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培训”、“案例学习”、“案例教学”等以“案例”为凭借的各种培训形式在新课程师资培训中被广泛应用。这是因为教学案例本身就承载着教学理念 ,蕴含着教学经验 ,呈现了教学过程和方法。凭借案例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新课程 ,深刻地解读新课程 ,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实践新课程。但是 ,我们的教师到底距离“案例”还有多远 ,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 ,是否关注了案例的学习和研究 ,是否真正走进了案例学习 ,问题的答案恐怕很难令人乐观。一道试题前不久 ,我市组织了初中教师学习新课标的测试活动 ,测试的内容主要包…  相似文献   

2.
要培养出基础教育需要的教师,必须弄清什么样素质的教师适合基础教育,以此确定高校教师教育知识内容、技能培训的重心.通过调查了解到重庆农村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等传统素质要求上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准,而在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一些教师素质,如职业规划,教育反思等方面则有所欠缺.教师教育中没有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没有成为教师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来源,教师教育应该将"最有价值的知识"真正纳入课程体系,知识传授与操作训练并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农村的基础教育是国家加大力度改革的重点,由于农村实际条件的限制并且受传统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被重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不能得到普及和发展,阻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结合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课程中提出的目标与要求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主动自觉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校本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这种培训是由学校组织的,主要在校内开展,和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兵 《教育导刊》2004,(11):10-12
调查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存在着来自农村家庭和社会、教师、学校课程资源、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障碍因素。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农村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和发动,以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支持,鼓励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和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语文新课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教师必须努力适应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并在教学中付予创新。语文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对话,语文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新课程的各种特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南,  相似文献   

7.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确保高质量与成效的关键在理念创新:应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为教学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涯,而且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涯,教师将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面临着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自身建设存在着重要的内伤,继续教育内容与当地实际联系不紧密,继续教育方式陈旧、落后,过于频繁的继续教育活动加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负担。要提高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就要尽快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继续教育工作,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农村学校的实际尽快更新继续教育的内容,改进继续教育模式,以优化继续教育的环境,促使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有关研究表明,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妨碍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分析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不高的原因,探索改善和提高的对策,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一、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无论是师范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关注的焦点多是学历达标与教师职业基本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理念上被抽去自主意识和创造性的基本功范畴,在现实操作中被进一步蒸发为缺乏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1.
《异步教学研究》2006,(4):F0004-F0004
自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为配合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各地进行了许多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在着三个薄弱之处:一是很少送培下乡;二是广大农村中小学的一线普通教师很少参加县级以上的培训;三是几乎没有进行新课程教学操作系统培训。上述三个薄弱之处,特别突出的是广大农村中小学的一线教师缺乏新课程教学操作系统,不知道新课程教学怎样上课。他们感叹道:“换教材易,变革教学方式难”,“理念可学,一法难求”。也就是说,解决新课程教学操作系统问题,是当前新课程教学应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新课程教学理念,就不能…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给农村中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实施中教学适应性成为当前农村中学教师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部分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调查,来了解当前农村高中英语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情况及影响他们适应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增进他们对新课程教学适应性的建议和措施,为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和教师教学适应问题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教师评价的改革如何跟进,是新课程实施的十分重要、关键的环节。教师是课程实施和研制的主体,建立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自评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分析、反思和改进,完善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已成为新课程继续推进和教师评价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走进新课程实验区,人们发现教材变了,课堂活了,学生灵了,而老师却感叹:不会教了!原因何在?细细推敲,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反映在教师教学这一层面上,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了冲击,教师习惯性的教学实践受到了挑战。因此,教师“要学会教学”必然成为新课程实验中广大中小学教师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一、学会教学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基于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当今教学的主要形式这一现实,在探讨教学理念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课堂?”《透视课堂》一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课堂是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及其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因此,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新课程改革实践角度来解读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黄英 《文教资料》2012,(18):138-139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的传统角色必须重新定位才能切实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这种角色定位主要指,要做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新课程的创造者,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学生问题的激发者,教育教学研究者。这种新的角色定位只有切实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新课程建设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教师结构性缺编是指教师总量达到或超过规定的编额,而农村中小学实际编额不足或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出现的缺编问题,其主要体现为学科结构性缺编、年龄结构性缺编和学历结构性缺编,成为新形势下城乡教育公平最现实的挑战。城市中心的新课程改革政策、城市取向的教师编制政策和城乡二元分割的发展政策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的主要原因。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缺编问题,需要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实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重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轻视教育理论的研习,课程、教材的改革是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致的,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其实施者——中小学教师不能不切实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问题。只有完成新理念的内化,才能生成新的技能。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负效应现象未得到有效缓解,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思想陈旧,教学方法亟待创新,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有很大关系。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技术以及师德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因此,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有利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技术的变化情况,对西北地区的2382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的备课、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的具体运用等都发生了与以往有着很大不同的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