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一年,我们先后了解到石家庄市附近有两个智力开发较早的儿童。为了探讨超常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我国早期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和方法,我们对这两个孩子作了调查。除了访问其家长,检查他们的作业外,并对他们分别进行了学业和智力方面的测验。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说,教育要想取得成效,首先要走近儿童。所谓的走近,即了解儿童,和儿童打成一片,成为儿童的一员。要成为儿童的一员,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我们必须蹲下。蹲下来再看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儿童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遇到课堂上儿童学乌龟爬,也不会斥之为“调皮”、“不守纪律”,因为他们是孩子。我们以为自己成熟了,用一双成熟的眼睛看孩子时,总觉得孩子太天真幼稚。殊不知,用世故的眼光看孩子,除了发现孩子的缺陷外,很难理解童心之真、鉴赏人性之美。我们必须能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这是教…  相似文献   

3.
儿童食品安全是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一方面一些儿童食品生产商为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忽视食品质量;另一方面我国儿童食品安全标准、法规起点低,太陈旧,甚至还有空白;加之部分父母缺乏科学喂养知识,这些都给宝宝吃的安全带来隐患。 如果我们和父母共同了解儿童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我们就能够在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上,为孩子作出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决策。追问儿童食品安全@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采取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去行动,去为他们用心打造成长的心灵田园,第二届启发·创新绿色生态科学研讨会上何塞·马科斯谈到:现在的人从乡村到城市居住远离了大自然,孩子和大自然接触太少,而我们的学校教学要鼓励孩子到户外去玩耍,不在室内留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5.
缘起与追寻真正的教育要关注儿童、研究儿童、适应儿童并发展儿童。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应该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及归宿。因此,无锡新区实验小学一直在检视当下的课程和教学现状与学生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在努力探寻有效发展学生的学校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寄托了父母生活的所有希望。在父母眼中,孩子如蕴藏无限生机的种子,积聚了他们太多的希望。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全无,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我校在对省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行探讨时,对全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针对调查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儿童食品安全是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一方面,一些儿童食品生产商为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忽视食品质量,另一方面,我国儿童食品安全标准,法规起点低;太陈旧,甚至还有空白,加之部分父母缺乏科学喂养知识,这些都给宝宝吃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如果我们和父母共同了解儿童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我们就能够在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上,为孩子作出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郭姜燕 《师道》2012,(1):40-41
我们总是会忘记,孩子在成为我们学生的时候,他们同时还有另一个最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儿童。 儿童是有他们自己的独特性的:儿童的眼光是独特的,世界万物在他们眼中都是可以对话的朋友,都具有七情六欲,是活生生的。“我们承认儿童有独立生活.就是说他们内面的生活与大人不同,我们应当客观地理解他们,  相似文献   

9.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经历预示着他们的幸福和成就,更加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重任。然而我国每年约有15万流浪儿童的现状却让我们触目惊心;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助人者,应当承担救助、保护、教育、服务流浪儿童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儿童家长普遍重视子女的身体健康,让他们吃好、穿好,少得疾病。家长们最担心的也是孩子生病,因此,不但注意他们的营养和身体锻炼,也会按时进行计划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同时,还不断地学习一些儿童常见疾病防治和儿童保健的知识,以能保证子女的身体健康。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心理性疾病越来越多:儿童孤独症、儿童抑郁症、儿童癔病、神经性厌食症以及儿童精神病在我国发病越来越多。据报道,仅儿童孤独症,我国现有患者就有约50万,同时还以每年千分之一的速度增长。儿童心理性疾病患儿,他们不知道痛苦,无所谓欢乐,但他们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也需要爱和阳光。但愿每一位家长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儿童工作者,都能像重视儿童身体健康一样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像重视身体疾病一样,关注儿童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适当地让孩子吃点苦,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挫折教育并不是随意的,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适当原则——要把挫折教育控制在安全和适当范围内。让儿童碰一碰钉子,经受一下艰苦的磨炼,对他们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磨练意志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创设挫折情境一定要  相似文献   

12.
由于超常儿童的出现,超前教育的浪潮涌进了许许多多家庭。然而,在对儿童进行超前教育的过程中,应怎样把握教育儿童的时机呢? 现实中有不少父母错误地认为,超前教育就是把三岁的孩子才能够掌握的东两敦给一二岁的孩子;把五岁的孩子才能够掌握的东西教给三四岁的孩子等等。这种简单的认识,使许多青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遭到各种挫折,以至丧失了教育孩子的信心,降低了教育孩子的热情,并对孩子的能力作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我们认为正确地把握教育儿童的时机,对于理解和对儿童实施超前教育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里,我们先介绍一下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提出的成熟理论。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但更着重于成熟。格赛尔认为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则与外环  相似文献   

13.
农民为了脱贫致富,纷纷外出打工、经商,让孩子单独在家,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由于他们缺乏关爱,造成亲情饥渴、性格内向、孤僻。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分健时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作者以本文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春节刚过,一场全民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全面铺开,民众的参与热情之高和参与度之广着实令人感动。然而,真正从源头上杜绝儿童乞讨现象,让乞讨儿童都能回归学校,保障这些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除了全社会的关注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从法律层面上维护他们的权益。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欲探究有关乞讨儿童权利救济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寄托了父母生活的所有希望.在父母眼中,孩子如蕴藏无限生机的种子,积聚了他们太多的希望.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全无,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我校在对省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行探讨时,对全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针对调查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告诉我们,孩子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他们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对于同一领域的同一事物,不同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同的经验。由此引出的问题是,成人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如何解读的,不同的成人对儿童的解读是一样的吗?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的儿童群体中,特殊儿童的比例正呈逐渐上升趋势。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一个幼教工作管理者,我确确实实感到了对特殊儿童进行研究、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特殊儿童的特殊表现虽然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但也存在某种共性,表现出其普遍性特征。今年我们幼儿园就接触到两例比较特殊的孩子,均属行为及情感障碍类型,他们的行为和情绪情感的特征,在一个持续的阶段内,表现出与一般儿童明显的差异。请看教师手记二则:教师手记(一)我们大三班的王志延小朋友,是个非常古怪的孩子。我工作五年来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孩子。刚入园时,班里有许多小朋友哭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让孩子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必须要不断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从小抓起,让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不同的能力提升。目前,推进儿童阅读活动,是我们图书馆的首要工作任务,我馆工作人员对两个社区、三所学校、六组家庭的儿童阅读活动试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达到以点带面进行儿童阅读推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中国社会化、尤其是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守儿童这一独特现象应运而生。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暂时性的缺席,给孩子造成了巨大伤害。他们只是给予了孩子以生命,却不能真正带给孩子生命发展的意义。而由范梅南教授提出的教师替代父母关系——这一全新的师生关系理念,给予我们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很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始于上世纪末的流动人口迁移,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但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孩子被留在乡下,荒草一样地生长,终于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它提醒着我们:在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转型的成本计算中,至少已经漏算了一代人的成长。我们无法考证“留守儿童”这个词最早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的,但是留守儿童本身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在外地工作,而自己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亲戚朋友一起居住在老家的孩子。他们是中国1.2亿农村“打工族”留下的2000万不超过十四周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