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刑事诉讼法》有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规定中,只有原告、被告,并且对原告和被告的资格作了明确的规定,而在司法实践中,众多的涉及人身损害的刑事案件中,特别是涉及道路交通事故的案件中,医疗救助机构垫付了医疗费用,却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没有诉讼地位,只能另行起诉,不仅增加了医疗救助机构的救助成本,使得医疗救助机构的救助能力降低,而且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因此,试图从人身损害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诉讼主体地位着手,着重就医疗救助机构在交通肇事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诉讼地位的确定以及法律适用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反诉是民事诉讼中特有的制度,具有减少矛盾判决,提高诉讼效率等功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本质上也属于民事诉讼,理应允许反诉的适用。然而,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程序内容、诉讼观念、程序运作以及诉讼法律关系方面与纯粹的民事诉讼不同,允许附带民事诉讼被告提起反诉会造成扰乱私法秩序、不利于被告人利益的保护以及拖延诉讼等不利后果,因此反诉不宜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适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已确定单位可成为犯罪的主体,但如何将被告单位纳入刑事诉讼法的轨道,法无明文规定。单位犯罪的特殊性以及程序公正、合理之要求,有必要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建立刑事被告单位诉讼代表人代表,确立诉讼代表人产生的条件、程序以及诉讼地位,以保障诉讼公正,维护被告单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诉权、诉讼主体和侵权赔偿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着重阐释了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被告人、赔偿范围,澄清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诉讼是对社会冲突进行控制的最终手段,法律的正义只有通过诉讼程序的公正才会最终得到实现.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诉讼中,刑事诉讼是由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而产生的,附带民事诉讼是基于对损害的赔偿请求而产生,刑事诉讼居主导支配地位,民事诉讼属附带依从,它对刑事诉讼具有依附和受制约的特点.二者虽有主附不同,但都很重要.笔者在律师实务中,学习和运用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吸收借鉴中外法律文化有益的经验,写出这篇思考文章,目的是促进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臻于完善,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两个问题王自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我国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于依法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害人等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民事损害赔偿的活动。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它在保障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  相似文献   

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问题上,程序法应以<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为主,实体法应以<民法通则>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为主.同时依据最大限度补偿被害人损失的原则确定适格的被告.  相似文献   

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问题上。程序法应以《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为主,实体法应以《民法通则》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为主。同时依据最大限度补偿被害人损失的原则确定适格的被告。  相似文献   

9.
作为刑事司法公正的核心,庭审实质化要求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认定须以具体的刑事审判为中心。面对法官不能独立办案、被告人诉讼地位不平等、逮捕"绑架"判决结果及辩护质量低下的形式庭审困境,须从确立独立办案理念、保障被告人实质诉讼主体地位、设立辩护准入门槛等方面予以改革,以期实现刑事庭审实质化。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结合中国司法现状,废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张并非是最佳选择。从保护被害人民事权益的角度入手,针对几类特殊案件,尝试构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独立启动机制,从被害人及司法机关两个角度对这一机制作必要性分析,并且从诉讼的构成、证明、目标3个方面对这一机制设置作可行性分析,从制度体系上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独立启动机制的适用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1.
在对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进行纵向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诉的合并角度对中国附带民事诉讼模式进行了反思。作者对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存在价值提出了质疑,认为该项诉讼制度必须适时改造,而最适合中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改造的路子是在坚持"选择审理模式"的前提下,建立"移送民庭审理制度",对应当纳入"移送民庭审理"的案件范围,建议采取列举式和概括式相结合的立法技术,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减轻诉累,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司法判决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但由于我国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导致附带民事诉讼与现代司法理念产生冲突。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冲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实践价值受到质疑,最终应将该制度取消。  相似文献   

1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先予执行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应对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先予执行制度在时间、适用条件和是否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等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存在受案范围小、争议难点多、执行到位率低、检察机关提起偏少等缺陷,为完善这一制度,应将精神损害纳入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明确检察机关在其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的法律地位,增设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君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48-53,68
民事立法中已经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本质上属于民事诉讼,但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决。文章在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与赔偿涵义界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立法与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同时考虑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不同法律部门的协调和域外立法的借鉴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恢复性司法框架下被害人求偿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求偿权的实现作用有限。借鉴联合国和西方国家维护被害人求偿权的立法和实践,并吸取恢复性司法的崭新理念,有助于构建我国被害人获得犯罪损失弥补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建立已久,但是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也很多,如两种诉讼途径导致的不公正,适用法律的冲突等。从这一制度性质和立法宗旨等方面看,需要改革我国现行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相分离,才能更好保护被害者的利益,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18.
国外证据展示制度的成功运作,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该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我国建立证据展示制度,是贯彻辩护制度,保护被告人诉讼权利的需要,是实现控辩平等,维护司法公正的需要,是节省司法资源,提高拆讼效率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从证据展示的原则,范围,程序三个方面来构建该制度,使之与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相配套。  相似文献   

19.
按照现有的经济法诉讼模式,经济公益救济存在司法盲区,因此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必要。其理论基础在于司法最终救济原则和诉讼当事人制度的变革。在具体制度的建构方面,原告资格范围和诉讼事由范围都应有所限制;应建立经济公益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应分别进行;举证责任应主要由被告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