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通俗地说即帮助学习者健全成长。所谓合格公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应是"三有"之人,即"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更好的历史教育,或者说新时代最为需要的历史教育,归根结蒂说,正是能够促使学生健全成长的历史教育。有效推进新时代历史教育的研究、改革和进步,是本刊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也是历史教育界广大同仁共同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通俗地说即帮助学习者健全成长。所谓合格公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应是"三有"之人,即"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更好的历史教育,或者说新时代最为需要的历史教育,归根结蒂说,正是能够促使学生健全成长的历史教育。有效推进新时代历史教育的研究、改革和进步,是本刊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也是历史教育界广大同仁共同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通俗地说即帮助学习者健全成长。所谓合格公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的那样,应是"三有"之人,即"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健全人格与合格公民,本是合二而一的一体两面。合格公民以健全人格为根柢,健全人格以合格公民为取向。据此换个角度说,历史教育本质上必以服务人生为准的。因为,人首先管好作为主体之"身"的自己,方有可能担当更大责任。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的教育目标首先是让学生"成人",即培养出人格健全,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公民,而不是现在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认为的学校第一要务是让学生"成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公民是学校的基本工作,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思想有问题的、人格不健全的,即使成绩再好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相反,很有可能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所以学校教育尤  相似文献   

5.
关于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民教育是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教育对于公民教育,现在有很多说法。比如说公民教育是相对于私民和臣民的教育,公民教育是推进民主化进程的教育,公民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等等,都各有道理。但我认为,公民教育应是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教育。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应当都是合格的公民。当然,如果能完全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人才叫合格公民的话,那么刚出生的婴儿他虽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也还不能说他是完全合格。我们应把公民…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颁布至今已有三年时间,高中历史教学应关注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内容标准和教学方法,培养有较高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有健全的人格品德的社会人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公民教育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民主社会的基础工程。"公民"概念的界定和在比较视野中追踪公民教育历史,可为研究公民教育的近代传承与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型探明应然路径,即教育观念从"百姓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向,教育目的 (尤其是义务教育)向培养"公民"转向,道德教育向培养"公民素养"转向,实践课程改革向融合型课程形态转向,最终为民主的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政治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党的奋斗目标。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公民教育的有力支撑,通过公民教育培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合格公民是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文章在论述大学公民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涵义和重点的基础上,从转变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改革、发挥教师垂范作用、建设民主校园文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高校公民教育的实现途径,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叶飞 《全球教育展望》2011,(8):65-69,59
缺乏公民的主体性参与,公民教育极容易产生"疏离"的状态,即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与脱离。这种"疏离"状态由于违背了公民教育的实践属性和主体参与性,因此并不利于公民品质的培养,反而将阻碍健全的公民品质的成长。基于此,有必要建构一种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社区公共生活以及更为广阔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之中,来促进他们的公民知识、公民理性、公民价值感和公民行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公民教育从"疏离"走向"参与",可以更好地体现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性,促进公民教育的实践回归。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多方面解读。从人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以大量的合格公民为基础。在现代社会,公民资格被普遍给予社会成员,但具备公民资格并不意味着就是合格公民。公民从名义到实质需要一个过程。合格公民的造就离不开教育,而公民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本手段。因此,加强公民教育就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公民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教育是培养健全公民意识、引导正确公民行为、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新时期,我国公民意识的缺乏和淡化已经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公民教育,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公民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合力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理性精神的公民,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教育何为?首先,需要我们弄清楚"公民道德教育"的概念。笔者认为,"公民道德教育"可以分析为两个基本内涵,即"公民道德的教育"和"公民的道德教育"。前者是指对作为社会公民身份的道德的培育,其内容更侧重于与公民身份相关联的道德教育,即体现于公共领域道德的教育,它具有鲜明的现代社会的时代特点;后者则是指对公民所应有的全部道德素养的培育,具有一般道德教育的性质。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的重要性从历史的维度看,进行公民道德的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公德对立国来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做人,做社会的合格成员,做国家的够格公民。”就学生个体而言,学生成长的最终目标是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因此公民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而通过公民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逐步锻炼学生的公民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是学生终身幸福的基石。公民教育将带领学生顺利、和谐地走向社会生活,获得自身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因此,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14.
段元秀 《教育评论》2012,(2):147-149
柏拉图是西方系统探讨公民教育思想的第一位哲学家。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理念论"和"灵魂说"。他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哲学王"和合格"公民";公民教育的本质是追求"德性"完善;公民教育的过程和内容须经由统治者详细规划和审查。探讨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和回归公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育视野"版块栏目历史教育的一切,应基于这样一个根本目的——怎样促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健全人格并成为合格公民。这也是"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所在。因而凸显"历史"和"教育"两大意识和特性,借助史料、史观、史学的研究成果和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整体认识和研究何为更好的新时代所需的历史教育,无疑是先应做好的大事。而历史教育实践能使知识、价值、智慧相得益彰的前提,正是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思想、更适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时期,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编订公民教材案,到1926年,议定每年的5月3日至5月9日为公民教育运动周。现代意义上的国民教育,自然就有了新的要求和需求,需要的是符合时代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公民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类的进步,是生产力的进步,现代化的建设需要现代化的思想,也就需要现代化的教育,即现代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理念,甚至可以说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意志的层次,可见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育视野"版块栏目历史教育的一切,应基于这样一个根本目的——怎样促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健全人格并成为合格公民。这也是"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所在。因而凸显"历史"和"教育"两大意识和特性,借助史料、史观、史学的研究成果和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整体认识和研究何为更好的新时代所需的历史教育,无疑是先应做好的大事。而历史教育实践能使知识、价值、智慧相得益彰的前提,正是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思想、更适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艳 《历史教学问题》2004,(4):99-99,92
培养健全公民是各国教育的核心问题,2 0 0 1年7月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公民基本素质的要求”。1 0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2 0 0 2年2月,“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启动,全国各地学校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我做合格小公民”的主题活动。学校作为制度化的公共教育机构是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作为内涵丰富的人文科学,对实施公民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西方国家向来都把历史作为实施公…  相似文献   

19.
陈柯 《农村教育》2005,(4):48-48
公民意识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所表现的对自已、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广大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教育的主旋律要以德育为先.德育工作的目标应是十分明确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合格和优秀公民。也就是说学校应培养学生树立公民意识.以使他们走向社会后成为合格和优秀的公民。这实际上也构成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小课题研究秉承"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价值追求,成为促进教师自主专业成长、推动学校优质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区域范围内整体推进小课题研究,要采取教育行政政策推动、业务部门专业引领、基层学校本土化实践等有效策略,以促进小课题研究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