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综合性大学举办职教教师培养培训的模式充分发挥了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多、师资力量强、生源素质高的优势,已成为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当前综合性大学在职教教师培养培训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如运行体制不健全、专业设置规范性不足、课程教学缺乏职教特色和教师教育者队伍结构偏理论化等。遵循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积极建构资源均衡、运行机制健全的一体化教育环境,建设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专业设置体系,开发基于能力发展逻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和构建"校-企-校"职教教师教育共同体,以实现职教教师教育多方对接与合作的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优势专业、品牌专业,师范专业需根据教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以培植、提升。应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指导思想,打造“通识课程模块+学科课程模块+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的模块化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以形成提升师范生为师素质的“宽口径、厚基础、重学科、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要求,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应体现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融合,教、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与理实一体等特征.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自动化专业依托吉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联盟,以职技高师院校、企业、中职学校为主体,三方在明确“双师型”职教师资内涵和开发教师能力标准的基础上,共同构建“三平台、四层次、五证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职业性、师范性、技术性”的办学特色,强化职教师资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的基础上,构建“校企校互融、教工学结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以职技高师院校为主体,联合企业和中等职业学校,由校企校三方共同确定职教师资培养内涵,共同开发教师能力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组织考核评价,校企校合作贯穿于职教师资培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优化高师教育教学着力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新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在职前就应加大对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为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打下坚实基础。据此,师范院校应从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完善教育理论课程、创设浓郁研究氛围、鼓励师范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入手.着力培养具有较强教育科研素质的基础师资。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初中新教师队伍存在性别结构失衡、来源渠道单一、非师范生比例逐年增加、师范生教育实习环节薄弱、部分新教师职前缺乏教育实习经历、存在“无证上岗”和“教非所学”现象等问题.为缓解师资需求压力,北京市应优化师资队伍,建立师资需求监测机制,扩大师范专业招生规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师范教育体系,制定师范生教育实习制度和标准;实行新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大对“教非所学”新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设立“专业编制”,实施“特岗计划”,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建立师资来源多元化渠道,缓解师资需求缺口.  相似文献   

7.
探索高职起点的"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素质优秀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将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技术师范院校学科专业师范本科教育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为推进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从招考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优化、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推进项目化管理等方面提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拓展了教师的职能,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担当起多种角色。传统的高师教育在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理论取向下,忽视了对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高师院校应深化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提高师范生的从业素质,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新型师资。  相似文献   

9.
“新师范”“新工科”建设是教育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战略,旨在通过强化人才核心能力,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的复合型工程人才。职教师范生是职教师资的重要来源,其核心能力决定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影响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文章构建了适合“新师范+新工科”建设需要的职教师范生核心能力框架,并在探索实践基础上提出“新工科”职教师范生核心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具体措施,对完善“新工科”职教师范生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教属性与职业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应具有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借鉴发达国家职教师资标准,结合高职教育发展需求与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在“双师型”教师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师从“双师”向“三能”跨越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1.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师范生作为职教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师范能力是职教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依据《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四个维度的培养要求,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三项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比赛的师范能力需求,提出“班级建设、课堂教学、课程开发”三维一体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师范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培养质量,探索适合艺术设计教育特点的职教教师培养模式,文章从高素质职教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出发,通过分析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职教师资硕士培养面临的困境,从学分的有效衔接、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职教师资本硕一体化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师范生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石家庄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阐述了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可资借鉴的课程方案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意识是英语专业职教师范方向培养目标之一,是职教师范生执教能力高低的重要衡量因素。基于对新形势下职教英语师资的需求性考察,本文初步分析了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职教师范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跨文化意识培养与专业方向衔接、与执教能力融合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省属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有其特殊性,进而影响对省属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要求。当前省属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未能细化省属院校师范生的能力培养标准;缺乏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素质的深入调研;专业学科之外的学科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不足;作为义务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能力强化不够。为此,应当从理念革新、标准厘定、知识拓宽、能力强化四个角度入手,提升省属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职前特教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国家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指导下,以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热忱、自主学习能力、特殊教育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目标,以服务学习教育模式为导向,通过整体规划特殊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开发服务学习课程、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组织机制构建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型"师资培养存在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综合教育专业学生态度模糊、热情不高,课程缺乏综合性以及师范性不突出等核心问题.因此,创建胜任"综合型"师资培养的新型教师队伍,培养适应国家、社会需要,立志到教育第一线的师范生,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型"师资培养深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实践取向"是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主导取向之一,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一种,高师学科专业课程也应秉持"实践取向"。由于学术传统的因袭以及高校评价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高师学科专业课程还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偏离教师专业的实践指向、课程知识与教师专业实践需求错位、课程实施忽视师范生实践素质培养等"实践迷失"现象。以实践为导向改革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很有必要对高师学科专业课程进行一番"实践化"改造,使其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教师专业"的实践逻辑,课程知识更能回应教师专业实践的需求,课程实施更加注重"实践元素"和实践路径的开掘。  相似文献   

19.
汽车后市场规模的逐年增长,促进了汽车服务相关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汽车服务工程职教师资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中明确了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依据;分析了汽车后市场及相关学科专业教育、汽车服务工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现状;从专业能力、普适能力和职业素质三维度标准构建了汽车服务工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郝保伟 《教育导刊》2014,(10):24-29
调研发现,北京市小学新教师队伍存在性别结构失衡,来源渠道单一。非师范生比例逐年增加,师范生教育实习环节薄弱,没有教育实习经历和“无证上岗”的人数各占四分之一.“教非所学”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建议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扩大小学师范专业招生规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师范教育体系,制定师范生教育实习制度和标准;实行新教师规范化培动1制度:加大对“教非所学”新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设立“专业编制”,实施“特岗计划”,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建立小学师资来源多元化渠道.缓解小学师资需求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