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孔月玲 《河南教育》2004,(11):45-45
部分家长往往由于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常常会导致孩子自私、任性、偏执、敌对、敏感、抑郁、焦虑等诸多心理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调查发现15%的学生有较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在处理与老师、父母、同学之间的矛盾时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这严重困扰着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班主任,帮助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建立和谐融洽的班集体十分必要。我尝试着运用多种途径解决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在班级建立“心桥信箱”,随时解答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开通“心语室…  相似文献   

2.
编前语:“家校沟通”是我们这期继续讨论的内容。北京光明小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了孩子的父母与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配合的重要性。他们采取了种种措施,用一些很好的方法,使家庭与学校形成了合力,为孩子的顺利发展铺平了道路。我们选发了三位老师在“家校沟通”方面的好的想法和做法。同时我们还欢迎读者继续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有些学生的父母认为,孩子上学了就可以万事大吉,就全交给老师管了。我想说,学生父母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为了孩子,家庭和学校要产生“共振”,也就是协同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一致,首先是教育标准的统一。如果学生的父母与老师教育的标准不统一,老师教一套,学生的父母说另一套,就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混乱,从而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父母与老师协同一致,共同为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将其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辈子。其次是教育方法的一致。这就要求学生的父母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统一,基本做  相似文献   

3.
如今“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父母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祖父母或亲友,家长只负责孩子的吃、穿、用,很少抽时间坐下来与孩子交谈。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有的家长外出打工。直接寄钱给学生租房住,不给班主任留电话号码,他们的孩子几天不到教室老师也无法与其联系,造成管理失控。这些学生对待老师的教育,要么产生逆反心理.要么出现对立情绪;或敬而远之,或当面顶撞。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家庭内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孩子来说,亲子关系是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也是孩子最早模仿的榜样.孩子都是努力追随着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积累,逐级反映到他们的个性结构中。  相似文献   

5.
白发下飘起的红领巾──家庭老年人教育的忧思王美荣,马红根,陈昌宏“首任老师”老龄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城市的年轻父母们大多是双职工,无暇照顾孩子;有些父母工作轻松,但他们把时间耗费在玩麻将、跳舞等娱乐活动中。这样,照顾孩子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到了爷爷...  相似文献   

6.
高斌 《班主任之友》2004,(12):14-14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学生的人际关系不佳,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品质不好,而是由于他们人际交往知识的欠缺。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他人,并努力克服人际认知导致的人际交往障碍。教给学生人际沟通的知识,同时创设一定的情景对他们进行训练,从而提高他们人际沟通的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7.
一、中学生人际关系中的突出问题1.心理转型期中学生面临人际关系困惑。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8岁之间,正处在心理转型期,他们交往模式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自我的需要为主要目的,他们对社会、对自身不成熟的认识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含有更多的任性,易于冲动,且不顾后果。2.独生子女往往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人称独生子女为“小皇帝”,这些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明显缺陷。长辈们的娇生惯养,造成他们不尊重别人,不能与人分享和合作。他们常常歧视来自农村的同学或家庭困难的同学,不能很好地与这些同学共同学习,共同生活,表现出自私、傲慢的…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会进许多所学校,但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是自己的父母,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种种有意无意的引导,以及他们的言行、家庭环境等都将对孩子的启蒙、成长和成才产生巨大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是家长共同的心愿,“望子成龙”是家长们共同的心理。自古以来,为人父母者,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比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出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成了众多孩子不断奋进的动力。一批批、一代代人才在父母培育下成长。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蕴含着无数父母教子成才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10.
从成人的角度来说,似乎不与他们对着干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听话的孩子”、“乖孩子”。当然,这其中的“不对着干”包括对父母的安排“惟命是从”,不与父母吵嘴,不“顶撞”父母、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秀,绝对听从老师的教导……总而言之,对师长千依百顺的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很受大人们喜欢的,因为令他们省心。但是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评价听话的孩子呢?本文作者采访了几个孩子,他们的想法有的是在成人理解的范围之内,有的想法可能会让我们吃惊了。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能否正确地处理好这四种关系,是素质的高低和是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种表现。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当的方式妨碍着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1)“封闭式”。有的家长生活是“关起门来朝天过”,生怕孩子接触同学,接触社会会染上什么恶习,孩子业余时间被禁锢在几平方米的小屋中。可悲的是家长非但认识不到这样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反倒把孩子见人害羞、腼腆说成是乖巧、老实。(2)“群体式”。部分成绩较差和父母离异的学生,难以得到老师、父母的疼爱,便拉帮结派,寻求互相之间的关照体贴。这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家庭走进学校,老师成为他们最亲近的人,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从事班主任的十一年里,我用普通而深沉的爱哺育着一棵棵小苗.十余年的艰辛喜悦,酸甜苦辣,留下了学生们成长的印记.  相似文献   

13.
父母与孩子共同构成了一个家庭。父母是家长,所以,一说到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们的事。其实,孩子不只是生活在父母中间,他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叔、舅、姑、姨等长辈,而且常常会在较长的时间内跟这些长辈在一起。他还会接触到父母的朋友,看到大人们的聚会,听到他们的谈话。这些近距离的亲密的人际来往,对于幼小而敏感的孩子,也是一种深深的潜移默化。可见,一个家庭应当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家庭教育中一个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人们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善待他人、和睦相处的具体体现。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进入谈婚论嫁的黄金期,“80后”年轻父母也应运而生。作为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与终身老师,年轻的“80后”父母在实现“小皇帝”与现代父母的角色转换中会遇到怎样的困惑与难题呢?他们将以怎样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去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在“421”中国式家庭日益增多的现代社会,提高“80后”年轻父母的育子素养已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决定了孩子成长为怎样的人。中国的父母往往易犯过高期望值、单一模式要求、重智轻德、重分数轻人格,及要么宠爱,要么冷漠的“两极表现”等错误。当前应大力推进家庭教育法制化进程,加强家庭教育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肖欢  刘峰 《教育现代化》2006,(10):44-45
人际交往是个人与社会的一个重要活动,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大学新生作为刚离开家庭,步入大学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人际交往有非常明显的特征,而要研究他们的人际交往就非常有必要研究影响他们人际交往的因素。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展开了关于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调查,就是希塑对教育机构与教育工作者指导学生们的交往,以及同学们认识自己交往中的不足等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家长探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问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如今,不知感恩、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的事例,却屡屡刺激着人们的人性与良知。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社会少了感恩之心?在感恩缺位的现实面前,家庭、学校、社会又该作何反思? 如果探究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源头,父母们难辞其咎。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灵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们往往一方面感慨现在的孩子自私.不懂事,心中只有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另一方面自己却又在培养着孩子习惯于家庭对他们的“关怀备至”,从而造成孩子的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其实,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年龄小,具有可塑性,很容易把感恩的种子埋在心底.并不断开花结果。但这个过程一定离不开父母的参与、指导,为人父母者,要“给”孩子一颗感恩之心。鉴于孩子对“被爱”的渐趋冷漠与麻木,进而导致孩子道德意识的弱化,并引发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有的学校为学生布置了替父母洗脚、做饭等“感恩作业”。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和履行的基本行为规范。在此,也希望我们刊登的文章能引发家长一些理性的思考,并给家长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又进初中楼     
轻轻地,脚步落在初中楼的楼梯上,一种难以名状的怀旧感像一滴滴醇厚的老酒流入心田……台阶依旧是灰不溜秋的,但双脚一踏上久违的它,却仿佛听到了往日学友们的笑语,看到了他们争先恐后地下楼的情景。遇见老师,三五个“疯丫头”相互挤眼溜过去,要么就齐喊一声“老师”,快乐得忘了偷藏书包里的父母要检查的皱巴巴的试卷……  相似文献   

19.
孩子成长期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不是老师不是朋友,是孩子的父母,正所谓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自己的家庭。对于学前阶段的学生,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也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这个阶段的学生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决定着孩子今后的个性发展,孩子的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的养成与父母的教导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 1 997年与四川教育学院联合进行了成都市九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研究》实验 ,主要探索在学校里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人际关系的培养 ,寻找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培养途径 ,并希望形成小学生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课题组通过研究、实践、探索 ,采用了“小团体”游戏训练活动。一、现代小学生中进行人际关系培养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也是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 ,它将直接影响青春期学生的人际交往状态。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很好地与同伴交往 ,懂得交往的意义 ,学会与人合群、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