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村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以湖北农村的调查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湖北部分农村艾滋病患者处境的调查研究,可以分析农村艾滋病患者在制度、法律与政策、经济、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遭受社会排斥的状况.由于社会排斥对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庭及子女、社区以及艾滋病防治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应该制定消除艾滋病患者社会排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青年人群里极其重要的一个群体.我国现在有1500多万大学生,而且被社会高度关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很强,但目前对艾滋病的了解并不太多.大学生是走向社会的中坚力量,在他们中广泛宣传和普及艾病防控知识必然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上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广艾滋病防治工作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影响大学生;二是让大学生再去影响其他人.  相似文献   

3.
"文化"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被解释为"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其包括语言、思想、信仰、习惯、法规、制度、技术及其他有关部分".可见"文化"是个人的教化与群体的教化,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划分界限.社会因为不同文化而丰富多彩,生命因为不同文化而异彩丰呈.  相似文献   

4.
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学历人群比例显著增加,在校大学生应该成为预防艾滋病重点人群.本文通过对广东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度偏低,艾滋病相关态度较为积极,艾滋病相关行为风险性较高;同时由于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与态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且不同的宣传途径对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不同;因此艾滋病预防教育需要学校、媒体、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政府在其中应起协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医药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医药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其对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某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和药科学院三年级本科生共840人,采用匿名独立答卷方式进行调查.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将知识按得分高低分成两组,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知识部分16题,平均得分是11.63±2.51(0-16),其中传播途径得分是4.55±1.77(0-5)、非传播途径得分是3.58±1.28(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1,p=0.000).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居住地在城市、有专业知识、父/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较好.另外,艾滋病知识高低还与艾滋病人与感染者和一般人享有平等权利、择业时到艾滋病或感染者的科室工作、象对待正常人那样对待艾滋病服务对象和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等态度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等级相关一致.另外,对离自己较远的社会大环境态度较好,支持率达93.5%;对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小环境态度一般,支持率仅7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0.66,p=0.000).结论大多数同学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传播途径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提示应该加强有关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等容易模糊概念上的健康教育.知识可能影响艾滋病人/感染者和一般人享有平等权利、择业时到艾滋病/感染者的科室工作、象对待正常人那样对待艾滋病服务对象和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等态度和行为.但是,对离自己较远的社会大环境态度较好;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小环境态度一般,提示从知识提高到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特别是涉及个人利益的行为改变,还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为学校进一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选取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中职1~3年级、高职1~2年级医学专业学生,自行设计问卷,以匿名式自填问卷的方法,当场填写并整体回收,调查共发放问卷1121份,收回有效问卷1091份。被调查学生对"共用注射器是否会传播艾滋病"(93.30%)、"输入含HIV的血液是否会感染艾滋病"(92.30%)、"艾滋病病毒是否会母婴传播"(91.66%)三个问题知晓率较高,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低(41.61%)。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依次为大众传媒(90.6%)、学校教育(83.7%)、书籍(73.0%)、医务工作者(64.7%)、同学朋友(56.5%)、家人(22.9%)。对于艾滋病患者,表示愿意与其继续交往的学生占51.7%,表示愿意与其共同进餐,共同学习的学生占30.9%。该院学生对不同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不理想,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待改变,需要继续加强艾滋病教育。  相似文献   

7.
"私权利/公权力"、"个人/社会"等二分维度在国家艾滋病预防控制的视野中集中表现为"主、客位"视角的割裂。公共卫生系统在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中从"客位"视角出发,以疾病的社会控制为目标,运行基于实证主义的实践操演;而个人基于"主位"视角对疾病的认知、想象和实践往往被隐匿和忽视。呈现艾滋病预防干预中"主、客位"视角的割裂和对峙,从高危群体的"主位"视角反思干预的方式和内容,能够为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的优化提供新的路径和思索方向。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综合症.本文介绍了艾滋病的传播、预防、检测、诊断和治疗的有关知识,同时也介绍了"世界艾滋病日"的由来和历届"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公众对艾滋病的污名和歧视给艾滋病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阻碍了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社会认知理论认为污名是社会认知偏差的产物,认知是可以不断获得改变和修正的,即通过获得完整且正确的信息来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可以通过对公众进行知识教育、虚拟互动、认知训练等项目来降低艾滋病污名。同时,艾滋病患者采取减少自我污名、发挥政策的保障作用等措施能减少艾滋病污名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杉  江华 《科技文萃》2005,(12):121-127
"这么多荣誉我担当不起" 桂希恩堪称中国防治艾滋病问题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是我国第一个发现河南艾滋病高危区的人,在他的促进下,河南上蔡县文楼村成为全国第一个可以免费接受艾滋病治疗的村子.2005年1月16日晚,"感动中国2004十大年度人物"评选在中央电视台揭晓,桂希恩当选.作为一名传染病专家,桂希恩是中国艾滋病高危区最早的发现者,他以良知和勇气揭开了真相,让阳光温暖了艾滋病人这个曾经被忽略的群体.他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不仅感动了中国人,也感动了很多外国人.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处在一个隔离、拒绝和歧视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生活处境是十分底层的.在一个日益凸显尊重、理解和平等、自由的文明社会里,艾滋病患者的权利、身份与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作为弱势群体,也应有被尊重、被保护的权利,体现的是每一个生命都应被珍视的价值观;但在现实中艾滋病患者受到社会的普遍歧视和排斥.本文从艾滋病防治的现状、以及患者的社会支持角度着手分析,揭示患者所面临的社会处境及其原因,进一步对建立一个公平的、尊重的艾滋病预防机制与环境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群体知识与群体知识创新理论的角度出发,揭示创新的过程和方式,提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群体知识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和大学生对群体知识的感受深度.大学生能否全面、系统、辩证地看待群体知识,主要取决于社会因素在创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法定知识的课程本身会导致部分学生遭遇学业失败.表面上被归结于智力、态度或动机等原因的学业失败有着隐匿的、更深层次的复杂成因,并与意识形态、社会控制、社会分层、文化偏见等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业失败者"与课程一样也是被社会建构起来的.课程是法定知识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事实,决定了它总是反映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维护现有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部分群体在学习课程时处于弱势地位,遭遇学业失败.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社会的国际问题.到目前为止,预防教育是解决艾滋病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艾滋病预防教育的目的是增进人们对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的知识、意识、技能,形成和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减少艾滋病的传染,减轻艾滋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同时缓解艾滋病对教育系统带来的压力.本文介绍了UNESCO在全球性和地区性两个层面实施艾滋病预防教育的策略,并讨论了这些策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佳鑫  刘贞 《大学生》2012,(7):30-31
调查主题:珠三角地区HIV感染者群体生存状态田野调查调查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系白佳鑫张字琼吴诗敏卢一波调查形式:田野调查(即直接观察,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或"田野调查"。)、个案访谈、文献查阅调查摘要: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艾滋病领域的实际状况,呈现在患者视角下发现的艾滋病防治领域的问题。调查主体分为心理、工作、家庭(婚姻)、医疗资源四个部分,问题与建议分为歧视现象分析与NGO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16.
性教育在国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最新公布的《中国少年儿童艾滋病知识及态度调查报告》显示:86%的少年儿童认为学校和社会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教育还很不够,对预防艾滋病基本常识的普及有待提高。更值得注意的是,有1/10的少年儿童没有明确表态拒绝吸毒和青少年时期的性行为,这表明有部分孩子还没有认识到拒绝吸毒与不安全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儿童的禁毒教育、青春期性教育,教会他们更多的预防知识。中国的性教育现状走进今天的中小学生教室,一个个如春笋般挺拔的学生的身影,使人颇为感慨。…  相似文献   

17.
从历时性维度而言,"中国传播学"概念演进有三个主要阶段: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几乎全盘接受以美国为主的经验主义传播理论;1990年代,以传统文化为理论资源,力图从历史经验中辨识本土的传播特征,强调传播学知识生产和理论体系的"本土化";世纪之交以来,以对传播学"本土化"的思辨、争鸣与实践为基本特征,既强调理论的普遍性,又重视文化与国情的特殊性.从共时性维度而言,知识实践者所采用的"中国传播学"大致有广义、中义、狭义三种意涵,尤以中义最为切近,强调必须以中国社会的独特性为根本.其意涵由"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 "传播学"两部分组成.总的来说,"中国传播学"概念的演进是伴随着传播学知识生产群体的学科认同和学科意识的成长而不断勃发、不断显化的过程,是所有从事传播学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社会行动者共同建构、型塑,向着一个无尽的方向努力奋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采取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宜春学院2003级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开展专题讲座和印发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为教育方式,使用同一问卷调查大学生教育前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并能转变部分态度,同时大学生存在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认识不清楚的问题.结论:充分利用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需求高的特点,针对他们的问题所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艾滋病。  相似文献   

19.
特殊群体是指那些由于自身或社会原因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的转型,形成了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民工、艾滋病患者,由于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境遇。为此,构建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的政策和法律体系,成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特殊群体是指那些由于自身或社会原因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的转型,形成了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民工、艾滋病患者,由于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境遇。为此,构建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的政策和法律体系,成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