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出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的现象。教师流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向本地区中心城镇,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公办学校流向民办学校。教师流失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扩大,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出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的现象。我们的教师在很多地方流动,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向本地区中心城镇,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公办学校流向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的缘起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扩大,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出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的现象.我们的教师在很多地方流动,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向本地区中心城镇,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良师兴国”是因为国家的命脉系于教育,而教育的成功又系于优良的教师。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我们的教师流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失到本地区中心城镇,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公办学校流向民办学校。有关资料表明:江苏苏北有一个市,五年来累计流失1000多名优秀教师;其中一个县,…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流失的管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良师兴国”是因为国家的命脉系于教育,而教育的成功又系于优良的教师。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我们的教师流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失到本地区中心城镇,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公办学校流向民办学校。有关资料表明:江苏苏北有一个市,五年来累计流失1000多名优秀教师;其中一个县,三年内先后流走500多名教师;另一个县,一年配进210名教师,而流出的竞有220多名教师。在这些流失的教师中,大都已有十年以上的教龄,具备中、高级职称,其中有许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甚至还有不少是全国、省市级的优秀教师。“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流失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我们的教师流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许多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失到本地  相似文献   

7.
由于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待遇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距。这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优秀教师不断外流且外流入数逐年增多,呈现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普通学校流向重点学校、从公立学校流向私立学校,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倾向。这样的一种现象对教师流出地的教育发展有着极其消极的影响。亟待关注。  相似文献   

8.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教师流动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入世”之后,教师将拥有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机会,在选择去留方面也将享有更大的自由。但目前我国在中小学教师流动方面的制度和法规还不健全,这使得管理教师流动还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中日两国在教师管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相当规范,并且富有成效。结合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分析探讨解决我国教师流动问题的策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国教师的流动趋势“入世”客观上催化了中国的教师队伍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流动。总的趋势是:从教育系统内部流向外部,从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高学历…  相似文献   

9.
首先,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地区间存在着很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却直接表现为师资力量的差距。很显然,落后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是这些地区教育长期落后的直接缘由。如果允许教师自主无序流动,势必形成中小城市和落后地区的优秀教师不断流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那样,这些落后地区的教育到何时才能走向良性的发展之路?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怎样才能变成现实? 其次,大多数教师的流动,更多的是出  相似文献   

10.
一中小学教师流动是困扰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而造成的。中小学教师从农村流向城镇,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低收入学校流向高收入学校。这是一种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流出的教师难以及时得到补充,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使一些学校师资结构失调,教师断层,学校整体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曹化清 《现代语文》2013,(6):112-113
语文教学低效有目共睹,而欠发达农村地区尤甚。在大多数地方掀起有效教学改革和实验的热潮时,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欠发达农村地区,探究这里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欠发达农村地区语文教学低效,首先在于教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分析农村语文教学低效,我们首先要从教师身上找原因。在欠发达农村地区,教师流动频繁,"有关系的跑进城镇,有能力的考进城镇。"剩下的要么先天不足,要么用心用力不到  相似文献   

12.
信息网页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基础数据分析表明,目前全国有流动人口12,107万,其中跨省流动4,242万人。在人口跨省流动中,川皖湘赣豫鄂六省占流出人口的近六成。其中,四川省外出流动人口规模最大,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16.4%,接近700万。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活跃市场经济的生力军。从当前全国流动人口的流向来看,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流动人口以近距离的省内流动为主。在全国12,107万的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4,242万人,占35%;而省内流动的有7,865万人,占65%。二是省际流动,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4,242万省  相似文献   

13.
人才流动是大势所趋,教师流动也不可避免。但是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它更需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最近几年,落后地区县城高中教师流动表现出从落后的县城中学流向地区一级学校,从县城中学流向省城较好中学,或者流向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有的干脆就从学校出来,不再从事教育工作。这样造成落后地区县城高中教师缺乏。不得不让原来的初中老教师流向高中,要么是乡镇中学教师流人县城高中,真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社会立足于有序的管理,依赖于制度化的运作。而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却表现出较低的制度化水平。一方面,在职教师不能经常地、自觉地进行流动;另一方面,教师流动的基本走向为,由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向城市,由西部流向东部,由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导致我国  相似文献   

15.
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是事关我国全局的重要问题.以滨州市为例,从资源、区位、环境和经济水平及潜力方面,分析了东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建设,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培育城市建设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和依靠改革创新,培育良好的城镇发展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迅速转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大批学龄儿童随父母流进城市。流动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上日程。文章借鉴教育券制度,对我国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改革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西部在全国范围内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西部地区内部农村经济又有相对不发达、欠发达和发达区域之分.  相似文献   

18.
杨勇  周如俊 《吉林教育》2005,(5):32-32,34
最近几年经济欠发达地区大批农村、内地小城市骨干教师纷纷流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大中城市学校。如何稳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我校的体会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空间,着重法制环境、创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建设,力求以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  相似文献   

19.
孙同恩 《考试周刊》2007,(33):131-132
部分经济较发达乡域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尽相同,主要有二:一是随着城镇化加快和农村与城镇教育条件差距加大,部分学生转入城镇上学;二是部分学生厌学崇商,过早从业。  相似文献   

20.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民办高校发展模式的选择是不同的。目前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来料加工”和“自给外销”模式。这是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摆脱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最佳模式。从短期看,这些发展模式有效地帮助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校挣脱经济瓶颈,实现快速发展。但从长期看,人才外流会大大降低当地人口素质,从而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并进一步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