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与哲学之争古已有之。追求真知的哲人以为只有哲学才可以将人类带入高层次、高品位的生活,真正善的生活,诗歌只会带来负面影响。然而,诗人们则对此进行了激烈的反驳。正是由于这由来已久的争论,让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回到古典哲学中,重新审视柏拉图笔下的诗与哲学之争。诗与哲学之争的实质是精英与人民大众之争,也是理性与欲望之争。  相似文献   

2.
诗歌中只有哲理诗而无哲学诗的说法,事实上,哲学诗是哲理诗的精华,有必要将哲学诗从哲理诗中独立出来,将诗歌引向对最高价值的追求。表达普通的生活道理而又抽象化、带有思辨性的诗即是哲理诗;而建立在彻底的哲学基础上、具有明确形而上精神价值取向的诗歌则为哲学诗。哲学诗的精神是形而上的,哲理诗的精神则是形而下的。哲理诗的意义是局部的、有限的;哲学诗的意义是整体的、无限的。中国古代哲理诗发达,但哲学诗极为不发达。哲学诗直到近现代才得以根本改观。中国现代哲学诗的创作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还没有找到一种终极精神形态。必须重视哲学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作为民族诗人的海子,其诗歌虽是以汉语的形式存在的,但却与丰富博大的西方诗学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宏大的"大诗"追求也是力图要调和诗与哲学的千年之争,完成维柯式的"诗与真理的合一"。海子的诗歌确实深受德国浪漫派等西方文学的影响,然而海子诗中所体现出的天才般的创造性、强烈的"陌生化"的美学效果、和复杂深刻的人类性内容也是不可否认的。海子不仅是民族诗人,还是"世界诗人",其诗歌也是"世界诗歌",其《太阳·七部书》具有一种无可辩驳的"世界性价值"。  相似文献   

4.
普鲁塔克在《论学诗》中两次提到伊壁鸠鲁。这两次对伊壁鸠鲁的提及分别位于文章首尾集中讨论诗与哲学关系的段落里。伊壁鸠鲁被第一次提到时,他是以普鲁塔克的对手形象出现的;而第二次时,他则成了普鲁塔克的盟友。考察普鲁塔克在《论学诗》中为我们展现的伊壁鸠鲁形象,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普鲁塔克诗教思想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诗与哲学之争"的古老话题。  相似文献   

5.
李生甲 《中学文科》2009,(12):36-36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以高度凝练的言语,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其中不乏蕴含哲学规律的哲理诗。如果在哲学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这些哲理诗,不仅会使抽象的哲学变得通俗易懂,更会增添哲学教学的艺术性,不失为锦上添花之举。 一、运用诗歌导入新课 运用诗歌导人新课不失为一种既有趣,又有吸引力的好方法。例如在讲解“联系”这一课时就可运用宋代诗人苏轼的诗《诗琴》来导人新课:  相似文献   

6.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以高度凝练的言语,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其中不乏蕴含哲学规律的哲理诗。如果在哲学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这些哲理诗,不仅会使抽象的哲学变得通俗易懂,更会增添哲学教学的艺术性,不失为锦上添花之举。 一、运用诗歌导入新课 运用诗歌导人新课不失为一种既有趣,又有吸引力的好方法。例如在讲解“联系”这一课时就可运用宋代诗人苏轼的诗《诗琴》来导人新课:  相似文献   

7.
施特劳斯在《论柏拉图的会饮》中指出:《会饮》值得探讨的原因之一在于其真正呈现了诗与哲学的争锋。以阿里斯托芬打嗝为界,后半部分针对爱欲发表讲辞的三位发言者代表了古希腊诗歌与哲学的圣殿,而本文将以阿里斯托芬、阿伽通与苏格拉底三人对爱欲的赞颂讲辞为着眼点,以《会饮》中暗藏的哲学与诗之争为基础,浅析阿里斯托芬在《会饮》篇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明代诗学批评中的唐宋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诗学唐宋之论是古典诗学批评唐宋之争的过渡环节,它有自身鲜明的特色,表现为诗家往往从门户推论,依据自身所持诗歌美学原则对唐宋诗予以辩分,并据此梳理诗歌正变论,这因此展衍了宋元诗学唐宋之争的批评成果,为清代诗学唐宋之争内涵的深化累积了丰富的理论概括养料。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许多诗歌在唯美的诗意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如果在《生活与哲学》课堂中能巧用这一古老文学体裁,可以使枯燥的哲理在美的欣赏中自然而然沁入学生的心灵,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我在哲学课堂上运用诗歌开展教学的尝试,与大家分享。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0.
死亡是最高的哲学命题,也是最高的美学命题,艺术表现死亡意境势必走人哲学的怀抱,把握它深刻的底蕴。布莱恩特用诗的质态作出形而上的生存与毁灭的精深思考,显示出独特的艺术格调,他的诗作是艺术与哲学的合壁:诗是原初的哲学,哲学是本真的诗。本文从诗与哲学交叉的角度,剖析了布氏的生死况及诗歌技巧。  相似文献   

11.
在德国的古典美学当中,诗与哲学之间的地位争斗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所在。德国历史上的各位哲学家均对这一论点发表了自己的个人观点。诗与哲学之争早已成为欧洲古典美学中的一种常态化,故本文从德国古典美学的角度对这一论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力图从多位哲学家的思想观点内找到真理。  相似文献   

12.
伽达默尔自传《哲学生涯》表现出哲学与诗并重的明显旨趣。《哲学生涯》展现了哲学与诗相辅相成的成长关系,伽达默尔从早期热爱文学的新康德主义者成长为海德格尔派的存在主义者,最终有机地将诗融入哲学之中,创立独具诗化风格的哲学诠释学。伽氏诗化思想的形成与其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背景、古典语文学的修习、海德格尔早期存在论与晚期诗化思想的影响以及德国哲学的文学传统都有内在关联。伽达默尔诗化哲学是对古希腊哲学和语言学、德国古典美学以及海德格尔思想的继承与融合,是西方诗与哲学之争的古老传统在20世纪后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诗歌翻译是飞白先生的宗教和信仰,是生活一存在的本身。飞白先生认为诗歌翻译艺术有三个基础:诗感、外语、文论。通过对典型译作《泪水流在我的心底》两个译本的比较,可以概括出飞白翻译艺术的关键之处在于会通与契合,表现在哲学层面上,是海德格尔式的诗、语言与思的会通;表现上语言学层面上是源语与目的语的契合;表现于文化文学传统上,是民族文学传统与世界文学传统的会通与契合。  相似文献   

14.
“诗国”辨     
中国有“诗国”的美称,这不仅是因为诗歌多.更是国为整个的生活、传统、精神、意识等都是诗歌式的,这可以在经济、哲学、审美意识、文学理论、文学创作等方面找到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冯庆 《文教资料》2012,(27):1-7
将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放置在"诗与哲学之争"的古老语境之中进行审视可以澄清其诗性精神的基本立足点。早期形式主义者通过"做减法"的思路,既想在哲学与科学的层面上证明"诗"的价值,又想强调"诗"不可逻辑化的本质特性,进而遭遇失败。解构主义和文化政治学采取"做加法"的姿态用文学手段反过来入侵哲学领域,强调"新颖有趣"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来自传统意见的强有力反驳,同时也要承担在范式更新和跨学科的时尚活动中的各种责任与风险。当代文学理论中将存在着"自主的诗"与"从属的诗"两种意见的争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与哲学之争"将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6.
穆旦的《诗八首》是一组“爱情之诗”。通过对“无题”这一特定的诗歌形式的再书写,穆旦建构了一种人与天地准、返本归一的爱情哲学。  相似文献   

17.
诗与哲学之争是德国古典美学论争的重要内容。康德既强调审美判断不是认识判断,但又把审美所依赖的判断力视为人的认识能力之一;既强调美与善相区分,但又认为可以由自然美过渡到道德。席勒打破了康德这种调和折中的立场,主张美不仅没有败坏道德,反倒是自由的基础。谢林抬出上帝来作为美与艺术的护身符,从而筑起让人顶礼膜拜的艺术神坛。黑格尔在理性精神与辩证法精神的引领下使得诗与哲学之争得以和解。  相似文献   

18.
《窦娥冤》既是一部伟大的戏剧,也是一篇伟大的诗歌,诗的主题、诗的性格、诗一般的创作手法以及诗的哲学阐释代表了关汉卿戏剧独特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9.
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具有语言的高度精炼性和语言美、韵律美、音乐美等特征,是表达人的思想与感受、生活哲理的重要文字载体。富含哲理的诗词向人们阐述着人与世界的关系,给哲学思想的完善作了有益的补充和注释。因此,在高二哲学教学中适当地选用这样的诗歌作为教学案例和素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而且可以丰富政治教学课堂,变枯燥的哲理传授为文字上的美感享受,从而提高政治课哲学观点和原理的说服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达到哲学教学与语文诗歌教学互相促进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寻求诗歌与哲学的对话构成池凌云写作的一个精神张力,诗人在以审美直觉和生活经验共同建构的意象世界里获得形而上学的精神慰藉,对时间与空间、现实与历史、存在与虚无等哲学命题提出自我的疑问和解答。女性作家的生命体验和自由想象开启了诗歌对感性生活的审美表现,诗人始终以自己的空灵智慧在彼岸与此岸之间漫游,以获得对生命存在的重新领悟与阐释。凌云女士以敏锐的审美直觉走入主体幻影的缝隙,以自我独创的语言游戏获得诗歌文本的存在形式,以富有美感和艺术魅力的象征符号,强有力地诱惑和征服了接受者,令自己成为当代中国诗群中的卓荦者和成熟诗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