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受哲学中主客体关系思维模式的影响,教育理论对“我”与“身体”、“灵”与“肉”的认识基本上处于二元对立状态,“我”、“灵”优位于“身体”、“肉”,多种思维方式体现在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教育实践活动中,致使教育中的“个体精神”、“无根”、“漂浮”。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应当立足于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利益催生的“经济人”倾向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在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消解“物化”已是迫在眉睫的重任。高等教育能否在价值观教育上有所作为,关系到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现代人才,此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康黎 《小学教学研究》2023,(8):22-24+31
“牵手‘思政小导师’,共话核心价值观”校长国旗下的思政系列课程用“校长牵手小导师共同讲述核心价值观故事+写故事感受和思考+配合思政主题进行项目实践活动+多元评价”的“学、思、行、评”模式开展教学,体现了“用知行合一的理念指导”“用小学生听得懂的方式讲述”“用项目化的思维进行设计”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亚太地区网络编写的《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阐述了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宗旨,倡导“尊重人”和“尊重劳动”两个基本价值和“健康与自然和谐”、“真理与智慧”、“爱心与同情”、“创造”、“和平与公正”、“可持续发展”、“国家团结和全球稳定”、“全球精神”8个核心价值,并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35个教学模块。职业价值观教育不只属于职业教育,但其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意义重大。这大概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中心关注和支持该书出版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高校“两课”教学的效益及作用体现在为高职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思维方式指导,并为高职大学生走好人生道路起到定向导航作用。特别是通过“两课”教育教学培养的创新品质和创新精神成为大学生今后事业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后现代主义发展的过程,出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潮。有机性和内在关联性、整体性和具体性、共生互动与自我生长是生态哲学的基本价值观。依据后现代生态哲学的价值观,我们对传统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二元对立进行分析批判。笔者认为,二元归一于“生态本位”,由此进行教育目的生态价值观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本文试从通过对曼海姆的“社会情境决定论”重要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的阐述和这一理论的运用来解读教师教学价值观的不同,以使我们能够科学地对待教师不同的教学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深入开展教育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何谓“现代培训”?笔者本着推进现代培训理论研究的目的,对现代培训下一个定义:现代培训是一种由组织提供的周期短、见效快、效率高、针对性强,方式灵活,能快速增进知识、强化技能、调整价值观、改善行为方式和增强团队竞争力的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教育活动。这个定义明确了现代培训的几个特征———周期短、见效快、效率高、针对性强,方式灵活;明确了现代培训达到的目的———快速增进知识、强化技能、调整价值观、改善行为方式、增强团队竞争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明确了培训是一种“教育活动”———由培训者(教师)、受…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完善,文化多元化倾向日益突出,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观”教育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就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途径和方式,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检验高校教育成功与否的“金标准”。“互联网+”条件下的高校价值观教育,既面临着严峻挑战,又获得了时代所赋予的良机。“互联网+”只是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工具性变革,其本身没有价值取向,无法实现价值引领。“互联网+”时代高校价值观教育面临的价值困境是:自身的技能化;师生关系的离散化;学生思维的唯我化。“数据至上”遮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教学模式的过度形式化无法实现价值引领,“网络诸神之争”侵蚀学生的价值信仰,三者共同构成了高校教育中价值式微的缘由。以信息化的手段进行高校教育价值观塑造的方法包括:打造高校教育网络课程思政,贯彻立德树人;强化“线上”“线下”互通,打破价值观教育的时空限制;鼓励学生发掘网络资源,展开价值观塑造的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11.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四史”教育对青年大学生的“凝心铸魂、筑牢根本”的作用。“四史”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四史”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学史明理增信。面对形式单一、认同度不足、缺少整体协同等问题,要以“大思政课”格局构建为立足点,打造协同育人的“四史”教育模式;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多元化“四史”教育活动;创新传播载体、打造数字化“四史”育人路径,不断深化学生对“四史”的理论认知与情感认同,增强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中的“和”“同”论对高校教育及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与“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在先秦时期,曾有过两次关于“和”与“同”的辩论,对后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古人的哲学智慧,对现在的大学管理和学生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可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起到借鉴作用,同时也可以用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文明观、科学发展观和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从古至今,“老师”一直是一种权威的化身,“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时候常把老师的地位与双亲并立,学生则唯师命是从。但是随着旧的社会观念的过时和新教育的提倡,老师的偶像权威逐渐被打破,在社会普遍追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之下,传统老师“权威”的角色也受到严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闲谈”是一种谈话教育方式,它可以做到情理相融,以德统智.“闲谈”中发生的道德教育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在青少年中开展“闲谈”教育,需要注重引领学生价值观教育,善用故事明理导行,强调话语的感染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价值观学习多以“授受”“内化”的方式展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距离——相互“不可见”,这也成为学生价值观学习有效实现的最大阻碍。基于“可见”的可能视角,克服传统价值观学习中的桎梏,意味着使教师与学生在价值观学习中能够相互看见、遇见、听见、预见,而重构学习环境、重塑学习范式、重择学习反馈,可谓是推动价值观学习从“缄默”迈向“可见”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6.
德州市把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家庭美德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法制化、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建设,构建家庭教育网络管理指导服务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育人格局,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实用主义”在我国尽管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但在当前现实生活中,它却迅速膨胀。它严重地影响着我国人民的伦理价值观。只有深入开展义利观、价值观教育和法制建设,方能扼制“实用主义”的泛滥,使得社会风气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修养课”教学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主渠道。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修养课”教学的灵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是检验“修养课”教学效果的标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修养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坚持与时俱进是搞好“修养课”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转变教育价值观。“入世”对中国教育将产生巨大影响。我国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倾向于实现社会的政治功能和一个人的升迁功能,教育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即怎么教就怎么学、教什么就学什么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价值观着眼于教育的社会效益和个人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两课”教学树立大学生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表现为价值标准和价值类型多元化,价值目标选择实用化,价值实质思考功利化。大学生世界观尚未定型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利用“两课”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