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费浩芳 《现代教育》2023,(8):17-22+33
语文核心素养为本的单元统整教学,旨在通过情境任务、活动实践和动态评价等支架搭建,探寻单元课文最优化进阶融通式实施路径。本文以统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整中单篇课文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单元解构·情境创生:从‘孤立’走向‘融合’,指向关键能力培养”“活动开发·任务赋能:从‘知识’走向‘素养’,亲历实践过程转化”和“评价分析·证据设计:从‘学习’走向‘学评’,诊断核心素养达成”三条路径,通过梳理单元语文要素逻辑线、编织学习实践进阶网、创设情境支架任务轴、构建动态化评价链等策略,展开单元视域下描写类单篇课文的实践路径探究,从而达成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是:“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世界观”;要让学生“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体现得特别突出。新教材非常“美”,彩图鲜明、知识面广、物理情景多、科学探究多,同学欣喜;科学探究灵活地贯穿教材的始终,切实可用;老师和学生平等交流,学生有兴趣学习和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创建出更加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是:“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世界观”;要让学生“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主要为。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对学生自主发展的作用是明显的。一段时间以来,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对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探究之后的评价等方面给予了很多关注。但我们感觉到,自主探究还应充分考虑到探究的主体、探究的过程、探究后的深入。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从“人为”走向“为人”、从“截流”走向“源流”、从“苍白”走向“丰富”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每课前设有“课导入框”,对此,“编者的话”是这样说的:“导入语一般是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的具体历史情景。‘探究的主要问题’和‘重要概念’,是同学们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从一年来的使用看,“探究的主要问题”的设置有其成功之处,亦有明显的缺陷,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创设综合性的数学实践活动,从各种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在创设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从单一的问答式教学走向让学生自主探究“再发现”,建构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从以教为追求结果的“小环节”走向以学为中心的“大任务”,建构知识内容结构化的探索性学习;从“统一化”的标准走向“适度化”的评价,建构开放分层、因材施教的评价模式,从而形成助推学生发展的教学新样态。  相似文献   

8.
1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基本需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索”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安排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这一综合性学习课,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语言、文学、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精彩亮点之一。探究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貌似热闹的自主探究,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严重违背了探究学习的本意。那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如何结合学习内容和教学进程,让探究学习从“形式”走向“实效”、从“现象”走向“本质”呢?下面结合有关案例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与体会,和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11.
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真正走向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教育”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转变。虽然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曾经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今天重提它,是因为在新课标理念中它是永不过时的焦点。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都离不开研究性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一段话为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这种学习理念已经开始体现在教材中,一打开人教版教科书,就会读到编者亲切的导语:“在这册书中,你将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数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新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指明了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注重学生发展,超越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对高中物理课程的价值功能做了清晰的定位:“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给地理课研究性学习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地理课研究性小题介入“‘三有’实践”所集成的开放的视野、探究的机制和实践的功能让地理课告别了单一、枯燥、萎缩的尴尬,走向了多元、生动,繁荣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U型学习”是基于深度教学理论提出的一种策略,它包含“还原与下沉”“体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三个阶段,体现出学习个体的发展性、学习经历的过程性和学习样态的丰富性。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运用“U型学习”策略,能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在问题导向、情境导向、意义导向的基础上,从单篇走向整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反思走向建设,为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王志宏 《小学生》2010,(3):40-41
传统教学认为,教学是传递客观知识的过程,强调遵循预先设计的程序,按步实现教学目标;建构主义理论则强调,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预设性因素,还应关注过程中的生成性因素,强调教学从“预设”走向“生成”。以上三种教学观念,以“从‘预设’走向‘生成”’最为广大教师所推崇。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课堂生成”认识不够深入,使“课堂生成”走入了另一种误区。本文就一些相对典型的教学案例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物理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多样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注重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具体生活生产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各个层面都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托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跃上世界巅峰的“一双利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自主性学习所必需的能力”。这是初中物理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也为在多媒体助推下的物理教学与创新实践“双箭”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是 :“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 ,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 ,逐步树立世界观”;要让学生“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方法 ,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 ,在实践中有依靠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  相似文献   

20.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物理教材体现了两条编写原则:一是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二是科学探究灵活地贯穿始终。“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已成为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已成为物理新课程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