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刘利利 《考试周刊》2012,(93):40-4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教学中要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实施语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2.
朱春洪 《考试周刊》2010,(12):57-58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说明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特别密切。新课程竭力倡导:教育应依托生活进行,变成一种生活。成功的语文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语文走进课堂,让语文教育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这样语文才会充满时代气息、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也必然留下时代的印记.“新课程”也应该给语文课带来新的生机。然而,令人遗憾的现实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的语文并没有多少起色。世纪末的批判还是语文的隐痛。少、慢、差、费的状况改变了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了吗?事实上,由于对新课程的误读,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语文教学质量非但不能提高。还很有滑坡的可能。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地位、关注文本、能力训练三个问题略陈浅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不乏有探索语文教学改革之人,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于漪等,他们的探索创新在语文课堂上留下了一串串永闪光芒的足印。特别是陶行知老先生关于创造教育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可以从他身上学到改革传统语文教学的自信,产生教学研究的勇气,并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创新的课堂,不做“讲师”,帮助学生走出“背多分”的误区,使学生愉快地阅读,自觉地思索,人格与身心共荣,知识与能力并进,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为引导学生创新,我尝试着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突破。一、在教育观念上突破,引导…  相似文献   

5.
林伙根 《学语文》2012,(4):30-31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进,语文教学的确洞开了一片美丽天地。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们不禁也在欣喜之余留下些许感叹:许多语文老师面对层出不穷的教学理念,无所适从,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语文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语文教育的特点在于实践性.它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再刻意追求传统的语文教育中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显然与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是异曲同工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回味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活动,自知仅仅充当了知识的传授器.学生们充当了知识的储存器,被动地接受可能与时代相距甚远的知识。当我们在讲台上行云流水时,是否意识到自己是在扮演着一个精神掠夺者的角色?新课标下.语文教育的实践性能否让学生在大生活中感受到雪落无声的教育润泽?  相似文献   

7.
郭敏嘉 《江苏教育》2006,(5B):19-19
苏教版语文教材从育人的高度,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按系列、有层次地排入教材,构成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提供了很好的抓手,也为教师留下了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海洋,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渠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克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浮躁和功利思想,真正打破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封闭模式,让生活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绽放,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结下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行知文化,探索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践行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思维,掀起了一股"学陶行知思想,做世纪新教师,塑时代新风尚"的研学热潮."推进行知文化,创新语文思维",核心理念是"知行合一"思想,旨在推行生活化教育模式,化语文教育于生活应用,寓语文教学于生活情境,探究富有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教学法、生活法、创造法,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结合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分析当代语文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在职教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发挥职教语文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人的创造主动精神是陶行知全部教育理论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及其改革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中得出的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是,语文教学是开发儿童创造力的有力工具,要开发儿童的创造力,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语文教学改革要根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原则去进行。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有很好启示。在教学目标上,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立足本学科.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实践能力,并充分重视学生职业态度、道德和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努力把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反映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握好课程的难易度、新鲜度。  相似文献   

14.
唐倩怡 《甘肃教育》2011,(19):52-52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并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语文是产生于生活的社会现象,同时也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学校的范畴,更不应该局限在课堂里。文学社作为校园课外语文教育组织,是理论指导下的语文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捷径之一。下面笔者将谈谈指导本校银杏文学社工作一年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得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领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宏观指导作用,在小学语文课文解读的过程中对生活教育思想加以渗透,可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更具科学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认知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6.
刘海涛 《考试周刊》2012,(81):23-23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语文教育必须在生活的依托下方能表达其旨意。生活又不得脱离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让孩子们在探索生活的道路上走进语文课堂,让老师们在语文教学的课程中感悟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通过教室集体或个体授课为方式,把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体验融为一体,最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思维源点在哪里?这一直是语文教学探索的一个根本问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始终囿于语文指认能力培养这一中心,并把它视为教学思维的出发点。随着素质教育总体构想的提出.以语文指认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维,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形势要求。尽管人们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与改革,但从实践意义上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与学生语文素质要求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低下的痼症,依然没能得到有效地革除。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所在.与我们一贯的教学思维定位不当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语文教学只有把思维的源点定位于审美感悟.才有可能使语文教学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8.
汪东升 《语文天地》2010,(12):91-92
“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学习动机尚不明确,学习意志尚不坚强,主要靠参与学习的兴趣激发、参与学习的能力培养以及参与过程的成功体验来保持其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想象,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参与学习.就这点,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促进主动参与 传统的教学,师生等级观念较重,这虽然有利于课堂的教学管理,但它削弱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诗意语文(包括诗化语文,下同),是当下几位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所作的一项试验和研究。在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索以后。他们又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概括,光其是王崧舟、盛新凤、周益民等几位老师。这一研究和命题很有针对性.很有薪意,很育价值.受到小学语文教师以至语文教育界的关注,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了犬家的讨论,当然也有一些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