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道德与人性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人性与道德具有本质上的相通性,这种本质就是视人之为"人"。在一定意义上,人需要道德来反映和表现人性,而道德的产生和存在又必须以人性为根基。人性之善是道德的本能体现,凸显精神之性是道德的人学追求。  相似文献   

2.
法治之于德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与“德治”的良性互动,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政治文明的建构,离不开法治建设,也离不开道德建设。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相互作用,法的价值与道德价值高度整合,可以有力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着重探讨在政治文明进程中,法治之于道德建设的意义和作用。道德是塑造、提升和完善人性的一种实践一精神活动,德性是人性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人性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并把它作为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法治”与“德治”在国家的治理中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以德治国 ,必须坚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必须坚持以法律为后盾 ,发挥道德的社会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4.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现象基本规律的揭示,其真正实现是一个具体、复杂的过程。它有特定的实现形式和适用范围,而且实现过程还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即还要以“人性”为中介、以“文化”为背景。对“经济关系决定道德”不能完全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逻辑来理解,否则就会陷入机械的经济决定论。  相似文献   

5.
孟子认为人性是天赋的生而固有的道德本心,其根源于义理之天,人性本善,并通过“尽心养性”和“反求诸己”的内求路向完善人性。荀子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生理本能和自然心理本能,人性的根源在于自然之天,人性本恶,须通过化性起伪来改变人性使其向善。  相似文献   

6.
孟子认为人性是天赋的生而固有的道德本心,其根源于义理之天,人性本善,并通过“尽心养性”和“反求诸己”的内求路向完善人性。荀子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生理本能和自然心理本能,人性的根源在于自然之天,人性本恶,须通过化性起伪来改变人性使其向善。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生活实践中,不存在“道德虚空”和“道德无涉”的教育,道德不仅关系到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维系和调节,而且牵涉到每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行事和立身的“为人之事”。因此,中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现实的道德教育中我们往往以构建至善至美的道德体系为目标,试图通过对人思想与行为的控制而改造人性,希望依靠道德信条的宣传与教育的灌输来弥补人性的不完美,事实上这直接造成了当前学校教育中道德理想主义的泛滥,导致了学校德育实然层面上的“灾变”。学校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地、辐射源,为了维护其主流价值地位,所…  相似文献   

8.
邬吉丽 《文教资料》2011,(10):15-17
“水”作为原型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内涵。地处碧水秀湖的浙江作家因长期受水乡环境的浸染.对“水”有着独特的情怀.他们借用“水”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以郁达夫、叶文玲等为代表的作家.将视点落在人物的道德化生存上,用“水”荡涤人性之丑恶.力图构建理想道德和人性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亲民”与“新民”之争以朱、王两家的观点最具代表性。朱熹基于理气二元的思想,演化出人性二元论,主张“自新—新人—新民”的“新民”说。“新”的三个层面次第展开,呈现为以教化手段复归“明德”之“明”。但在人性二元论中,善恶被赋予先天性,导致个体涤除身心染污的能力存在差距,最终造成主体难以自为地进行道德实践的理论困境。王阳明基于“万物一体之仁”,以人性即“至善”的天命之性,主张“亲亲—仁民—爱物”的“亲民”说。阳明消解了朱熹理论中善恶皆有先天来源的问题,将朱熹收摄于先觉者的道德自觉返还给常人,使得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自律成为可能,“明德”之明的复归则落实在“反求诸己”、去除私欲的简易方法上。  相似文献   

10.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今天,济南市舜文化研究会在舜耕山庄正式成立。这是我市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市文化事业建设的一件大事。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热烈祝贺!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大舜,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位圣王,是古代孝子、贤臣、明君的典型。他先人后己,孝悌忠信,勤政爱民,以和为贵,受到人民的普遍爱戴。舜倡导的为人、持家、做官、治国均以道德为本,开创了中华道德文明的先河,因而被后世尊为“道德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深受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尊崇和敬仰。大舜文化是儒家文化和齐鲁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无论是青少年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并结合自身体会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道德观。强调个人品德修养是毛泽东道德观的核心思想。强调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道德观的最高原则,强调为国献身的革命气慨是毛泽东道德观的最高体现。毛泽东的道德理论对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现、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配朽思想,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在倡导“以德治国”的今天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东西方文化交融、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诸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领域普遍存在着道德评价失范、价值取向混乱、非道德主义泛滥和道德知行分离等道德困惑问题。为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就要着力加强公民的道德心理培养,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积极塑造公民道德个体的主体人格、主体意识等,并把公民道德建设与全面提升公民素质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与法制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有两套规范系统相辅相成:健全完备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教化系统,前者指制度道德性,后者指公民德性。在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特别是公民德性伦理建设中,必须立足传统的道德根基,否则在要求公民养成德性和承担义务上的任何努力,往往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必须传承民族的主体价值,否则就会极大地限制我们承续民族文化和伦理的范围,导致在世界文明冲突剧烈、社会生活普遍商业化的条件下,难以确立国家和社会的合理文化认同,难以避免信仰危机和道德真空。至于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主要是一种特殊的整体性终极关怀,即深刻的、自觉的义务感,它相应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道德性",在构成提高"公民德性"的共同性伦理背景的同时,也必然对整个社会生活的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在思想道德、伦理价值、审美趣味、生活习俗等方面,蕴含着多重内涵和德育价值。在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开发乡土文化德育资源,丰富校本德育课程,对中小学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德育工作校本化、特色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内在驱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伦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与其相应的公民道德自觉则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应成为当代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在文化强国的语境中思忖公民道德自觉培育的问题,必须关注公民的道德主体性,从启蒙公民道德主体的道德认识,强化公民道德主体的道德情感意志,开拓公民道德主体践履道德责任的平台等路径,激励公民道德主体发挥自我修养的主观能动性,从中孕育乃至强化公民道德主体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表明道德建设对我们这个社会至关重要。要搞好道德建设,就必须澄清以下五个基本问题:德治并不一定比法治重要,德治必须跟法治结合起来;观念道德并不等于现实道德,观念道德要转化为现实道德需要一个过程;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道德进步,离开了道德教化,经济发展就有可能成为新一轮道德堕落的罪恶渊薮,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将经济与道德统一起来;道德并不能最终制导权力,在一个权力本位社会里,伦理道德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权力的帮凶;道德与知识需要融合,无论以道德代替知识,还是以知识代替道德,都是不科学的,只有将知识与道德有机融合,才有利于"四有"新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崇尚精神文明和道德情操的民族,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历史地位,接着从重视教育、崇尚风节、弘扬仁爱、提倡礼让、笃情重谊等五个层面对我们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进行了剖析。并进一步指出,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应该在摈弃民族道德传统中不适应当今发展需要的那部分的基础上,对优秀的道德传统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在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为弘扬传统美德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德育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重视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的整合,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张琴 《中国德育》2006,1(7):71-73,79
当代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偏差、道德修养弱化等。社会转型是引发大学生道德状况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外,高校道德教育发展滞后、高等教育体制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必须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加强和改进课堂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校园道德建设机制,加强网络建设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20.
道德境界一般是指与人生观和道德理想相联系的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操的状况及水平,是对道德生活的一种觉悟程度,是个体道德素质的综合表征。社会主义道德境界是基于社会主义物质生活条件,人们对道德生活的觉悟程度及其个体道德素质的综合表现。它是社会主义物质条件在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必然反映,是以利益为基础的物质精神化、精神物质化互动结果的道德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