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及教材、教学方面问题突出。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应有的价值,应从以下方面完善教育信息化机制:在信息实践活动场中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有效整合并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能培养信息社会公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完善教育信息化评价与监督机制,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层次;建设可随时重组的学科教学素材库,有效支持教师堂堂用中的教学创意;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重视构建数字化学习中的人文精神与文化传统;培养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教师,建立长期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匡贵秋、蒋国珍:应用信患技术有效促进有支持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在学习资源配送方面,信息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保证了资源信息互通的真实性、准确性,也保证了服务渠道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同时为服务的便利性提供了可能.从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创新的角度看,情景创设对学习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面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信息技术为不同的学习方式提供不同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从一线教学场景需求出发,开发基于信息技术,融教材、数字资源、学科工具、应用数据于一体的数字化辅助教学系统;系统以一线教师、专家为主导开发,贯通初高中地理学科所有内容,与课程标准配套,与教材同步;可支持解决真实地理问题的实践学习、感知真实世界的模拟学习、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立足于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高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有其独特的必要性,新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结合,能够有效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可以改善英语教学的教授方式,促进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该研究对国内部分高校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现状做了调研,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资源建设及应用、教师信息化技能建设”等三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数字资源共享机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等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齐慧  杨莉莉 《科幻画报》2023,(3):171-172
在教学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可以结合教学知识营造多样的教学情境,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应用此教学方式还可以有效地转变抽象、复杂的知识为形象的内容,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教学知识的丰富。为此,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类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罗玛  竺丽英 《中学教育》2019,16(4):103-112
智慧教育强调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以智慧教学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视角,从学习环境和教学两个维度设计了研究框架,并编制问卷,内容涉及资源建设、媒体设备和政策支持、信息技术使用和教学策略运用等多个方面。对334名中学教师实施调查。基于数据结果,分析了当前智慧学习环境与教学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环境支持、教师成长、研究方向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价格和支持教学活动功能两个维度来综合考虑,手持式学习设备的潜在教学价值以及大范围普及应用的可能性体现得非常充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了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应用中可以促进的五维发展目标,介绍了手持式网络学习环境的基本结构,并从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外移动学习等方面阐述了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与方法,可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远程教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关键,该文将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路、方法及实施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首先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定位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并提出了包括学科本体分析、学习方法选择、理想学习过程设计三大核心步骤的思路。为了让信息技术真正起到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目的,就应该让教师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而不是教学资源与软件的制作,该文在所提出的教学方法创新思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文科、理科学科的差异和特点,分别针对文科及理科提出了支撑教学方法创新的学科工具及平台建设方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需要学校及各级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该文最后结合多年的经验总结了明确目标与制定推进方案、教师胜任力培训、教育教研活动助力以及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等四条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策略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学校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及其策略进行设计,是整合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交互,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学教学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如何测量、挖掘、分析与利用在学习平台中积累的大量数据,以更好地支持教学与学习,进而改善和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与效能,已成为摆在大学教学信息化研究者与实践者面前的现实课题。学习分析的兴起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工具和手段。文章将基于国内外学者的已有研究,通过对学习分析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对学习分析的内涵、过程、工具和方法作较为深入的解读,并尝试从推动大学教学创新的视角,阐释学习分析对促进大学教学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社会具有信息交互性强、开放性、选择性好、非权威化、个性化与社会性突出等特点,这使得用户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与平等性得到保障。在信息化背景下,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不同学习方式之间必须具有衔接性,学习方式应该可以在群体之间进行顺畅交互,形成自主化的学习方式增强终身获取知识的能力等。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氛围、依据信息化环境布置设计学习任务以及建立周到的信息化学习支持体系等方式来促进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新契机。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与方法,提出整体推进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建立教师参与机制,形成校本课程开发动力;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校本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整合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创新校本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校本课程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遍开设,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学生认知规律和信息技术课程特征,从信息技术课评价的基本原则、信息技术课评价的方式及信息技术评价的方案等几个方面,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评价进行探讨,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课学习评价方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技术支持的自我调节学习已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而技术支持的自我调节学习是复杂的过程,众多因素导致成人信息技术使用情况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构建成人技术支持自我调节学习影响因素模型,选取参加公益课程的670名成人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结果表明,经验开放、风险倾向两个人格特征因素,以及技术支持可用性、外部设备可访问性两个外部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成人技术支持的自我调节学习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与学发生的场所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相对固定、静止的教室演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活动依存的所有场域。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学生学习特征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都在呼吁和催生着学习空间的重构,当下高校的学习空间变革实践,主要呈现出关注学习体验、实现联通融合、强调技术赋能、催生多样教学形态等特征以及规模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进空间科学迭代,充分发挥空间变革价值,亟须推进新型学习空间标准建设、快速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推进新型学习空间应用成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的变革,全球范围内教学和学习的信息技术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教学具有四方面特征:学习者参与的开放性、在线资源的生成性、学习行为的独立性、数据资源的可用性等,这些特征既适用于普通教育,亦适用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教育更需要技术的渗透,职业院校学生需具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信息素养。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技术是基础、标准是导向、课程是依托、教师是支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社会和大科学时代,大学教学受到学生群体的变化和结构的多样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科研与教学的断裂等多方面的冲击。多学科视角下的学习科学对大学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亦形成挑战,教学发展的校本支持服务体系有待建设和完善。大学应从设置专业的教学发展支持机构和建设教学发展共同体两方面确保教学发展的组织归属,从奖励优秀教学、制订常态化的教学发展规划、职称评定中充分考虑大学教师的教学绩效等三方面,创设清晰的教学发展的制度导向;并应基于学习科学的理念,超越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能力的培训范式,引领教师走出信息技术使用的唯PowerPoint误区,创设教师教学发展的虚拟学习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