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找工作"拼爹"等现象,使人们对"教育改变命运"产生怀疑,并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学术界对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有不同看法,教育既可能促进低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也可能与社会流动无关,还可能加固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观照我国现实,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代际传承、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不对应等因素,都弱化了教育促进底层升迁性社会流动的功能。底层百姓面对困境而放弃教育的做法并不可取,但要改变现状,必须同时改变教育与社会。  相似文献   

2.
教育还能促进底层的升迁性社会流动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找工作"拼爹"等现象,使人们对"教育改变命运"产生怀疑,并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学术界对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有不同看法,教育既可能促进低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也可能与社会流动无关,还可能加固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观照我国现实,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代际传承、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不对应等因素,都弱化了教育促进底层升迁性社会流动的功能。底层百姓面对困境而放弃教育的做法并不可取,但要改变现状,必须同时改变教育与社会。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国家科学的脊梁、民族文明进步的希望。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以其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垄断性作用决定了国家的兴与衰。这一逻辑和事实决定了阻碍大学改革发展的问题必须率先解决,制约大学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作用的问题不能悬置也不容悬置。本文在回答为什么要提出"大学问题悬置"这一问题的基础上,从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及我国大学有待进一步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大学问题不能悬置的原因。最后,对被大学长期悬置而未能解决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去行政化"三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锐话题     
两成中国人不信"教育改变命运"《201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公平感调查报告》近日发布。在对于传统观念"教育改变命运"这一问题上,有20.3%的被访者表示不再赞成这样的说法,但仍然有55%的城市公众对通过教育减少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平等的功效抱有正面和乐观的预期。而最不相信"教育改变命运"一说的则是坐拥百所高校、教育水平最高的北京。  相似文献   

5.
史康 《考试周刊》2008,(18):114-115
随着国际闻交流的日益扩大,社会对于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继而对于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形下,第一课堂(即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了,而"第二课堂"因其具有时间、空间选择上的自由和方式灵活多样等优越性,已经成为第一课堂极其必要的补充,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临近高三毕业,校园中的高考倒计时显得更加醒目。毕业班学生耳中充斥着教师的苦口婆心、父母殷切的期盼。班主任总是对我们说:"咬紧牙关,闯过高考这个坎,考上重点大学,就可以改变一辈子的命运。"的确,高考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可是也不能把高考当作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教育管理者更不能把重点高校升学率当作政绩诉求。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内部治理模式与中位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治理来源于大学自治思想,并非由企业管理迁移而来。现实中大学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自治,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治理。大学实现治理的基础是大学与社会之间达成了某种契约,从而确立了大学自治的界限。而大学要实现内部治理,就要求权力既不能过分集中,又不能过分分散,它服从一种"中位原则",这样才能实现学术创新与大学效率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上大学,一直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最热门追求.如今,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上大学成本居高不下的双重打击下,一些农村家长"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的热情开始减退,不少已经走在大学途中的农村学子,心中也充满了苦涩.  相似文献   

9.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知识改变命运"曾是我们笃信的一句励志名言,确实,在这一理念的召唤下,很多人成才,以自己掌握的知识找到了价值含量高的工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高校规模与招生数量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与大学人才供给出现结构性矛盾,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同学奋斗了多年,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甚至是更高的学历与学位,到头来却落得"毕业等于失业"的无奈境地。基于此,很多同学、家长开始对大学或者知识能否脱贫,能否改变命运产生了质疑,甚至有些家长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难道上大学已不再有用了吗?  相似文献   

10.
话语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能动性。“知识改变命运”作为教育使命叙事话语,具有重要的激励价值。“知识改变命运”的话语叙事面临时代、现实和理论的三大挑战:叙事前提的部分消解、教育社会功能的阻滞,以及道器分离、群己矛盾的内在困境。“知识改变命运”的话语转换与更新,强调在旨趣上由“改变命运”转向“安顿命运”,在主体上由“我之命运”转向“他者命运”,在知识上由“科学知识”转向“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与风险性的复杂性社会,日益开放与结构日益复杂使大学治理愈加复杂。大学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与大学治理格局的多元性使传统的"官僚制"社会治理模式已经失去了合法性基础。复杂性的大学治理需要从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转型,政府从"控制者"角色向"治理行动的引导者""治理战略的规划者"和"规则的监督者"等多重身份转型,通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平等、协同来参与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2.
《促织》《变形记》都写到人化为虫的故事,但二者背后有深厚的中西方审美心理差异:《促织》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善有善报"的良好愿望,小说中充满了作家的激情;《变形记》体现的是西方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他们不迷信人以外的任何力量,当人不能改变命运时,只有面对死亡,小说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冷峻分析和悲观情绪.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精英教育体制下,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上大学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就是获得一个社会流动的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中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必须多渠道采取措施以促进和保障贫困生社会流动机会。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学到大学的教育断裂问题日益凸现,已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中学和大学教育体系的断裂有很多表现,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为了实现二者之间的良好衔接,需要大学、基础教育、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程斯源  杨登明  亢小峰  宋亮  柳哲 《教育》2011,(14):17-18
大学的旁听生群体近来被各路媒体连续报道:一些急于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一箪食一壶浆,混在大学校园里,泡在大学课堂上,用青春"赌"明天……《教育》旬刊记者近日走访了聚居在北京香山脚下的旁听生族群,发现他  相似文献   

16.
高曙光  石玮 《教书育人》2011,(27):42-43
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日益激烈。我国高等教育历史性地走进了"大众化"阶段,"天之骄子、""时代精英"的大学早已一去不复返。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在攀升,就业压力增大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那么大学毕业生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激流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  相似文献   

17.
大学中的学术自治与科层制是一对无法完全消解的矛盾。在现代条件下,这对矛盾还展现出日益尖锐化的趋势。在当代社会和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双方制衡之道在于深刻认识大学的本质和功能;正确理解大学学术自治和科层制的涵义及实质;扩大学者的自由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规制;改善大学行政的运行体制机制,增强大学服务社会和国家现实需求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日益高涨的社会需求与动态变化的高等教育环境使现代大学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制衡,迫切需要完善大学社会责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原则。什么是大学社会责任,大学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大学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是三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要以"使命确立-责任共担-机制保障-文化创新"为行动框架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张力下的动态平衡:大学中的学术自治与科层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中的学术自治与科层制是一对无法完全消解的矛盾。在现代条件下,这对矛盾还展现出日益尖锐化的趋势。在当代社会和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双方制衡之道在于深刻认识大学的本质和功能;正确理解大学学术自治和科层制的涵义及实质;扩大学者的自由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规制;改善大学行政的运行体制机制,增强大学服务社会和国家现实需求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20.
"地球村"的概念反映了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联系和交往的日益紧密,全球化进程使跨文化交际日益成为生活常态,在全球化视野中关照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责任日益凸显。然而目前的大学公共英语并不能满足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研究着重分析了当前大学公共英语在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方面薄弱的原因,探讨了新时期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应有的内涵,包括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应有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