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择路 我出身于教育者的家庭,父亲当了30余年的重点中学校长,他那种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很早地烙入了我幼小的心灵。我在校园中长大,那朗朗的读书声,那种独有的求知欲望,那育人的特殊氛围,使我刚一懂事就心向神往,至今还常常魂牵梦绕。 1969年,我只有14岁。14岁,人生求知的黄金时代;可是,无端的“文革浪潮”却过早地把我们冲上了社  相似文献   

2.
爱的感悟     
李静 《山东教育》2009,(1):119-120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看作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德。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转眼间,我已经做了八年的幼儿园教师,我不断地在思索: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孩子?回想八年来日复一日平凡而又简单的生活,我对“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职能必将做出相应的转变,特殊教育学校作为资源中心的功能将日益强烈.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新定位,成为融合教育的支持者;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从单一教育功能转变为多重服务功能,即为特殊儿童提供评估服务,承担起“资源教室”功能,成为融合教育学校教师及家长的“培训中心”,发挥“巡回指导”的作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由单一教育者角色转变为兼具“教育者”、“合作者”、“协调者”和“督导者”的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4.
寻找古蜀     
“李子,莫骗我!至少占30%的股!”乜猪的眸子中透出一种对充当一切商品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异样光芒。但可悲的是汽车站雾尘飞扬,加上夏桀一般的毒烈太阳,照映着他本已黑油的皮,显得一个“脏”字所包含的信息量太少。  相似文献   

5.
教育需要爱     
许多有成就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都非常重视师生关系,并把师爱看作是教师的基本美德。孔子主张教师对学生要“仁爱”、“诲人不倦”。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他把热爱学生视为教师劳动不可缺少的道德要求。热爱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特有的一种职业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更是德育工作所不可缺少的力量。下面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自我控制是德育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在德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切实解决德育中“要我这样做”而不是“我要这样做”的问题,改变德育被动为主动的局面。实现由“自在之我”向“自为之我”的飞跃。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按照教育控制论的观点,如果把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作用称为教育者的输出,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作用称为受教育者的信息输入,那么受教育者的输入质和量就不一定等于教育者的输出量和质。因为,高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道德认识和评价标准,接受、拒绝或不完全接受教育者对自己主体的信息输入。这种输出与输入之所以出现接  相似文献   

7.
教育如同一棵大树,那些层出不穷的偶发事件就像随机生长的“节点”。如果我们视这些“节点”为宝贵的教育资源,站在全新的视角来反思和审读它,发现其中的教育契机,想方设法,创造性地把这些“节点”串连起来,就会使教育之树绿色盎然,展示出勃勃生机。下面记述的两件事,都是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历的真实的事情:“一个美丽的误会”使我在与学生相处的困惑中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感动,感受到学生的纯真的情义,而接下来的“书店里的特殊读者群”则是以前者为基础的发挥与利用。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要把这些小小的“节点”串连起来,教育者必须具有…  相似文献   

8.
梁隽 《广西教育》2010,(35):15-16
道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把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殊个体,他不会机械地接受道德原则。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柏格和教育家杜威等提出“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道德生活经验,发展良好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首先应是教育者教育理念的转变,否则,改革就有可能成为空谈。教育者教育理念的转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工作中,还有不可忽视的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中,与学生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班主任,对学生各方面影响最大的也是班主任。新课改已经展开,在新形势下,我认为班主任工作也应有所变化。一、由单纯的“班级管理者”变为“班集体的一员”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班主任工作就是“管”学生。班主任往往是以单纯的“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对话的。教师对学生是命令式的,甚至是强迫的。这种“高姿态”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困难,继…  相似文献   

10.
今天,学校开家长会,作为班主任,我与每位家长都进行长时间的谈话。许多家长在我这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临走时都留下这样一句话:“孩子不听我的话,他听老师的话,请你多管教。”然后摇摇头,无奈地走了。“孩子不听话”这句话可以说包含了他们所有家长提出的问题。那么请问,什么叫“不听话”,孩子该听你什么话呢?在学校,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在家里,家长是教育者,孩子是受教育者。但是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是有严格界线的,它的角色可以是转化的。你什么时候扮演的是教育者的角色,什么时候不是教育者的角色;你在什么时候施教,你为…  相似文献   

11.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带有显著的独特性。教师触及的教育领域是各种客体中很特殊的一个侧面。它使得教师的心理不能不表现出特有的职业倾向,具有一种优化的心理态势,这种心理优势是由教书育人的职业意识,因材施教的职业技能和为人师表的职业行为所构成的。教师不论在什么时候或从事什么活动,总会意识到“我是教师”,从而自觉地把自己摆在“教育者先受教育”位置上,并且以教师敏锐的感知、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2.
他说,这些年来二职专孜孜不倦以求的就是要形成校风、学风、一教风三风俱佳的教育之风。一在他看来,一风俱佳才算达到了办学的一个境界。曾经担任过校长的党支部书记郭维林对我反复感慨“压力太大”。什么压力?“方方面面的”,他说,“最主要的是那种责任感——害怕误人子弟,害怕误国误民的责任感”。他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那段话——“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教育者。”上中学时就被他工工整整地抄在日记本上,一直让他…  相似文献   

1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杂货铺主人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终生。” 这位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他没  相似文献   

14.
杰克·伦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知名作家。在不到2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写下了19部中长篇小说,150多部短篇小说,3个剧本及大量的报告文学、随笔和论文。在这些作品中,以遥远的阿拉斯加和克朗代克地区为故事背景的小说——“北方故事”历来受到读者的重视和喜爱。“北方故事”是他早期创作的反映淘金者生活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5.
多余的人     
凡读过这篇《多余的人》,我想心里都会深受感动的。作品写一个特殊家庭里的特殊人物——一个后爸带来的哥哥。试想,一个女孩子与一个后爸带来的哥哥如何相处呢?更何况“我”是一个女孩子,更难于启齿叫他“哥哥”了。作者选择“我”考上大学、母亲硬要“他”来送“我”到西安上学的情节,写“他”一路上送“我”的情况。作者用了几个细节来刻画“他”的老实人的形象,很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写出“他”与“我”的无言的感情交流,使“我”为之感动。作者在写人物时,能很好地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如,作者写“他”与后爸来到自己家里后,从早到晚在田野种棉花,天黑了也没能及时回来;写“他”知道“我”不喜欢“他”,在送她上学时,有意远离她,以致火车行了一天一夜,同坐的旅客竟然还不知道他们是一起来的,更不知道他们是一家人;写“他”时时护卫她,甚至连有人想坐到她身边“他”都警惕地警告对方;“他”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让这个妹妹受累,自己扛了这么多的行李,还时时照顾她;作者还写出“他”的聪明,像“他”引导她找接待站等。作品着重写人,而且很好地写出当时的特殊环境下人物的特殊心境,通过“我”对“他”由反感到感动,写出“他”的人性美。其实,“他”是很爱这个妹妹的,但是“他”不能表露出来,这是由于他的地位和文化程度所决定的,为此“他”只能把这种爱深藏在心中。在“他”与她离别时,“我”终于感动地叫“他”一声“哥”时,“他”感到满足了,作者写道:“他一听,连忙转过身,笑着对我挥手。我第一次看到他笑。”此时无声胜有声,他的心灵的美在这里表露得很充分也很到位。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无论从写法到思想内容上都有独到之处,值得同学们去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声乐就是“去伪存真”的过程 一个学生优美的音质绝不是声乐老师给他创造出来的,而是天生的。这就好象是在泥沙当中淘金,要是这泥沙中根本就没金子存在,那么无论技术多么高明的淘金者也是不可能从中淘出金子来的。声乐老师其实充当的角色就是淘金工。那么,为什么在淘金者施工之前我们根本就看不到金子而只是沙呢,  相似文献   

17.
读申屠待旦老师的《教育的新节奏》能强烈感受到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命感决定一个教育者在哪个层面思索问题,从哪个角度考察教育。“新教育是什么”,似乎没有一个定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似乎也没有必要为此苦心孤诣。“按照教材、教参和领导的要求,把课上好不就行了嘛,理论研究是专家的事情。”我曾亲眼目睹很多教师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课程改革,然而申屠不是。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他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教育方案的被动执行者和一种教育思想的盲目追随者,他在思考、他在探索,他像一个目光执著脚步坚定的行者,在脚踏实地迈出每一步的同时,把目…  相似文献   

18.
严冰 《云南教育》2009,(9):39-4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兴衰。”苏霍姆林斯基说:“作为校长,不仅是教师的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主要教育者,而且形象地说,也是一个特殊乐队的指挥。”的确,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人物,如何才能做好这一特殊乐队的指挥?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师,帮助孩子确立自信心,这是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的重要方面。首先,养成孩子“我行——你也行”的认知加拿大心理学家伯恩内在他提出的“相互作用分析心理学”中,把人与人在交往中可能采取的态度分为四种:“我不行——你行”,“我不行——你也不行”,“我行——你不行”以及“我行——你也行”。这四种态度正是人类自信心获得和发展的过程。在婴儿期,由于弱小和不能自助,孩子与高大的成人相比或多或少会产生“我不行——你行”的认知态度。这种态度如果在教育者不断鼓励和指导下,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建立“我行——你也行…  相似文献   

20.
吹泡泡     
某国有一位学者,应邀去邻国讲学。他的一位做生意的朋友知道了;赶来央求他说:“请你替我带一个雇员去吧,他在旅途中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你。而且,你旅行的费用,也由我们公司供给。”学者怕这太优惠的条件藏着什么阴谋,他问道:“你们的雇员跟我去做什么呢,不会是搞特务活动的吧?”朋友拍拍胸脯保证说:“绝对不是,这和政治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他只是去替我们公司做广告,推销商品。”于是那位学者答应了。那位雇员一路上照顾学者,饮食起居,料理得十分妥当。而他自己,倒只带了一只分量不重的皮箱,据说里面装的就是商品广告。他只要把这些广告散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