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一、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 日本的高等教育在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生产的发展,高等教育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1960年至1975年的15年间,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的年招生数从21万人增长到61万人。在1975年至1985年间招生规模稳定在60万左右,随后稍有增长,1990年达到74万人。根据日本文部省的有关统计数字可将日本高等教育现状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5年12月25日,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第四组会议对日本高等教育进行了实质性答辩并制定了高等教育改革方案,于1988年元月下旬提交文部省。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有:(1)从根本上改革现有大学及短期大学的设置基准,包括科系设置、大学自治权,如何发展有特点的高等教育等问题。(2)设立“大学审议机构”(暂称),使它拥有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高等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积极对高等教育实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日本文部省和各大学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大学改革,以适应日本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化、信息化、高龄化、少子化的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4.
日本继战后初期进行新制大学改革之后,时隔50余年,又拉开了新的大学统合序幕。进入21世纪,日本开始进行新型大学建设,这是继此前建设精英型大学、大众型大学之后,谋求建设个性闪耀型大学。研究日本21世纪新型大学改革的动态及特点,或许能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进行了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进入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更加频繁和深入,推行了国立大学法人化、事后监督制度和认证评价制度等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在于通过"放宽对大学的限制"和"让大学具有像民间机构一样的活力"来增加大学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但是,这些改革的实际影响却并非一定符合改革的初衷,而改革的很多副作用也在改革实施之后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世界教育信息》2004,(9):59-59
据日本媒体报道,由日本文部科学省组织实施的本年度《21世纪COE(Center of Excellence)计划》的评选结果近日揭晓,以东京大学为代表的24所国、公、私立大学的28个研究学科榜上有名。《21世纪COE计划》作为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从2002年开始实施,至今已3年,本计划实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发展计划的不断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得到极大发展。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音乐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高等教育教学、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本文从音乐对大学素质的作用入手,分析音乐教学对大学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文部省1995年印发的《教育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阐述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问题,主要内容如下:一、高等教育为什么要改革日本的高等教育改革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学术研究的高水平化与人才培养需要的变化(1)学术研究的高水平化与跨学科化的迅速发展,不仅要求增大教育研究的内容,同时要求扩大其综合度与跨学科度。  相似文献   

9.
日本现行大学入学考试是在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基础上形成的。它以培养面向21世纪的个性化人才为目的教育制度改革为背景,吸收了共同一次考试的统一考试形式,扩大了适用范围,以菜单式考试方式和客观题为主要特点,适应了大学选拔个性化人才的需求,有效地缓解了大学入学考试竞争,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分别在大学课程、研究生教育、大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立法、调整高等教育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对我国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在加紧进行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因为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这一意义上讲,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增强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实力,国家教委在1996年4月正式推出并开始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师专课程体系的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这一计划,目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之一的大学法人化为切入点,分析了面向21世纪日本国立大学的制度创新——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对这一改革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面向21世纪的美国大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即将跨入21世纪.新的世纪将是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更为频繁、文化冲突与矛盾更加尖锐的世纪.大学作为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各国普遍加强了高等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其中尤为关注的一个课题是:在世界各类文化的冲突、选择与协调的背景下,如何改革大学的课程.美国近年来对该课题的研究也特别活跃,各大学纷纷提出改革方案,并开展教学实验.最近,康涅狄格学院院长Claire L.Gaudiani提出的一个课程改革方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拟以该方案为基础,对美国大学的课程改革动向作些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文英、陈君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0期中撰文指出,日本文部科学省从2008年起开始实施高质量大学教育推进计划,它是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优秀教育改革方案进行重点财政援助的制度,其目的在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这是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新动向。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教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紧迫性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是改革,而决不仅仅是改变或发展,甚至不仅仅是高速发展。改革是一种质的变革,一种结构与制度方面的改变。而今已经是20世纪的最后三年,全世界的教育都在走向21世纪。如果说20世纪的教育是处在普及阶段,那么,走向21世纪的竞争──科技革命的实质将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之数量及质量的竞争。高等教育的地位,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正在而且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到社会的中心位置。高教不改革,何以适应地位的转变?再者,21世纪科技竞…  相似文献   

16.
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史看,德国是近代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并对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变革始于18世纪爆发的一场影响深远的大学改革运动,这次改革使大学开始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因而在德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世界各国都已经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其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性选择,整个高等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空前的改革。其中日本为了建设世界最高水平大学而进行的"大学机构改革"很是引人注目,在大学结构改革中,日本政府提出了"21世纪COE计划"。本文主要分析了该政策出台的背景、政策的内容、政策实施之后影响等,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政策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日本大学招生多样化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高等教育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目前正稳步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在完成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到大众化的过渡中,日本的大学招生也经历了由注重竞争选拔到竞争选拔与维持教育质量并重,以及弹性化选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临教审于1986年12月22日和23日在“审议经过概要”中,对日本现行的大学教员终身雇佣制提出了改革方案。 该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两项内容:1、为了促进青年教员及研究人员的人材交流、便于年轻教师的职务调动,提出对大学助教和讲师实行任期制,对副教授和教授也取消终身雇佣而实行短期任用制;2、强调各大学实行多元化资金来源,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学费和国家补助的资金供应方式,主张从产业界和社会其他部门筹集资金,使高等教育机构有  相似文献   

20.
战后六十年,日本的高等教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的过程.大学入学考试也经历了一个从注重竞争选拔,到竞争选拔和大学教育质量维持并重以及多样化的过程.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尊重大学自主权由各大学主导的"选择性"的考试中心考试.由于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急剧扩张,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大学开始分化.著名大学的入学选拔考试依然竞争激烈,但不再是单纯的学科学力竞争,各种新的选拔手段被运用到大学入学选拔考试中;而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命的大量私立大学开始面临生源不足的局面,其入学考试的选拔意义淡化,入学考试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大学教育的顺利进行,维持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宣传自我,吸引考生的手段.入学考试成为大学与考生双向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