而达到德育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研究性临境德育研究性临境德育是研究性和德育情境的结合,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或创设一种有效的德育情境,让学生身处情境之中,自然而然地根据自己已有的道德认识,对情境中所表现出的德育信息进行讨论、分析、批判、选择。教师是德育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相似文献   

7.
“善行德育”的化育之路,就是要让我们的德育不愠不怒、不急不躁,引领学生浸润在“善文化”的道德情境与氛围之中,让善念存于心、见于行,以期达到上善若水、润物无声的化育境界。  相似文献   

8.
政治教学通过创设德育情境,有利于增强德育功能,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能力,精选德育素材,利用多媒体,创新德育情境形式。  相似文献   

9.
朱宇波 《教育导刊》2001,(21):18-19
实现德育艺术化,是广大德育理论学者和德育实际工作者努力追求的德育最高境界。德育艺术的显著效用是省时高效,融德育过程于艺术情趣,使学生感到仿佛不是在接受教育,而是在审美、赏美和创美;德育不再是人见人头痛的“苦差事”。然而,就目前看来,德育艺术仅仅为少数优秀教师的“专利”,大多数教师的德育艺术化程度不高,德育艺术尚缺社会泛化。德育艺术成了广大教师非常羡慕却又可望不可及的神秘之物。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与教师对德育艺术的认识不足和德育理论工作者对德育艺术掌握的规律研究不够有关。本文对此的探索也还很表层很初…  相似文献   

10.
课堂情境定义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互相协调的过程,它的最大特色是强调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把课堂情境定义引入德育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课堂情境定义理论也有利于促进德育学习中正迁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德育教育虽然一直在进行改革,但在基层却仍然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两种相对的品德表现:一方面,在学校的德育情境下,几乎所有的学生在爱父母、爱教师等基本品质方面都无可争议地表现出言行一致;另一方面,在非学校的德育情境下,又表现出品行不一、知情不一、行信不一等现象。德育为何难见实效?究其原因,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2.
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指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整体和谐,使学习主体在教师创设的富于美感的教育情境中自由、自觉地形成照好道德和健全人格。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审美特色的德育模式,突破了(但不否定)“以美辅德”的传统认识,鲜明地提出了“以美立德”的主张。“立德”是指具有美的言行和养成美的品德。  相似文献   

13.
郭剑 《甘肃教育》2011,(6):40-4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特点,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乐者,怡情铸品尚德之道也”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陈桂芝 《教育艺术》2010,(7):31-31,30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人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充分说明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作用重大。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谈一下我是如何运用“情境”于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5.
德育无痕是教师的永恒追求。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绝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喝水。”这说明教学功能只能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心转化才能实现,而无痕德育能很好地达到这一效果。教师教学要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教学不是布道似的口若悬河,不是训导似的正襟危坐,也不是简单生硬的以师长尊严压人,而是通过创设情境引人人胜,巧设追问促人深思,提供体验悟其真理,渲染氛围动之以情,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阳光,在滋润中享受雨露。现以“共筑师生情感桥梁”为例,具体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情境德育在高校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教学实践证明,情境德育运行模式的主要环节都交织在一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二元关系中,这些二元关系的有机融合是情境德育产生实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通过对情境德育二元融合机制的探究才能有效地构建高校情境德育运行模式。这种机制包括:知与行合一的情境德育目标、教师与学生"视界融合"的情境德育内容、情与理交融的情境德育内涵以及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有机结合的情境德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把学生当成无条件接受的“录音机”,老师怎样说,学生就要怎样听;学生就是让老师管的;说教过多,灌输的过多;只知提要求、树规矩,而忽视研究如何对学生加以引导。这种多以“管、卡、压”方式进行的学生德育,不但导致了德育知识与道德理论缺乏鲜活的生活依据、缺乏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而且由于长期浸润于这样不真实的道德教育情境中,极易造成学生的言行不一、道德虚伪和双重人格。面对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尚存在的诸多盲点,社会各界不禁提出。  相似文献   

18.
论有效德育情境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杰 《教育探索》2004,(3):92-93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德育的方法相当丰富,但德育的实效性一直不能尽如人意。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努力创设德育情境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通过创设德育情境,在营造的情绪氛围中开展思想品教育,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移情共感,互相交流,最终实现德育目标。有效德育情境应具有科学性、多元性、情感性、主体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课堂作为教育活动赖以展开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时空存在,同时也是实施德育的重要空间。要完成其德育使命.就必须使课堂中实时存在的每一个情境都能创生德育价值.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情境作为重要的德育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德育情境是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原则,通过某些方式设置的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德育过程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时空条件,创造良好的德育校园情境、教学情境和活动情境等,使学生在没有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情况下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自觉自主形成和发展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