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牂牁赋     
牂牁方国,始由春秋,管仲《小匡》青睐,能共巴蜀耀光;牂牁江流,记自西汉,司马《史记》垂顾,得与夜郎留长;牂牁名酒,起于宋代,朱弁《曲淆》珍爱,可同“风曲”盛昌。牂牁之域,襟楚带粤,控滇扼蜀,参井分界,舆鬼为疆;山脉逶迤,峻岭纷沓,鸟道纡回,盘曲羊肠。镇远为其咽喉,安顺为其脊背,左右环注大江。  相似文献   

2.
《周易参同契》是道家早期比较重要的经典之一,被尊为"万古丹经王"。作为道教易学的重要代表作,其最重要的思想乃是与"周易"同契,并与"参"同契。在《周易参同契》中,"契"主要表现为"物物相契"和"人物相契",而最终都归于"与道相契"。"契"在中国哲学思想中体现很多,在中国哲学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安顺赋     
正牂牁旧郡,夜郎故陬。其民远自史前,石器铜具凿荒畴。历经旷古蒿莱,三代史事难求。春秋战国之隅邦,炎汉时为一郡之首。大姓称雄魏晋,普里罗甸之域畴。元时建置甫定,始以"安顺"名州;曲靖宣慰司之  相似文献   

4.
<正>一、今宵剩把银釭照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80页注释(8)"剩(jin)把":尽管拿着。"剩"同"尽",尽管。今按:把"剩"训为"尽",肇始于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其曰:胜,甚辞,犹真也;尽也;颇也;多也。字亦作剩。司空图《白菊》诗"黄鹂啭后谁同听,白菊开时且胜过。"胜过,犹云尽过也。欧阳修《蝶恋花》词:"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剩把,尽把也。晏几道《鹧鸪天》词:"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  相似文献   

5.
杜甫秦州诗中的两处"南州",不同于《汉语大词典》、《旧唐书》等典籍所记。对杜甫《发秦州》所描述的南州以及他实际行踪的考证证明,"南州"是杜甫离开秦州后的明确去处,"南州"实为"南秦州"之简称,是指以仇池、同谷为其主要辖区的南秦州地区,这一区域包括汉源、同谷、清池与栗亭等地。  相似文献   

6.
《周易》的“太和”理念及和谐社会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关于和谐理念及其构建和谐社会的探讨,又以《周易》最为丰富。然而,它有着怎样的来龙去脉,又体现着怎样的哲学道理,我们确实不甚了了,仍然有进一步加以清理的必要。《周易》的太和观念有着深厚的文化和思想渊源。晏婴的和同之辨突显了相反相济、相异相成的道理,实乃《周易》"君子以同而异"的来源之一;孔子的"宽猛相济"所达到一种"和之至"的状态,也即《周易》所谓的"太和";而《论语》中有关"和为贵"的论述又开启了《周易》"履以和行"的先河。《周易》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上下交感;求同存异;分配公平;节以制度;树立与保持忧患意识;不断变革,使社会充满活力;天人谐调。《周易》不仅在继承和阐发先贤思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保合太和"的最高价值理想,而且试图将其付诸实践,所提出的许多理论原则和具体要求,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值得我们加以汲取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一、今宵剩把银盌照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80页注释(8)"剩(jin)把":尽管拿着。"剩"同"尽",尽管。今按:把"剩"训为"尽",肇始于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其曰:胜,甚辞,犹真也;尽也;颇也;多也。胜字亦作剩。司空图《白菊》诗"黄鹂啭后谁同听,白菊开时且胜过。"胜过,犹云尽过也。欧阳修《蝶恋花》词:"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剩把,尽把也。晏几道《鹧鸪天》词:"今宵剩  相似文献   

8.
翁德森 《中文自修》2011,(10):42-43
独特的语言蕴含深刻的哲理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说:"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利),则有争心。"孔子这两句原本是谈为人  相似文献   

9.
在唐丽战争期间,高句丽加强了同倭的联系,双方各有所图,就高句丽而言,结好倭是为了实现连横之势,在战略上抗衡唐朝;于倭而言,加强与高句丽交往,有助于实现其自身的以朝鲜半岛为基点的"天下秩序"。本文以《日本书纪》记载为基础,结合《三国史记》、《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试对唐丽战争期间的高句丽与倭交往情况做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汉代《诗经》解释学与阴阳气论哲学、感应哲学密不可分。以汉儒解释《旱麓》《灵台》二诗诗句时所言君王"德及鸟兽鱼鳖"为例,其意义与《吕氏春秋》中言商汤"德及禽兽"而"网开一面"不同,非指君王某一具体行为惠及鸟兽,而是指在天地人同具阴阳之气的基础上,君王之德与自然之气同类相感,在此意义上泽及鸟兽鱼鳖。  相似文献   

11.
柬越观风记     
汉语中"俗"之一字差不多是贬抑到最低的一个了,因为华夏文化是追求高雅的文化,"雅"故为"文明",而"俗"正与"文明"相反。而古人对待"俗"的办法,并不仅仅依靠行政,更不只是依靠法律,而主要靠的是"风"。风吹草偃,无形而致,意谓像风吹一样渐渐缓缓地变化,而不是一味强硬处置。《诗经》十五国风是专说"风"的,因此"诗教"也就最能代表当时的"风教";换言之,《风诗》乃是往古"风俗学"的正宗。古人定义"风俗"大概有两种:其一肯定风俗的差异,南方北方,各有其宜,故以"从宜"称之。其一风俗当趋近于雅,而风俗不能自动变雅,必得"移风易俗",故以"移易"称之。而"移易"的目标便是礼乐文明。中华与四裔,当同则同,当异则异。同,意谓礼乐文明相同;异,意谓四方风俗有异。风俗容有不同,而礼乐文明不可不同。《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第14册范世忠《使清文录》有《奉北帝旨问安南风景》诗一首云:"客问安南景若何?安南风景异中华。缁尘不染山河莹,八节皆春草木花。食少麦麻多菽粟,衣轻毛革重绫罗。虽然亦有相同处,礼乐文章自一家。"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与越南同与异的关系。彭丹华从事越南使者咏湖南诗研究,今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湖南分社安排前往越南及柬埔寨考察,与汉喃研究院建立联系,而观其风土民俗。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虽观感未及深入,而宗旨切合传统,是可嘉也。  相似文献   

12.
新批评视野下,文本的开放为新诠释提供可能。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题为"金锁",实为"情锁"。由《金锁记》与同题材改写小说《怨女》对比,可见女性情欲对曹七巧人生的深层主宰;由小说主人公七巧与季泽对比,可证"情欲"与"金钱"的强大主题性反讽张力。文章经由论证"情欲"为第一义的摹写赋予文本"阴性书写"的明显特征,从而演绎该小说一种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可能。  相似文献   

13.
各家历来对《论语》中"其或继周者"的"其或"说解不一,有人将"其或"视为两个单位;而有人将"其或"视为一个单位。周代至春秋时期的传世文献,发现共有12处"其""或(或者)"连用的例句,其他11例"其""或(或者)"连用均可视为两个单位,同时期的《论语》中的"其或"也不例外,其中"其"是表推测的语气词,"或"为动词"有"。  相似文献   

14.
《离骚》中"芳与泽其杂糅兮"中的"泽"字,自王夫之时便有了与王逸不同的解释,到了现代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同王逸之解一样,认为它是褒义词;另一种则认为"泽"应该是贬义词。文章提出对贬义词派的质疑,并根据《楚辞》本身的文本系统,提出并论证"泽"字应该是褒义词。  相似文献   

15.
季娜 《现代语文》2007,(7):112-112
《曹刿论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文章,可其中"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中"与"的解读及其用法却少有人论及.自西晋杜豫《春秋经传集解》训为"共乘兵车"之后,几千年来这一句较为传统的解释是"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和敌人)在长勺激战."句中的"与"字被解读为"连词",译为"和、同"的意思;"乘"字被解读为"动词",译为"乘坐"的意思.目前中学语文教材和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均采用了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16.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在书写"及、火、忆、轧、牝、夔、燮"等汉字时,其习惯笔顺与《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规定的不同。通过比较大学生书写的习惯笔顺与《规范》中规定的笔顺的异同,发现《规范》存在同结构汉字的笔顺不一致及《规范》笔顺与大众书写习惯相左等现象,建议《规范》同结构汉字的笔顺须保持一致,笔顺规范的制定以大众的书写习惯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选》赋、诗、骚三类的排序与《诗》的隐显颇有关联。《诗》虽不入《文选》,但三者的排序是以其与《诗》义的关系来衡量的:《文选》中的"赋"为《诗》之代表,故居首;"诗"虽发展渐异,但与《诗》仍属同途,故而次之;"骚"异于"赋"而疏离于《诗》,故又次之。  相似文献   

18.
至道元年,牂牁王龙汉任命部下龙光进率一千多人的进贡团带着表演艺术赴东京汴梁供奉.这是第一次见于正史的关于牂牁进贡歌舞的记载.<水曲>是在宋杂剧影响下,既有演故事倾向,又有牂牁地方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也可以说它是具备了戏曲因素的牂牁地方戏民族戏雏形.<宋史>的这段文字是一篇难得的关于古代牂牁歌舞(地方戏民族戏雏形)的批评文字.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撰《浙东学术》篇,非为构建与戴震抗衡之学统,其主旨与《朱陆》同,均为消弭当时愈演愈烈的门户之争。章氏以宗主为标尺区分浙东、西之学,以治学方式与风格的差异来分辨朱、陆之教,以对乡邦文献的继承为标准阐述浙东史学,体现了三种不同的叙学视角。据此以观章氏对自身位置之暗示:宗朱不宗陆,非"浙东学术"中人;对浙东文献不甚周详,亦非"浙东史学"之传人;赞赏朱子之教,欲以经世史学继之,可归于承朱子学者之列。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曹刿论战》一文,取自春秋战国时期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春季的齐鲁"长勺之战";全文寥寥二百余字,不仅记述了该战的全过程,还就该战的核心与关键,阐释了乡野凡夫曹刿助力鲁庄公准确选择反攻时机的个中缘由;曹刿虽非居高位、食厚禄的"肉食者",但其军事谋略思想却远非"肉食者"能与之同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