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我国农村的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的物质贫困往往与精神“贫困”并存。造成物质的贫困,除了历史、人口、自然环境等原因之外,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精神的“贫困”。治穷要先治愚,扶贫要先扶志。因此,必须把扶贫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既要重视物质的“投入”,又要重视精神的“投入”。没有农民的精神“脱贫”,便不可能有物质脱贫,扶贫工程就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与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关心的问题,各级政府和高校都在为构建科学有效的资助与教育体系而努力。面对贫困大学生各个方面的问题,国家、社会、高校及贫困生自身都是帮助与教育的重要主体,都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一定要理性分析与看待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的问题,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通过树立典型,宣传贫困大学生的励志事迹,营造良好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社会、高校等对贫困生物质扶贫力度加大,但这种资助模式对其精神和能力贫困现象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据此,本文着眼于贫困资助的新模式——"扶贫,自强,奋进"的三维贫困资助模式,将精神与能力扶贫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20世纪观代派代表诗人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诗学理论以及其深刻内涵,和诗人提出此理论的目的和意义。论文指出“非个人化”诗学强调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主体缺失,客体显现,反映了其对浪漫主义文论的反对,和向西方理性主义的回归。这种诗学观与中国传统诗学中所提倡的以无我之心观察万事万物不谋而合。这种“无我”之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类中心论和情感中心论,从而建立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共时的互相响应。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精准扶贫"理念的内涵,对新形势下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具有深刻启迪和现实指导意义。目前,与经济贫困相比,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更显突出,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此,高校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内涵,针对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探索对精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扶助措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生源市场”提法不妥高校生源数量和质量的竞争 ,对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改革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许多高校通过不断改善自身的办学条件 ,提高办学水平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源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已成为影响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有同志将这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称之为“生源市场”。笔者认为这种概括值得商榷。首先 ,“生源市场”供求的客体含糊。市场供求的客体是指供求双方交换的标的物。生源市场上供求客体是什么 ?是求学者 ?还是高等教育服务产品 ?其次 ,“生源市场”供求的主体不明确。任何市场都应有供求的双…  相似文献   

7.
“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就是联系自身的体味。”很显然,体验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客体发生动态联系的过程,它不仅表现为主体与客体间外部形态的交涉,更表现为主体与客体间内在意义的交流。这种内在意义的交流,在主体看来,就是情绪、感受、理解、联想、感悟等心理过程面向客体的激活和投入;在客体看来,就是真、善、美等内在价值面向主体的彰显和渗透。这种内在意义的交流,是一种“主客融合、物我同一”的境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素质形成与发展的核心环节”。难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物——意——”的转化。写作反映客观生活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往往是写作主体主观精神的倾注和投射。两方心理学家和美学家们把这种交流叫做“移情”。由于情感的“移人”,客体事物会因此而发生神奇的变化。由于“移情”的结果,主体自身也可能在反射力的作用下,产生连锁反应,生发出新的思绪和情感来。这时,主体就有可能与客体融为一体,妙合无垠。主体还可能被异化、幻化到对象之中,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非自愿移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要面对的社会问题。非自愿移民研究涉及的范围甚广,笔者将这些研究分为非自愿移民带来的贫困问题的分析研究,非自愿移民过程中产生的安置补偿问题的研究,国家、社会和移民自身三方在移民过程中的行为与采取的措施及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和人力资本开发和就业的研究以及与之相类似的非自愿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其中解决非自愿移民贫困难题的最重要对策是进行人力资本开发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浅谈"参与式"扶贫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扶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性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也日益突出。扶贫工作一直在实践中探索、改进,“参与式”扶贫模式是世界各基金组织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扶贫项目时普遍采用的模式,本从人类学方法角度对我国扶贫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问题,心理贫困伴随经济贫困的“双困”并举现象日趋凸显。将“双困”问题的产生予以归因,寻求解决的对策和途径,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将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由于心理变化导致变态心理现象界定为“心理贫困”,指出“心理贫困”主要表现是敏感、“死要面子”。提出了拓宽勤工助学、创造和谐校园、完善队伍建设、感恩教育等“心理脱贫”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压力。一部分贫困生由此产生的种种不良心理,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不仅要关注贫困生的经济贫困问题,更要关注其“心理贫困”问题。要在认真分析贫困生“心理贫困”的主要表现、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研究的理论课题,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反贫困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健康扶贫研究的作用与功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不仅经济上贫困,而且存在诸多心理问题,由此导致心理贫困.贫困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物质支持,更需要心理脱贫.本文对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诗穷而工”是中国传统诗论中的一个著名论点。然而它却与先秦的儒家文化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先秦儒家对待贫穷的方式是“安贫乐道”。“诗穷而工”与“安贫乐道”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实质上“安贫乐道”的儒家精神正是“诗穷而工”的深层次内核。体现了古代文人在儒家思想和诗歌的地位不断上升互动的过程中,在共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和相似的人生历程上的诗歌美学的集体性认同,是对积极人生、社会责任和生命体验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通识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当代治文史者自觉的方法论。但是,在教育研究者的视界中,研究的通识问题却是一个思想盲点。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才造成了目前教育研究的内在贫困。要超越这一内在的贫困,必须引导教育研究者形成中西融通、古今贯通、理论与实践沟通、学科之间汇通等通识。  相似文献   

18.
试谈大学生“心理贫困”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在连续几年的扩招过后,诸多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这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其中生命教育、心理贫困等已成为大学教育研究的新课题,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是党和政府为实现农村脱贫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全国推广实施以来,“第一书记”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从建好基层党组织、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发展主导产业、筑牢脱贫致富根基,激发内生动力、塑造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方式变革等四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扶贫模式.“第一书记”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做法,为今后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牧区牧民贫困的原因很多,其中集中办学、畜牧业生产的重复建设问题两个原因值得注意。草场承包经营制度及其有偿流转制度中的缺陷问题也已成为重要原因。还有,经营方式的转变过程也是草原生态破坏的过程。草原原有牧畜品种本是草原生态链中的稀有物种,无需改良,多年来的品种改良工作在典型牧区已经遭到失败。新牧区建设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变固定性工作思路为移动性工作思路,这样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