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德治国”是历史的必然与时代的要求。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正确认识并发扬“德治”传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古之“德治”与今之“德治”和“德治”与“法治”这两对关系,从而建设适合中国国情与时代特点的社会主导道德,形成并完善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新型德治。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强调“德治”,是在肯定“法治”的重要意义基础上的“德治”,是把“德治”和“法治”看作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德治”。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为其基本内容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这就同中国古代的“德治”从根本上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
“法治”、“德治”是加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两条重要途径,本文着重讨论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由此提出了如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论法律与道德的功能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与道德各自都有独特的对社会秩序的贡献能力,但也都存在着不足,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互为优缺点.法律功能的发挥需要道德的支持,道德功能的发挥需要以法律为基础.法律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可由道德来克服,道德的局限一定程度上也可由法律来克服.作为一种治理机制,没有德治支持的法治将是一种僵化的、低效率的治理体系,而没有以法治作为其基础的德治必将最终走向人治.只有法治和德治互为基础、协调发展、共同作用的治理体系才是一种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法治社会的形成与道德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社会的发源地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里孕育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及民众文化等因素在东西方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催生了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道德的性质随着社会基础的变化发生了对位偏差,道德地位在德治主义传统文化的视野里也相对降低,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要正视这种变化,并立足于法治,才能有效地开展德治。  相似文献   

6.
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秩序必然是法治与德治的完美结合与理性统一。在中国社会体制转型时期,我们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融合,发挥法治与德治的整体功能,如此,才有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才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本文在分析法治与德治的融合价值及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出法治与德治融合的途径:加强党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以法彰德,道德法律化;以德辅法,法律道德化;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公民的法治与德治思维。  相似文献   

7.
在实现治国方略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过程中,江泽民提出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这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是我国长期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这里的“德治”,不是与人治,法治直接对应的范畴,而是在法治方略中强调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德治是一种以道德规范约束行为的非正式的制度约束,然而,它在法治中却处于一种基础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治实现了其经济基础,地位和作用等现代转型,我们在法治过程中,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开创国富民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德治与法治并举,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中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 ,每个时代的人们必须对此做出符合于其时代要求的解答。本文在分析了法治和德治各自的逻辑和特征之后 ,结合时代特征 ,提出了处理和认识这一关系问题的思路 :法治原则和德治原则的相对独立和客观是处理这一关系的前提 ,在现代社会 ,必须确立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必须确立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0.
法治的作用和调整范围是有限的,德治才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和动力.法制规则所不及的地方,最能看到道德之意义,古今中外的实践都能证明,社会要和谐和文明,特别要加强德治.  相似文献   

11.
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二的联系是:都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手段,德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德治的保障和升华。二的区别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有不同的内涵,一个是外地的他律,一个是内在的自律,一个治标,一个治本,一个靠强力实施,一个靠说服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实施,由于法治与德治是辩证统一关系,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把二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确立依法治国后又提出以德治国,这是十分正确的客观的,因为,一个法治化的社会必须是有道德的社会,法治需要道德的支持,任何片面强调“法律万能”或“道德万能”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将“德治”与“法治”融为一体综合为治才是适合我国的最佳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3.
一些人轻视道德而看重法律,然而历史照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道德是法治的价值支点。立法、执法、守法离不开道德的支撑。同样,道德建设也离不开法治的建设与支持,法律既以目的性的角色支持着道德建设,还以工具性角色支持着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德治”是治国的两个最基本的手段,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既是法治和德治本身的要求,也是总结历史上治国经验的必然结论,同时也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法治,而且也需要德治.使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更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6.
张娟 《双语学习》2007,(10M):131-132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德治与法治并举,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7.
在新形势下加强道德建设对正确理解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道德建设的作用,这种道德建设的作用即德治是法治明重要组成部分。德治对法治明,突出了它的精神上的功能。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法律的对立统一性是二者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理论根据,更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学理基础;了解它们在矛盾互动中的相互支持规律,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既是德治与法治矛盾运动的内在逻辑必然,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治国安邦既需要法治,又需要德治。积极推进法治,才能切实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深入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才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法治与德治并举,全面,深入地认识和领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坚持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同时发展,必能开创治国安邦的新局面,必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