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传入中国并成为20世纪中国伦理文化的主潮是中国伦理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在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三大伦理思想成果,并成功地实现了从政治化革命性的伦理思想向经济型建设性的伦理思想、从经济型建设性的伦理思想向社会型发展性的伦理思想的两大历史性转换。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使中国人民的伦理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也使中国社会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从此。社会主义伦理体系、人民成为伦理主体和核心的观念、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开放视野、与时俱进推动新道德不断进步的价值观念,成为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大趋势,引领着中国道德观念变革的潮流,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伦理文化的支撑和道义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在今天仍然体现出宝贵的价值,为人类提供着智慧和启迪。儒家生态道德思想与构筑和谐社会的观点相一致,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现代化转生,使之融人青年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继续体现价值、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禄 《华章》2012,(16)
道教是我国古代三大主要的宗教之一,它同儒、释共同作用,为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要想充分发挥道教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作用,需要深刻的了解道教的主要伦理思维,从而有效的利用道教推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道教中的三大伦理思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三大伦理思想成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研究这些伦理思想成果,对于我们建构一种为当代社会群体所需要和普遍认同的、富有时代感的,既反映人类共同理想,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伦理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史有着连续性,社会发展有其内在传承性。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有着与弱者人权思想相容的可能性,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良心”观念、和谐思想和致思理路上都表现为与弱者人权的某种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经济伦理思想,在20世纪的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领域是无与伦比的,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理论特色。总结之前学者们对毛泽东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成果,为以后作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爱的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毛泽东爱的伦理思想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其主要内容包括高尚的亲情观、真正的人民观、对祖国的赤诚热爱和无畏的真理观等,主要特点有革命为先,辅之人道;先人后己,先国后家;大爱无声,气吞山河;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等.研究毛泽东爱的伦理思想对于全面认识毛泽东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成林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45-46,64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体系不断完整,在这一过程中,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近代在保护生态自然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当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威胁人类生存问题的热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仍彰显着它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其以"仁民爱物"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的理念,以及"万物有生,万物一体"为基本原则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和谐社会、和谐生态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渊源和生态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位具有较完整思想体系的伦理学家,同时又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笔者认为,孔子在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教与学的关系及方法问题上都具有丰富的、系统的伦理思想,是中国教育发展史和伦理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环境问题自古以来在中国就有传统的伦理思想,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当今推进中国生态文明的举措中有必要探索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必要去探究儒家的生态伦理脉络。“仁民爱物”是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命题,他们从人与自然相依存的角度,审视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与“仁民而爱物”的伦理精神,以及孔孟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用发展的观点,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法,做到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必须坚持与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应该坚持突出实践特色,把握思想实质、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取得实效,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校园,推动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自十六大以来在总结我国社会发展实践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在于,以"科学发展"范畴为统领,内涵着发展主体、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以及发展的协调性、发展的统筹性、发展的平衡性、发展的持续性等一系列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研究科学发展观与该文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自然观和世界历史思想的渊源,不仅对于加深理解该文唯物史观原理与社会发展规律、更好的定位其时代意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面解读“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 "以人为本"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更加凸显出其学术和研究价值以及理论指导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对"以人为本"思想科学而丰富的内涵这一重要的基本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以人为本"是以"什么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以人民的"什么"为本;"以人为本"中的"本"的含义;"以人为本"是指"谁"以人为本即应明确"以人为本"的主体是谁;最后关于"以人为本"思想与民本思想和人本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系统观、新的价值观、新的生产现和一种新的改革观.高等院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在解放思想中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真抓实干,破解难题,积极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也必将成为宪法改革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宪法学教学改革就是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处理好宪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关系、宪法课本与宪法文本的关系、宪法学热点与难点问题,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在改革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警察人性化执法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是执法思想革命的本质要求,是执法工作的优化和执法质量的提高,是科学发展现在执法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将科学发展观教育融入到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在大学生中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方式和有效途径。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注意统筹各门课的相关内容讲授科学发展观理论,注重从哲学基础、历史过程和理论主线的角度来解释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破解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难题",并注重将科学发展观教育与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对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体新维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立足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原则和归宿。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能够统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就在于它能够以人为立论基础、以丰富人的属性为要求,因而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体新维度的构建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本文旨在探索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体的新维度.以提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