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汉语中的"娃"有多种意义,这些意义具有分区特色,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解释.秦晋之间曰"美女" 为 "娃",后来"娃"的意义有扩大化的趋势,用来指称"少女、孩子、幼小动物、成年男子"等等.在词义的扩大过程中,存在着词义的转移现象,"娃"又指"奴隶、对男子的贱称".笔者通过对古代文献以及诸多工具书的查阅,对"娃"的词义演变历程做了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打算"来源于宋代的"打X"结构,为表"结算"义的财务用语.南宋中后期引申出"计数、点数目"的意思.元代完成词化过程后,"打算"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引申发展:一是单纯的词义引申过程,在明代产生的"打算1"表"考虑"义,是一般心理动词;一是词的语法化过程,因为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在晚清产生的"打算2"表"计划"义,为表意愿的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3.
"怕"是现代汉语的高频词,既是一个高频动词,又有虚词的用法。从上古到现代"怕"的词义处于不断演变中,"淡泊宁静"是其本义,后来"泊"代替了"怕"表"淡泊"义。"怕"表"害怕"义出现于东汉时期,后逐渐发展出"担心"疑虑"和表示推测的含义,"怕"字不断虚化。本文考察了"怕"字的来源,分析了其词义演变的过程和诱发"怕"字语法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期,"形""容"同义联合成名词,初始义为事物的形态、形状;在战国后期,"形容"由此引申为"容貌、模样"义,并成为该词核心义位,沿用至民国;同一时期内,"形容"还存在另一义位———"盛德的体现",但该义位在元代基本消失;中唐开始,"形容"产生另一引申义,指"对事情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此义位沿用至今。本文通过遍查各时期文献,以探寻"形容"一词的词义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除非……,不……"与"除非……,(才)……",是"除非"一词在使用中的两个同义原型句式结构,两个结构同义的原因是"除非"一词兼表否定义和肯定义。在"除非……,不……"结构中,"除非"表否定义;在"除非……,(才)……"结构中,"除非"表肯定义。受认知语用因素影响,有些学者持"除非"词义唯一论,认为"除非"只有否定义,或只有肯定义。将"除非"词义统一为仅表否定义或肯定义,有赖于特定语境环境下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效应,因此,它具有较强的语境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副词"难道"是由原本分立的两个语言单位"难"与"道",因句法位置的相邻而线性地组合到一起,在双音化大趋势以及人们心理"组块"的作用下,通过取消二者之间的语法边界而逐渐融合并凝固成双音节复合词的.其词义经历了由实而虚的演变过程,由最初的"难以言说"演变为"说不定"的意义之后,"难道"便可引入一个具体而有疑问的命题,以此来表达说话人的某种主观判断或推测.后来在表判断或推测的基础上,词义又得以进一步虚化.当"难道"引入的是说话人无疑而问的真值判断时,"难道"就逐渐失去其具体的词汇意义而演变成一个表反诘的语法标记.  相似文献   

7.
"依字行腔"是我国传统声乐的重要创腔原则,意指声乐旋律的创作需注重与唱词字调的吻合,以便使听众听懂词义。迄今学界仅认为此创腔方式影响了旋律的流畅性,而并未注意到,"依字行腔"对词义的表现功能不仅十分微弱,且难免有扭曲词义的弊病;而唱词声韵的特征才是词义表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晴朗"是汉语常用词语之一,"晴朗"一词并非很早就产生了,而是经历了演化,才从单个的字走向了如今的词。在后期的演变中,"晴朗"的词义范围不仅在扩大,同时词义色彩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开始应用在形容人心情愉悦之上,慢慢地带上了褒义的色彩。本文从"晴朗"一词的起源入手,浅谈其发展的变化历程,探求其源流演变。  相似文献   

9.
汉语虚词往往由实词虚化而来,复音词往往由词组转化而来。双音节副词"时常"的形成是一个涉及到词义的虚化,也涉及词组虚化为词的语法化过程。"时""常"在各自的语义发展中分别获得了"经常"义,在汉语复音化的推动下,"时"与"常"在频繁的语境共现中发生了重新分析。在唐代,"时常"开始作为一个表"经常"义的同义联合复音词出现,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0.
词义的演变受到内在动因及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传世典籍中"呷"最初表示"众声杂沓",且是一个非独立语素,词义较虚。但中古以来,"呷"的意义不断实化,至唐代固化为"小口喝"义。本文认为,"呷"这一演变历程与摹声联绵词"吸呷"有一定关联,"呷"受到了"吸"的词义感染,加上原有吃喝义的更替变化,使"呷"完成了由虚到实的词义演变。  相似文献   

11.
一位游客到陕北遇到一个放羊的小孩,游客问:"小孩,你这样每天放羊为了什么?""挣钱娶媳妇。"小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娶了媳妇以后呢?"游客又问。"再放羊挣钱,给媳妇生娃。"  相似文献   

12.
汉语表奔跑义的常用词"跑",其音义来源不明,这里试加探讨。从汉语历史词汇角度看,"跑"来自"?""赴",有多种异写;"赴"有多个义位,在句子的组合关系中,其中一个义位发展为"跑",用义素分析法能表述得更清楚,并分析了语音的可能性。"跑"表示奔跑义元代开始有较多的可靠用例,唐代的语例不可信。  相似文献   

13.
被动式和处置式是汉语中两种相互对立的句式,但"给"可以充任其中任何一种的语法标记词,甚至在一些歧义句中,它可以既表被动又表处置。"给"最初是表达给予义的动词,后来在适宜的句法环境中,随着动词词义虚化,经过重新分析,它就逐渐演变成被动或处置的语法标记。同时,"给"的语法化过程也符合"语义地图连续性假说"。  相似文献   

14.
“蹭”义考     
"蹭",中古时还只是作为一个字与"蹬"构成联绵词。元代开始,"蹭"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词,表示多种意义。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蹭"的词义在演变过程中不断扩大。"蹭"的诸多义项中,基本义应该是"擦";其他意义多为"擦"的引申义。作为拟声词的"蹭",从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角度考察,是不规范的用法,当为"噌"的误用。表示"蹲"意义的"蹭"与"蹭"的基本义及其他引申义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方言学的角度考察,可能"蹲"的方言口语音即读"蹭","蹭"与"蹲"是方言同音字。  相似文献   

15.
陕西方言中“七星瓢虫”的称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方言中"七星瓢虫"的称谓多种多样,地域性强,且生动形象.通过对众多称谓中"送饭牛牛"系列、"花媳妇"系列、"放羊娃"系列的分析研究,认为"送饭牛牛"称谓的形成与"瓢虫"的功用有关,"花媳妇"称谓的出现与其色彩紧密相关,而"放羊娃"的称谓来源于"胖牛娃".  相似文献   

16.
雷冬平 《天中学刊》2007,22(6):99-100
"小姐"一词有"女神"、"女巫"义,此义项常被忽略。它是从"小姐"表"称缙绅仕宦家的青年女子"义引申而来。同时,这一词义的引申也受到"先生"一词词义引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姚晓霞 《现代语文》2006,(7):108-108
近年来,"试水"一词频频见诸于新闻报端,这个词本为一个自足的词,后面不需再带宾语.但随着这个词本身词义的转移,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就是"试水"后面逐渐带上了宾语.在此我们就讨论一下"试水"词义的转变及其带宾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词汇也在发展演变,"脱"就是其中一例。作为现代汉语使用的高频词汇,"脱"的词义纷繁丰富,既有实词义也有虚词义。从上古时代起,绵延至今,"脱"的词义和用法一直处在不断演变的历程中。本文梳理"脱"的词义演变脉络、并尝试探究其词义演变的原因。"脱"的词义演变主要是历经了词义引申和词义虚化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不救则不义且不利"中,"且"历来有"将要"和"并且"两种解释。通过对"且"字语义及其搭配成分的分析,可以发现"且"在由时间副词向并列连词演变的过程中,"表性状成分1+且+表性状成分2"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前后两成分的关系不明显时,"且"容易向连词转变。由于"不义"是"不利"的原因,"且"释为"将要"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20.
"不够"经历了由句法结构"不够"到动词、再到程度副词这样一个词汇化与语法化过程。这一过程从元代开始,多出现在一些对举格式之中。随着"不"与"够"连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够"之间的联系就更为紧密了,逐渐词汇化为一个动词。同时,"不够"成词后进一步语法化,最终语法化为程度副词。在由句法结构变为动词时,使用频率、重新分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由动词虚化为程度副词的过程中,重新分析是重要的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