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德育模式已成为我国德育理论研究的独特领域 ,其研究形态表现为一种新的以实践叙事为主体的理论方式。德育模式研究正在寻求对德育体制改革的赋权能力 ,努力成为推动德育实践发展的理性工具 ,它的研究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其自身的理论价值 ,从指导个人教育行为延伸到指导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系统和作为实现学校德育的价值载体。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德育研究主题呈现出:从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反思与寻根情结的启动,到德育原理学科建设形成的三个高潮,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与德育关系的探讨,到德育地位与功能的探索,再到国外德育思想的引进与系统研究和比较研究、德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对德育实效、主体性德育、生活德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热点问题的关照以及对德育制度的建设等嬗变轨迹过程。形成了德育研究逐步摆脱政治的附庸,走向科学化、人本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传统德育思想研究的现代化,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中国化;德育目标由精英教育向公民道德教育转化;德育模式由知性德育模式走向知性与生活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由灌输走向对话、选择与建构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理论研究:域、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校德育理论研究:域 作为一门学科,德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体系,所以,大力开展德育基础理论研究是德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然而,我国德育往往随政治风向而摇摆不定,缺乏对德育规律的重视和把握,而且,德育理论研究的很多“禁区”无法或难以突破,严重束缚了德育理论的发展,给学校德育理论的科学化、现代化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所以,开展德育理论的研究特别是理论的元研究既有必要又很迫切。  相似文献   

4.
德育生态将德育视作一个生态系统,用生态学观点理解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目前学术界对于国内外德育生态的研究还不多,成果还不够丰富。通过对国内外德育生态文献研究综述发现,探索国外生态教育的现实走向,学习借鉴其有益的经验与做法,从而更好地把握我国德育生态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当前我国德育生态面临的一项前瞻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麦志强 《中国德育》2012,(20):39-42
三十年,我一路走来,有幸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完成了从一个中学班主任到一个德育理论工作者的转型发展,也见证了我国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改革实践的发展过程。而今,在我眼里。我国的德育理论研究,中小学的德育改革实践,从事理论研究与从事一线工作的德育工作者们,已经呈现出一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德育研究机构、译介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德育学科理论建设、德育应用性研究、德育研究中心主题、德育研究方法等六方面,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德育研究的历史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学校德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德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兴起,并逐渐渗透到学校德育领域.德育叙事研究是德育经验的理论方式,它有自己鲜明的研究特点,能够弥补其他研究范式的缺陷.在德育研究领域开展叙事研究有其现实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因而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探讨了陶行知的德育思想。比较系统地分析并阐述其德育思想的历史渊源,基本内核及现代化价值,重点论述了他在德育思想体系内极富个性化色彩的德育目标论、德育价值论、德育结构论、德育整体论的德育实效论。  相似文献   

9.
终身德育:一种教育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德育,无论是就理论关切还是实践关切而言,都是终身教育的合理构成要件与基本内容。若想获致终身德育理论研究的深化,就须从教育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申辩、反思。从人性完善的非时段性特征看,终身德育有其必然性;从成人道德发展的未完成性特征看,终身德育有其必要性;从终身教育的寓德性及目标的整合性特征看,终身德育有其合理性。人性完善的无限性与生命成长的有限性,学校教育的阶段性与终身教育的非时段性,终身教育目标的整合性与德育的牵导性,都使得作为应然而尚未然的终身德育成为学习型社会可以完成的教育谋划。  相似文献   

10.
德育模式研究是德育研究领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育模式力图从知识形态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连接问题,[1]没有教育模式的研究,理论的应用性就失去基本的知识依据。[2]本文借鉴国外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我国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中,积极研究和借鉴国外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一条较为有效和便捷的策略。近5年来,我国学者开展了众多有关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文章旨在回顾这一研究的历程,分析其发展趋势,希望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把握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了解中国近代德育理论是深入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方面。其实际存在形态与发展主题是把握它的二条有益线索,从前者看,它有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等多种形态;而从后者看,它则先后经历了清末公德与私德理论、民初公民道德教育理论及民中期后的训育理论三个内容相对各异的阶段。近一、二十年来,对中国近代德育理论的研究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从而也为人们反思与构建新时期学校德育理论提供了有益借鉴。然而,相较近代德育理论本身实际状况而言,已有研究还与之存在不小差距。因此,有必要在认真回顾与总结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十几年来,我国的"生活德育"研究经历了概念提出、系统研究、反思争鸣三个时期。有关研究探讨了"为何要提出‘生活德育’"、"什么是‘生活德育’"、"如何实施‘生活德育’"等问题,并对"生活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效果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国外高校德育社会化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社会化研究,其理论渊源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对德育社会化的聚焦,对我国高校德育社会化带来了以下启迪:德育社会化理念重视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德育社会化目标坚持连续性和层次性相结合;德育社会化方法倡导灌输与渗透互补。  相似文献   

15.
生成性思维:现代德育研究的思维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哲学中汲取养份是理论研究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德育研究自然也不例外。当代西方哲学从本质主义思维到生成性思维的转向在给当代哲学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给当代德育研究晓示了方向。从本质主义思维转向生成性思维是当代德育走出实效性低下困境的必然选择。由于生成性思维观照下的德育研究立足于德育的生活世界,有助于德育研究走出理论脱离实践的困境,从而为理论创新和独特方法论的形成奠定思维前提。在生成性思维视域中,德育研究者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不仅是德育理论的解释者更是德育生活实践的描述者,不仅是布道者,更应该是充满浓郁人文韵味的关怀者。  相似文献   

16.
提高高校实效,关键是健全机制。这需要更新德育观念、健全领导体制,以从思想和组织上奠定基础;强化分工与协调。以使德育工作保证质量;确保经费投入,以保证德育工作顺利进行;优化师资队伍,以提升工作效率;注重学生自育,以实现由被动德育到自觉育德的转变;完善监督机制,以确保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多学科视角下对德育本质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文全 《教育研究》2005,26(10):11-17
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理论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是长期以来, 我国德育理论界对德育本质的认识一直是比较混乱的,甚至是错误的。不少学者把“质”与“本质”相混淆,有的甚至把现象当本质。从哲学、逻辑学、词源学、语义学乃至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德育的概念进行严谨的分析,才能深刻地揭示德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目标的分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目标的提法笼统而缺乏指导性导致德育实效性低下,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德育目标的认识不到位有着较大关系,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文章运用哲学和逻辑的方法,按照不同划分的标准从四个方面对德育目标进行了分层研究,力求使德育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以增强其对德育实践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9.
长期的高校德育研究,一直把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作为研究的重点。事实上,这种研究忽视了高校德育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即对德育对象的动态分析。本文提出德育素质建构动态整合的研究方法,把高校德育研究的视点定位到教育对象本身,然后再动态地关照内容和方法的研究,这样可以使高校德育目标从归宿点处获得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我国化学学科德育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研究。基于化学学科德育的概念、范畴、与课程思政的关系等维度梳理理论研究成果,从教学课例、策略和评价等维度梳理实践研究成果。已有研究启示我们,未来化学学科德育研究应打开黑箱,深度探索道德教育发展机制;关注纲领,仔细研读初高中新课程标准;跨界融合,探索各学科协同育德路径以及攻坚克难,开展学科德育评价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