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当今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中,小学语文古诗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和背的单一模式,注重学生的经验和体会。但是,有些学生仍然只会背诗,不会品诗,只会死记硬背,不会创造性的理解,这说明,我们的古诗歌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古代传统诗歌语言具有音韵美,简约美,意境美,艺术美等特点,老师可以抓住这些特点,从古诗歌的语言这一角度切入,大胆放手,适度引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诗歌鉴赏的愉悦境界中,增强学习古诗歌的兴趣,提高品评古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高中语文教材,真正对学生提出较高层次文学鉴赏要求的是诗歌。为什么从诗歌开始呢?因为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本文中笔者提出了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一些想法,抛砖引玉,以期专家指正。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  相似文献   

3.
“立象尽意”是诗歌艺术的根本特征。诗人创作诗歌的时候,其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不会只停留在客观事物的表层,而是寄情寓景,寓意于象,突破时空之间,物我之间的界限,赋予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具体物象以生命和情感,借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这种生成意象的艺术创造手法,使诗歌意象心物交融,意象与意象跳跃组合,  相似文献   

4.
张俊芳 《学语文》2003,(4):20-20
拿到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书,着实让我们高二语文备课组的老师们惊讶,没想到这册书的六个单元,竟然有三个单元的诗歌。教了十多年的书了,像这样集中起来教诗歌还是第一次,以前教诗歌,最多也就两三首放在一起,像这样三四十首放在一起上,特别是第一单元竟有十三首现当代诗歌,真是让我们不知如何处理。因为凭以往的经验,学生大多喜欢古诗词,认为它们言简意丰,大多押韵,而且律诗绝句又不会太长,好读好背,对现代诗歌则毫无兴趣。怎样让学生喜欢现代诗歌,怎样教好这些现代诗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为此我在导入和延伸这两个环节上,尝试了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多义性是诗歌教学的重、难点。诗歌的多义性可分为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底蕴义和言外义。在诗歌多义性的教学中 ,要善于比较揣摩 ,弄清诗歌的多义性 ;从修辞手法切入 ,把握诗歌的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 ;探索源流 ,把握诗歌的情韵义 ;联想补充 ,把握诗歌的言外义 ;剖析创作技巧与背景 ,把握诗歌的底蕴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诗歌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中国的古代诗歌,具有言约义丰,声圆调响等特点。因此,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极为重视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对学生掌握诗歌,培养语感,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诗歌的多义性是诗歌教学的重、难点。诗歌的多义性可分为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底蕴义和言外义。在诗歌多义性的教学中,要善于比较揣摩,弄清诗歌的多义性;从修辞手法切入,把握诗歌的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探索源流,把握诗歌的情韵义;联想补充,把握诗歌的言外义;剖析创作技巧与背景,把握诗歌的底蕴义。  相似文献   

8.
一、丰富的中国诗歌文化 诗歌是运用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的语言,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被视为文学中最高最美的艺术,犹如音乐中的钢琴、舞蹈中的芭蕾、体育中的足球,是一种极为精致的艺术。我国是诗的国度,在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诗歌这个艺术宝库一直散发着熠熠的光芒。《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思想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诗人,对形成中国诗歌寄兴遥深、含蓄蕴藉的风貌起了重大作用。诗歌发展到了汉代,有了长足的进步,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这些乐府诗,风格各不相同。建安诗风慷慨悲壮,太康诗风缛丽繁富,南朝诗歌文词清丽、情致宛转,北朝诗歌则多豪放之声。到了唐朝,诗歌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9.
诗歌教学形式多样,但领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中的意象,反复呤咏诵读应是解读诗歌的几个基本途径,也是诗歌教学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0.
诗歌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语言,高尚的情操,能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产生灵魂的共鸣。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许多的诗歌,如何进行诗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从诗歌的重要性入手,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立象尽意是诗歌艺术的根本特征。诗人创作诗歌的时候,其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不会只停留在客观事物的表层,而是寄情寓景,寓意于象,突破时空之间,物我之间的界限,赋予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具体物象以生命和情感,借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这种生成意象的艺术创造手法,使诗歌意象  相似文献   

12.
阅读和欣赏诗歌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审美能力的重要尺度。可以这么说,不会欣赏诗歌的人,就不会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美。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语文教材,对诗歌,尤其是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欣赏,都赋予了很大的分量,提出了很高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把握了诗歌的意象、形象、情感、意境等特点,指出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意象,理解形象,体验诗人情感,领悟诗歌意境,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染与享受,提高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14.
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如何提高诗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也就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歌的教学目的是传承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学趣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好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自觉性,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朗读,体会古典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把握诗歌形式特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赏析作品重点是领会诗人的情感,掌握表达情感的表现方法。选读诗歌作品标准不能偏狭,眼界要开阔。在诗歌的继承、发展和相互影响的背景下学习诗歌作品;在掌握大量作品感性基础上去学习诗歌史。  相似文献   

16.
余庆云 《云南教育》2001,(24):37-38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凡大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无不受诗歌的滋润和哺育,屈原、曹操、文天祥、毛泽东等,诗歌给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伟大成就增添了灿烂光彩。《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白居易强调圣王以诗“酌人之言,补己之过”,《唐诗三百首》、《千家诗》成为广为流传的启蒙读物,足见我国尊诗的久远。中华民族人才辈出,诗教功不可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所说的文章,自然包括诗歌。诗歌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诗歌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利器。汉代设立乐府,采集诗歌,…  相似文献   

17.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诗歌的特点入手,提出诗歌教学的策略:知人论世是前提,品味语言是核心,解析意象、揣摩意境是重、难点,吟咏诵读是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阅读和欣赏诗歌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审美能力的重要尺度。可以这么说,不会欣赏诗歌的人,就不会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美。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语文教材,对诗歌,尤其是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欣赏,都赋予了很大的分量,提出了很高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曾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为歌。而今把这两者统称为诗歌。诗歌是通过抒发强烈的感受和情绪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又以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将生活中的事物与诗人特定的感受融为一体。诗歌有精练的语言,分节分行的句式章法,并有鲜明和谐的节奏、韵律。  相似文献   

20.
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诗歌教学的一些方法,而且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