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风云雨月的气象也就不同,所以看问题切忌片面和绝对化,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地去看,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郑超麟回忆录》中为陈独秀所做的辩解,有正确的地方,但也存在绝对化的倾向。陈独秀对中国革命有贡献,但也曾犯错误。如在"二次革命论"、大革命的失败、国共合作等问题上,陈独秀都犯了错误。我们对陈独秀的研究应实事求是,避免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人们经常运用绝对、相对范畴,但总是不能正确地运用。即是说,不能在绝对中把握相对,在相对中把握绝对。在运用时,把它们看作不是同一事物而是两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此物为绝对,彼物为相对,这样易导致将绝对和相对中的某一方面绝对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阐明了绝对相对之间的辩证关系,经典作家也科学地运用它们说明了大量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典范,我们如果重视并学会运用它们,就能够科学地认识事物和说明问题,避免出现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对自由问题的研究也要解放思想。不容讳言,我们过去对自由问题的研究和宣传确有简单化、绝对化和教条主义的毛病,不克服这些毛病,正确地研究和宣传自由,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不利于防止和克服自由化的思想。我们不揣疏陋,谈几点对自由问题的看法。但希翼引起争鸣或共鸣,却是写这些断想的“奢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黑格尔的错误是把对立面统一绝对化,旧教材的错误则是把两极对立绝对化,特别是把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对立绝对化了,殊不知阶级社会源于“心物”对立或脑体分工,把“心物”对立绝对化就是使阶级社会永恒化。再说哲学也只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大派,因此教材对唯心唯物的划分纯属画蛇添足,而对马克思哲学观的理解也未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有两种迥异的教法。其一是注重翻译,强调字字落实,逐句串讲,乃至掌握全文;其二是不逐句串讲,不逐句翻译,代之以留有充分的余地让学生自习,并在自习的基础上读读讲讲。对于学生的讲,只要求述其大意,重点在讲清词义,而不要求作全文翻译,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熟记词语和熟读课文上来。两种教法,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我们看问题,切忌绝对化。不要绝对化地认为某教法在高年级可行,在低年级不可行;也不要绝对化地认为某教法仅适用于低年  相似文献   

7.
引文分析在中国院校管理中,主要被用于人才评价、学科评价和大学评价。因为科研活动的差异性,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难易程度不一,科研产出及其价值也难以具体量化表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研究者没有重视定性和定量的结合,把科学计量学指标绝对化。把论文和引文局限在科研成果的优劣性评价上, 致使科学计量学指标不能表达其背后所反映的科学研究活动的多样性特征,造成科学计量学在学科和科研的评价中存在广泛的误用。我们应当避免把文献计量学指标对科学研究的归一化评价绝对化,要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指标,同时也要积极开发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8.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今,我国的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这实在是可喜可贺的。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跨上了一个重要的台阶,人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性和绝对化。尤其在我们取得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的巨大成就时,格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  相似文献   

9.
要重视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龚书铎教授80年代以来,近现代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思想也很活跃,纠正了过去我们研究中的一些简单化、绝对化、片面化的倾向。但是,在思想活跃中也有多种多样的说法和议论,这不奇怪,因为都在探讨。这里我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梅家驹先生在“纪念萧树滋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所列举的三个问题就一针见血地点中了我国教育技术的要害:“我们究竟要研究什么?我们的目的(促进学习)究竟达到了没有?先进的和传统的能不能绝对化?”众多学者也在一直努力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教学的阶段性等诸多原因,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某些结论性知识只具有相对的正确性,教学中不宜把这些问题讲解得过死而导致"绝对化"。笔者通过自己对一些外国教材的了解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实验和概念原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为例强调初中化学教学不宜"绝对化",否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陷入非此及彼的思维误区。教学中某些"绝对化"的做法是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的,应当引起关注,从而把握好教学的度,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对新课程基本理念和目标的理解把握不准,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非此即彼的绝对化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何勇 《地理教育》2004,(4):12-12
地理教学只有倡导学生大胆向传统观点挑战,教育学生富有批判精神,客观地分析、辩证地看待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走出绝对化的误区,接触不同观点,才能实现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客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客家文化研究也顺潮激越。多年来,为了客家文化资源问题的争论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在客家文化讨论中,文化符号的绝对化和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屡见不鲜,这往往忽视了不同区域间文化的关联性和延异性特征。据此情况,我们讨论了儒家对周代礼法的承继性,客家礼法对周孔礼法的承继性和客家人对周孔之"礼"的再建构。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形式化,一类是绝对化。形式化即形式主义,重现象不重本质,有形式而无实质,课堂上各种新的学习方式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学生有外在活动却没有内在体验。形式化必然导致浅层化、庸俗化。绝对化的实质是用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提倡新的就要彻底否定旧的。表现在对待学习方式转变上,明显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绝对化的倾向,似乎新课程的实施就只有这三种方式了。于是乎,每一…  相似文献   

16.
邱廷建 《福建教育》2005,(5A):44-45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标所提出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以致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与困惑、矛盾与冲突,继而引发了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和绝对化的做法。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反思。下面就此和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教师博览》2009,(12):54-55
一、理性分析教师的压力源,防止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绝对化 教师的职业使命固然神圣,但是教师是人不是神,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教师的心理困惑和情绪失调,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可能会发生的。不能绝对化地认为,教师有心理困惑就是不正常。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想象的时空。然而,有些教师对某些细节问题往往不加深究,尤其是说话绝对化,因而导致学生思路单一、思维僵化,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下面,举例来说。  相似文献   

19.
刘玲芳 《甘肃教育》2014,(24):53-53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习气氛异常活跃。然而我们的新课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形式化,二是绝对化,以致于教学效果不明显,课堂教学改革也只停留在表面。那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20.
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具有某些非理性信念。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是这些非理性信念的主要特征。只有修正、改变信念,才能克服情绪问题,维护心理健康。对此,合理情绪疗法发展了包括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在修正、改变非理性信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