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安徽省2003年至2012年农产品出口贸易和农业FDI的统计检验和回归分析,发现安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与其农业FDI的实际利用金额成正相关关系,农业FDI的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在此实证分析结果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政策建议促进农产品出口和农业FDI的良性循环,保证安徽省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安徽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产品出口大省。安徽省农产品出口总量较小,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的出口。安徽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应致力于扩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建立区域化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提升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了安徽农产品出口的概况。然后利用区域比较优势指数(RRCA)对安徽省和周边农业大省的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安徽主要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2001-2014安徽农产品RRCA指数平均值为1.64,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与周边省份相比,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处于中游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从出口结构上来看,安徽的园艺类产品和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而畜饮料及烟类的国际竞争力最弱。最后提出了强化优势农产品竞争力、加强质量监控和注重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关税壁垒作用的弱化,“绿色壁垒”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绿色壁垒”对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出口影响重大。农产品出口遇到的“绿色壁垒”,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应对“绿色壁垒”的体制缺陷。安徽省应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明确市场竞争主体,转换政府职能,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研究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出口贸易中关税壁垒的作用越来越弱,绿色贸易壁垒以其目的隐蔽性、形式多样性等特点逐渐受到具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发达国家青睐.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大背景下本文研究安徽省的出口现状,采用引力模型对安徽省出口日本、美国、欧盟三个主要市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口国采取贸易壁垒程度每增强一个百分点,安徽省农产品对其出口额相应减少0.09个百分点,即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具有负面效应.在此研究结果下提出建议:安徽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应从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开辟新兴市场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既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同时又能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文章在分析农产品品牌营销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关系基础上,指出安徽省农产品品牌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障碍,提出从树立优质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个性、保障农产品品牌质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及增强法律意识保护品牌等方面解析安徽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效途径,即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具有区域特征明显和市场需求旺盛的特点,如何发挥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特色农产品的名牌战略,把特色农产品按照用户的需求高效地、高附加值地配送到用户手中,正成为安徽省发展都市型农业、农产品品牌化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安徽省特色农产品的配送现状和发展不足之处,给出特色农产品配送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5,(5):39-42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安徽农产品出口亟需从依赖自然资源或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产品的数量扩张式发展,向着以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内涵提升式发展进行转变,加强竞争优势。选取河南、山东、浙江、江苏、江西5省份作为对比样本,对安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及比较。发现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依存度、出口贡献率、出口增长能力指数等为衡量指标所构建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安徽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处于优势地位,应以提高发展质量为重心,应进一步构建以增强产品竞争力、有效应对非关税壁垒并最终提高出口质量的安徽农产品出口特色发展路径,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在安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安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安徽省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设定的几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2000年以来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障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相盅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安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现状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是个农业大省,但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与之很不相称,其年农产品出口总值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比重极低,只有1%左右,关键原因是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解决对策就是要调整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建设,生产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特色产品,支持和引导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自有品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创新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政策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发达国家纷纷采用绿色贸易壁垒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农产品受绿色贸易壁垒阻碍的原因,从而克服我国农业出口的困难,进而为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卢和民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3):10-12,19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近年来由于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全文从叙述绿色壁垒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入手,在分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从而有效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农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3.
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给广西农产品贸易带来新机遇。分析2014年以来广西农产品出口情况和农产品电商发展情况,针对广西特色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面临的品牌缺失、质量难以标准化等难题,提出精准定位目标市场、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了实证三者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文章运用协整回归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安徽省2000—2012年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社会消费品总额、出口总额均与安徽省GDP成正相关关系;从长期看,三者对安徽省 GDP 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消费、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而短期内只有投资是GDP的格兰杰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有利于促进安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出口商品地区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主要集中于亚洲的日本、东盟和中国香港地区,欧洲的欧盟和北美洲的美国。这反映出安徽省出口商品对传统出口目标市场依赖程度降低,出口市场日益分散化。传统市场出口集中度下降,但内部地区分布不均匀;新兴市场出口集中度和均匀度均提高。为此,安徽省需要深化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出口商品地区分布。  相似文献   

16.
芜湖是安徽近代唯一的约开口岸和工商业中心,该地价格指数基本上代表了安徽的批发价格指数。通过数据收集和插值法,测算出芜湖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总的价格指数,并对价格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安徽,工农业剪刀差并不存在,工业制成品与农产品之间相对价格的变动有利于发展近代经济的资本积累,但却未实现。自然灾害与政治动荡对经济只有暂时性的冲击,长期影响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由于安徽传统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有相当的规模,商品市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这缓冲了国际市场的影响,使价格水平的涨跌幅度比工业化国家要小。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绩效高低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出口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对三个经济指标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绩效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质量和水平、调整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并降低外商直接投资成本,以提高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