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志,简“方志”。 方志,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书?目前尚未有准确的定义。按字义讲:方,指方域,方里,志,指记述,“志者记也”。凡记述方里事物主书皆可称“方志”。 明代《武功县志》的主编康海认为:方志是“记其风土文献之事,以备地方官‘资治’之书”。 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认为:方志乃“一方全史”。 《辞海》方志条称: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 八十年代开展地方编纂工作时,曾经展开过关于方志性质问题的讨论。在这次讨论中更提出:方志是“一方古今总览”、“地区史地综合图书”、“区域性百科全书”、“综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山东方志纂修者们顺应社会潮流,在志书记述内容、体例及编纂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变革创新,使得在我国封建社会流传了千百年的旧方志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即促进了方志的发展,也为当今方志的编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3.
鲜明的时代性和记述的区域性是新方志的主要特征,而充分体现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则是对地方志的基本要求,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新方志要有地方特色”,要“着重记述现代历史和现状……”.风俗志是一部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志的修撰源远流长,《周礼》中就有“方志”、“四方之志”的称谓,相传孔子曾见“百二十国宝书”,或即方志的权舆。其所记述的内容,“则不外地理之沿革,疆域之广袤,政治之消长,经济之隆替,风俗之良窳,教育之盛衰,交通之修阻,与遗献之多寡”(朱士嘉《中国地方志总录·序》)。不过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东汉以前的地志书,都是记述全国疆域区分地域的,以供统治  相似文献   

5.
地方志,简称方志。它是一个地区的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资料性的著述。因记述的内容有很强的区域性、广泛性和真实性,所以,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称之为“博物之书”,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称之为“一方之全史”、“一方之信史”,当代方志学家朱士嘉等称之为“地方百科全书”。正因为如此,方志经由西周(《周礼·地官》)萌芽时期、秦汉(《越绝书》)的雏型时期、隋唐宋元的长足发展时期和明清成熟时期,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仍经久不衰。目前我国文献宝库中尚存  相似文献   

6.
民国兴仁县人张俊颖在其所纂《兴仁县志》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地方志修纂思想.张氏认为,地方志是时间性(历史性)与空间性(地理性)并重的著作,并非单一性质的历史书或地理书.他发挥章学诚方志修纂思想,提出纂修方志的“矩矱法度”十四条,并在系统总结方志“义例”的基础上指出纂修方志应注意的十四个问题.在承旧开新的民国,张俊颖的方志纂修思想具有一定典型性.  相似文献   

7.
方志是一种特殊的史著体例 ,它的出现有其阶级性。方志因其内容涵盖广泛、详实 ,在保存地方史料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具有“资政”、“存史”、“兴利”、“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掀起编纂新方志热潮,史念海先生积极投身其中,他不仅积极探索新方志的理论体系构建,提出新志可史志兼而有之,体例应合乎地情体现特色,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新观点指导修志等,而且在修志实践中大胆创新,强调新志应重视记述地理环境的变迁,重视文献考证和实地考察。史念海与谭其骧、侯仁之等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的倡导和努力,不仅丰富了新方志理论,提高了新方志编纂质量,而且推动了中国方志编纂从"旧"到"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修志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方志的体例。把握好志体 ,是修好方志的关键。所谓体例 ,指著作的规定式样。例是规定的意思。“体例”一词最早出自《晋书·李重传》 ,当时主要指提纲或规划。至南北朝时“体例”一词的涵义趋向具体化 ,即指著作的体裁和凡例 ,也就是专指一类著作区别于其他著作的体裁形式。它的形成和“地方志”的产生和发展相关联。我国的历史悠久 ,方志亦源远流长。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受不同的指导思想的影响 ,从而志书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体例。那么 ,旧方志有哪些体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  相似文献   

10.
方志,也称地方志、地志、图经等,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它在研究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历史、地理、军事、交通等方面的价值,是其它史料所无法替代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地方志作为我国独特的一种文化形式,在当前的两个文明建设中,正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一、方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地方志书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地方志书,记载了各地气候、物产、矿冶、水利、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情况,科研及图书信息管理部门,在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装订成册,或辑目录索引,以便有关人员使用参考,用来探索自然规律和挖掘当地优势,指导工农业生产。如,地质地理学家章鸿钊就曾根据方志资料,辑成《古矿录》一书,为地质部门寻找矿产提供指南。又,同治《畿辅通志》对“河渠”记述甚详,不仅对河北省诸河治理作了记述,并列有治河谠一目,辑录自汉至清治河之论,对今天研究治理河北诸河具有借鉴价值。 2.地方志书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 地方志书,包括丰富的自然和社会内容,为天文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典籍文献浩如烟海,尤以地方志为其中之重要组成部分,盖因地方志能够全面、系统地记述地方的山川形势、政治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方志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地官》曾载:“掌道方志,以诏观事。”((1))《周礼·春官》亦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方志是记述地方自然和社会历史的综合性著作  相似文献   

13.
张维是民国时期有影响的方志学家,其《陇右方志录》是一部区域性的方志目录,著录今甘肃、青海、宁夏历代方志共329部。各志除了注明其存佚情况、成书年代、撰者、卷目之外,最后还以按语的形式对其进行评价,类近解题之体,其中涉及有关旧志编纂的体例问题,主要表现在方志的分类归属、记述范围、体裁运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方志学家。由于他在方志学上的贡献,受到了后世学者的盛誉,如梁启超,黎锦熙,瞿宣颖以及今世众多的方志学研究者。诚然,章学诚有着丰富的方志编纂经验,又擅长史学,他的方志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在我国方志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他的方志学思想体系又非无瑕白壁,客观地评价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和编纂社会主义时期的新方志,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仅就章学诚方志思想体系中的“方志立三书”说略陈管见。 方志三书,即“志”、“掌故”、“文征”,这是章学诚为方志拟定的编纂体例。章氏认为,“志者,识也,典雅有则,欲其可以诵而识也。”“志”由纪、表、图、考、略、传等部分组成,立志以“备史裁”,志是一部方志的主体。所谓“掌故”、“文征”,是志的两翼,掌故用以“昭典例”,即保存典要掌故。文征用以“俟采风”,主要辑录诗赋艺文。掌故、文征,似今日资料汇编,设此二书,既可使志简明得体,又不失保存史料和与志互证的作用。在三书之外,章氏又别立“丛谈”一门,以收录修志取材所余,“拦入则不伦,弃之则可惜”的资料,使方志体例更加完备。 方志立三书,是章学诚在方志编纂中的创新,以为“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立三家之  相似文献   

15.
张维是民国时期有影响的方志学家,其《陇右方志录》是一部区域性的方志目录,著录今甘肃、青海、宁夏历代方志共329部。各志除了注明其存佚情况、成书年代、撰者、卷目之外,最后还以按语的形式对其进行评价,类近解题之体,其中涉及有关旧志编纂的体例问题,主要表现在方志的分类归属、记述范围、体裁运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说“谏”     
“谏”,旧指晚辈向长辈,下级向上级,特别是臣民向国君提出规劝,使之改正错误或过失。古籍中屡见这类记述。我国历史上的圣君明主都十分重视“谏”的  相似文献   

17.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推出杨成彪主编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9卷13册。《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整理了楚雄州明、清及民国时期编纂并流行至今的各种府志、州志、县志、盐井志以及乡土志等54种,约700万字。《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实为继承遗产、弘扬传统、服务现实、功在当今、惠及后世的文化丰碑,不仅在云南省开创了以自治州(市)为单元全面、整体、系统收集整理旧方志的先河,而且也是近年来罕见的旧志整理硕果,因此,这套书成为举世瞩目、好评如潮的古籍整理工程。我们禁不住喜悦的心情,为楚雄州的这项推陈出新、古为…  相似文献   

18.
“新”与“旧”的相遇——从上海新天地规划设计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规划改造出现了诸多问题,而上海新天地是旧城改造的一个特例。在城市改造中,我们应当遵循完整性、集体保护等原则。使“新”与“旧”并存于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9.
《背影》写于1925年。记述了作者两年前的一个生活片断,集中描写了父亲在车站送“我”时的“背影”。展示了旧中国动荡年代人民颠沛流离的一个生活侧面,从而表现了父子之间真挚、深切、朴实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20.
陈寿《益部耆旧传》,是在东汉以来形成的“清议”之风的历史时代背景下撰写而成的.陈寿不满意前人所作,故有这部“经远”之作.他出身士族,又职居中正,虽厌恶“清议”弊俗,却不可能完全否定“清议”本身的作用.此书大约亡于唐代,但影响颇大,其佚文散见于唐宋类书及注书征引,有待搜辑.由于陈寿是一个优秀的史学家,故《益部耆旧传》之作,既含有他的爱憎理想,也体现了他的史德和文学才能,如果结合《华阳国志》、《三国志》、《后汉书》等书进行研究,《益部耆旧传》在我国史学尤其是方志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则更清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