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生成树协议是解决网络环路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必修项目之一,是学生需要很好的掌握的一项实践技能。针对真实网络环境下实验室设备投入无法满足实验教学需求的问题,介绍了生成树协议的基本原理、比较分析了快速生成树协议。使用CPT模拟器设计了网络结构,介绍了快速生成树协议的实验仿真过程。教学实践过程表明,这种在模拟器环境下进行的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加深学生对两种生成树协议的理解与掌握、以利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WEB应用与基于Proteus软件的单片机、嵌入式系统仿真实验相结合,建立一种能够在实验室网络环境下开展交互型实验教学的PROTEUS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使实验教学活动在一种可管理控制的状态下有效地进行,同时利用动态WEB的资源共享和良好的交互性充分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使实验教学能够真正摆脱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从而使PROTEUS仿真实验教学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3.
协议分析是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GNS3+VMware构建实验教学平台,模拟试验中使用的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通过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可以对TCP/IP各层协议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该实验平台能够使学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以及工作过程,网络组建过程,网络协议的工作过程,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7):140-144
分别阐述了RIP和OSPF两种动态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报文格式,并利用模拟软件设计了两种动态路由协议实验方案,即RIP动态路由实验和OSPF动态路由实验。分析了路由器和PC机的端口IP配置,以及RIP和OSPF路由协议配置命令。实验结果表明,所组建的RIP动态路由实验和OSPF动态路由实验方案可行,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于动态路由协议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在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的教学环节中,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是其中的重点,但由于路由器等专用网络硬件设备数量有限,学生往往只能多人共用一套网络设备,尤其对于需要多台网络设备完成的大型网络实验更是如此。由于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与学生操作上的相互干扰,学生很难掌握网络设备操作的实际技能,不能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机制。基于虚拟化技术以软件方式仿真各种网络硬件设备,从而构建真实网络的仿真实验环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结合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引入仿真软件完善教学效果,介绍了仿真软件的优势及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通过Packet Tracer模拟器对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仿真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保证教学质量,是传统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开发设计出一款适用于探究式学习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重点研究了在虚拟仿真平台上以探究式学习方式组织学习活动,设计了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探究式学习过程,内容包括实验前准备、探究式实验和实验评价等所有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开展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进行探究式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而且可以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发电实验存在实验环境难以满足、实验危险系数高、实验过程不易控制等特点,实体教学实验不易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有效的替代方案,但目前尚缺乏与虚拟仿真平台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分布式发电实验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实施方式、考评机制等角度进行探索。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矿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矿工程虚拟实验教学中心构建的"模块化、层次化、多元化"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在整合和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同时,建成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了虚拟仿真实验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管理,使学生可自由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自主配置虚拟实验仪器设备、自由搭建实验器材开展实验活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及实验项目基本实现了行业高校共享。采矿工程虚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为矿业类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文章提出了将协议实验与服务器配置相结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网络协议理解的实验设计方法.本设计首先分析服务的功能、确定服务配置参数及服务协议知识点,借助虚拟机平台搭建服务器和客户机拓扑,然后进行服务配置和功能测试,最后利用Wireshark软件对协议包进行获取和分析.通过DHCP协议实验设计过程为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培养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3G人才,开发了3G移动通信系统与物联网创新实验平台,搭建了可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3G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环境。实践表明,该平台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3G移动通信系统组网方式、业务流程、网络配置与优化及空中接口协议,实现3G手机设计、测试与维修、应用程序开发、物联网应用等各种层次的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NS2仿真技术在网络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网络仿真器NS2的工作机制和应用优势。提出了将NS2应用于网络课程教学和实验的方法,总结了NS2在网络教学中的基本过程,并给出了实验教学应用实例。在网络实验教学中使用NS2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网络协议的实现原理,能得到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自动驾驶汽车作为重点竞争领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为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并掌握自动驾驶汽车关键技术,研发了自动驾驶汽车硬件在环仿真实验平台(AVHIL)。AVHIL硬件层面集成了实车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传感器系统以及网络通信系统,可提供完整的整车硬件在环实验环境;AVHIL软件层面以MATLAB/Simulink为核心构建快速控制原型算法,基于Pre Scan软件提供虚拟现实界面和环境感知类传感器模块,利用CarSim软件实时运行整车动力学模型。AVHIL为自动驾驶上层控制算法与底层执行机构的开发与测试、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开发与测试、驾驶员行为特性研究等提供了实时高效的仿真平台,为本科生教学与研究生实践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学实验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是基于现代电力系统高度自动化的模拟厂网运行的综合实验系统,该套系统可以进行发电厂、电网运行和控制的实验,能给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教学提供一个综合的电力系统物理仿真实验系统,其内容覆盖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大部分专业实验,满足本科生教学和部分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成为电气工程学科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科研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5.
CT检查技术常规实验教学由于设备价格昂贵、数目配置稀缺、占地面积大,且具有潜在的电离辐射损伤危害,实验教学开展难度大.作者团队采用虚拟仿真开展CT检查技术实验教学,通过对参与CT检查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学生的访谈及问卷进行分析,提出CT检查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通过开展CT检查技术虚拟仿真实...  相似文献   

16.
压裂实验仿真平台主要由仿真实验设备和仿真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以压裂试循环实验为例,介绍利用该仿真平台实现压裂实验的仿真。该平台具有操作安全,结果演示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压裂实验的教学效果,提升了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压裂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7.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这一内容,设计了一种基于USB-4220数据采集卡结合上位机控制的故障选线实验平台。硬件装置中采用了具有多通道同步采集功能的数据采集卡,并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可调整滤波电路。采集并记录实验数据及波形,对不同继保算法进行横向比较,完成判据指标分析,演示故障选线及跳闸过程。该平台操作简单,可视化与教学实验效果好,与DSP或单片机为核心的装置相比,克服了多通道采集过程中的累积误差影响,为继电保护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课程提供了实验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电传动机车控制课程注重电路功能分析,电路控制过程复杂,电路图结构多样,特别是涉及到电路控制的操作实验,由于受到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的影响,部分实验通常无法开设,很多理论知识难以直观理解。该自主学习平台采用多样的教学表现形式,如Flash动画编程、三维动画、实验现场视频录像等,对实验课程中的电路进行动态仿真,制作具有交互性并配有教师原声讲解的实验电路,模拟实验教学环境,实现了在线练习、电路图自测练习及与教师的交流互动等,增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实践,通过构建多层次创新型的实验教学平台,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建立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