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其顺利转移的重要途径.但是,培训的成本、未来预期以及劳动力自身的文化状况往往成为制约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因素.对此,我们应该探寻这些制约因素背后存在的制度性问题,从而建立成本分担的机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正> 一、独具魅力的培训市场市场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不但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而且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务、资金等等也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从而出现了劳动力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而培训市场则是在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牵引下产生的培训劳务市场。这是因为:职工教育是从事企业现有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再生产的生产性劳动。其  相似文献   

3.
搞好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当前需要对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素质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准确把握我们工作的对象和就业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定相应目标,以实现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对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而言,必须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职业培训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贯穿于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的各个环节中,把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摆到突出位置。从现实情况看,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新生劳动力。其素质的提高最终要在实现就业的环节上显现出来。对新生劳动力的就业…  相似文献   

4.
问:职业技能开发的涵义及其范围是什么? 职业技能开发是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有关的管理经验而提出的。职业技能开发是从劳动力管理的角度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和延伸。它不仅仅局限在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环节,而是以全面提高劳动者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业务素质,改善劳动力结构,促进充分就业和发展国民经济为目标,通过“国家制定法规、标准,政府宏观规划指导,地方(部门)自主办学,市场调节技能培训,社会鉴定职业技能,个人自愿选择职业,单位择优录用上岗”的宏观管理方针的落实,逐步实现职业技能开发的科学化和社会化管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要使劳动者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也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实现“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为此,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事业,加快对劳动者各种能力的培养,尽快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首先,要大力加强就业前培训,提高新生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把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真正落实到位,大量新生劳动力没有经过必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就直接参与就业,不仅加大了就业压力,也使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国务院领导…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石油生产活动中.劳动者偏重于体力负荷的操作活动逐渐为现代化的机器所代替,操作者的技术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越来越制约着生产的效率。考虑到职工培训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差距以及企业对培训的需要,强化劳动者生产技能的培训,科学地进行现场实习教学则是当前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完全有必要将生产操作技能的形成作为生产实习教学的专门问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培训》2004,(9):4-4
全国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们:值此第2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谨向长期奋斗在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战线上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并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近年来,我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广大教职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以高度的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积极投身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事业,大力开展新生劳动力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劳动者,为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促…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要求我们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就业机制。其中,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是一个关键性环节。一、职业技能开发与劳动就业紧密相联首先,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广泛调查证明,凡是重视职业培训、劳动者素质高的国家就容易解决就业问题。在我国,一方面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企业有1500万富余人员需要转岗转业,每年还有2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就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生产一线关键岗位、技术复杂工种需要的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9.
由于劳动者素质低下、生产技能单一以及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原因,结构性失业日益成为我国最为普遍的失业形式。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行和完善劳动预备制度、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途径,在增强劳动力供求结构匹配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完善劳动力市场,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改变落后的就业观念以促进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构建适合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薪酬制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首先从劳动者的内涵和外延入手,系统阐述了劳动、劳动力、劳动者、劳动价值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基本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深入分析了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教师劳动特点的薪酬制度,即当期薪酬制度和延期薪酬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比较了23—30岁劳动者在"扩招"前后收入变动以及收入影响要素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教育扩展前后新生劳动力市场与全体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分化态势,在全体劳动力市场教育转化为收入的作用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新生劳动力教育"价值"却出现下降;影响新生劳动力收入的各类要素中,同等教育程度的部分教育类型受负面冲击较大,性别与工作区域作用进一步凸显,而政治面貌、工作经验等因素与收入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安徽省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趋势.安徽省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增长显著,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工工资性收入有了显著增长,但收入总体增长缓慢.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力供给矛盾、地区经济发展、政府对宏观规制以及生活成本的上升共同推动了安徽省劳动力成本上涨.  相似文献   

13.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必然要建立新型的劳动就业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必然成为一种商品,存在“生产、分配和交换”关系.劳动力的“生产”就包括了就业前的培训;劳动力的“分配”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劳动力的“交换”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双向选择.劳动就业制度的这一  相似文献   

14.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调整布局结构,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造就了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普遍提高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劳动力市场也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改革。  相似文献   

15.
职教动态     
记者从劳动部获悉,1997年3月至1998年3月,在确定试点单位,拟定试点方案的基础上,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具体实施建立劳动预备制度,对城乡新生劳动力实行追加一至三年职业培训和相关教育,改变目前新生劳动力不经培训直接就业的情况,使劳动者素质得以提高的试点工作。 劳动预备制度的主要任务是:将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对于劳动者职业技能、收入、生活满意度、城市融入、就业稳定性与满意度以及培训与创业意愿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探析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作用机理,提出加强政府扶持、引导与宣传;鼓励行业协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多元化主体参与到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举,促进城市融入;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提升转移劳动力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动性和参与意愿;加强转移劳动力终身教育机制的构建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与非农就业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是我国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制度性的缺陷在于分割了劳动力市场 ,制约了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有序流动 ,阻碍了非农就业的进程 ,其后果是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不利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统筹城乡经济 ,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浅析发展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制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劳动者就业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进一步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职业培训事业规范化,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劳动者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最终决定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水平的高低。为此,职业教育是对劳动力技能的开发,也是劳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劳动预备制度是国家为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后备军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项新型培训就业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1999年起,在全国城镇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组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受1—3年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后,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1999年4月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制定了《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各地、各部门执行。稍后,劳动保障部、教育部联合…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是提升劳动者职业能力、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有效途径。明确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劳动供求匹配的作用,理性分析劳动力供给者的需求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视角。在整体把握农民工这一流动就业群体近年出现的流动就业特点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劳动力供给的视角,结合劳动力供给和流动就业理论进行学理性解读,从确立紧贴劳动者就业需求的办学理念、发展城乡统筹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多元参与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农民工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向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