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亚平 《考试周刊》2011,(18):40-41
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演讲,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其"品《三国》"成为"百家讲坛"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本文试从意义和声音的角度分析易中天的词语锤炼艺术。  相似文献   

2.
《百家讲坛》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史、哲等人文基础学科备受冷落,以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内容定位的央视《百家讲坛》的火爆格外令人关注。在《百家讲坛》所造就的学术明星中,讲史的占了大多数,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阎崇年等更是红遍了神州大地。《百家讲坛》讲史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教育篇     
《高中生》2007,(23)
学术超男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通过《百家讲坛》栏目迅速走红,由一位学者变成了大众文化的传播者。后来,《三联生活周刊》刊载了王小峰的《"学术超男"易中天》,由此,这一称呼得到大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4.
刘向东 《文教资料》2012,(8):189-190
易中天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中推出的"三国"系列节目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作者就"品三国"的趣味性,结合当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创见。  相似文献   

5.
石慧萍 《考试周刊》2014,(47):31-31
正《百家讲坛》于2001年开播,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从褒贬争论中走到现在,没有更辉煌,收视率下滑,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曾发表文章说,易中天走红是"浅思维"的成功。课堂上,很多教师"清浅化"地处理教材,课堂上热热闹闹,似乎这样才是生动的课堂。不知道看过《百家讲坛》的观众,有多少被激发了阅读《论语》、《三国演义》等原著的兴趣,课堂下经典依然冷冷清  相似文献   

6.
《百家讲坛》是家喻户晓的电视讲坛类栏目,通过《百家讲坛》一炮走红的易中天现在更是被大家广泛关注的人物。以“易中天现象”为切入点来分析《百家讲坛》运作的成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对整个电视学术论坛节目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百家讲坛》自开播以来,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于丹等“学术明星”以其儒雅的风度、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独特的授课方式等深深吸引了亿万观众,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甚至掀起一股全民读史高潮。欣赏之余,人们常常拿《百家讲坛》与我们的历史教学相比较。  相似文献   

8.
教学互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和幸福感,而不是课堂气氛外在的营造。现象剖读:《百家讲坛》现象及其成功之道《百家讲坛》是央视教育频道推出的系列讲座式栏目。其目的是在专家学者与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传播与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开播至今,观众目睹了易中天、刘心武、王立群、于丹等学术大师们的潇洒风采,这些学者采用"一言堂"讲授法,把中国的  相似文献   

9.
《百家讲坛》是家喻户晓的电视讲坛栏目,通过《百家讲坛》而一炮走红的易中天现在更是被大家广泛关注的人物。作者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以“易中天现象”为切入点,来分析《百家讲坛》定位和运作的成功以及存在的问题,而且试图提出对整个电视学术论坛节目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艳 《学语文》2010,(2):51-51
近几年,笔者也发现社会上悄然兴起一股“古文化热”.以“百家讲坛”为主阵地,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于丹的《〈论语〉心得》再到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同样是古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平台,借助电视传媒手段,产生了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普及热的"易中天现象".这股文化信息传播潮流是历史文化知识普及方面适应社会时代宏观背景、契合社会文化心理趋向的产物,透露出社会文化心理的最新气息,也体现出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化信息传播改革方向,在人性化、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等方面给予现代语言文化信息传播许多启示和期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易中天《品三国》一书的细致梳理和分析,指出易中天的语言运用具有杂混的特点,这一特点具体现在五个方面:文言词语与新词的杂混、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杂混、严密考证同文化快餐的杂混、古代生活同现代生活的杂混、历史事件与人生哲理的杂混。这些杂混又统一在现代社会对学者的要求上,并进一步指出了易中天的演讲风格的五个特点,这些风格特点也部分体现出当代社会的一种修辞倾向。  相似文献   

13.
《百家讲坛》作为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融合的典型个案,"鸳鸯蝴蝶派"和"百家讲坛"作为两个时期大众文化的代表,都出现在我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共同境遇都是知识分子边缘化;上个世纪的"鸳鸯蝴蝶派"文学和当下《百家讲坛》的盛行,都以新型大众媒介的兴起为基础;不同的是,《百家讲坛》是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传媒发展后出现的,电视声像文化构成了文化消费的主流。《百家讲坛》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在文化普及、娱乐大众方面的成就,以及在构建多元文化空间的独特尝试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不妨吸取新文学家们以及百年来文史学家对待"鸳鸯蝴蝶派"的经验和教训,对《百家讲坛》采取包容与理解的态度,更多地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批评,共同提升大众文化审美底蕴和艺术水准,构建多元互动、和谐共生的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4.
《百家讲坛》作为传统文化与电视媒介"联姻"的产物,在电视媒介传播特征和媒介市场化运作的双重作用下,传播的是发生了"变质"的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分析《百家讲坛》现象来对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播进行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消费主义文化已经深刻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助推器的同时也在被消费主义所改写。《百家讲坛》作为通过电视传媒传播的学术讲座栏目,它的大众化、娱乐化改造,实际上暗合了传媒的消费主义渐变过程,使其成为一种"文化商品"。但过度的商业化导致其文化含量减弱而陷入困境,如何在"文化"与"商品"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百家讲坛》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三顾草庐”、“隆中对”的史事发生在襄樊,襄樊又因“三顾草庐”、“隆中对”而享誉中外。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讲,易中天先生所说的诸葛亮出山方式是“登门自见在前,三顾茅庐在后”的观点,至少在四个方面违背了历史事实,出现了一个根本失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十分走红的阎崇年、易中天的史学演讲中,都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学术错误:前者认为中国古代凡是统一王朝后代利用前代皇宫概无一例,这显然不符合史实;后者描绘的秦亡之后刘邦进出汉中的路线,也一错再错,与史实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8.
每个电视品牌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无外乎初创,成长、成熟、衰退四个主要阶段,而延伸策略是延长电视品牌“寿命”的必修课。《百家讲坛》的热播及其相关书籍和音像制品的畅销,为中国电视品牌栏目的延伸提供了参考范式,本文尝试归纳分析《百家讲坛》品牌延伸的基本原则、因素及其策略,试图为其它电视品牌的延伸提供一些借鉴和实践观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东吴学术》为对象,从东吴讲堂、学术史研究、学术年谱、海外汉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等栏目入手,从机制创新、人文视野、学术品性等各个角度分析《东吴学术》创新性的办刊实践,并且将这种创新放在当下知识生产与期刊改革的语境中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