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鲜明的时代性和记述的区域性是新方志的主要特征,而充分体现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则是对地方志的基本要求,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新方志要有地方特色”,要“着重记述现代历史和现状……”.风俗志是一部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典籍文献浩如烟海,尤以地方志为其中之重要组成部分,盖因地方志能够全面、系统地记述地方的山川形势、政治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方志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地官》曾载:“掌道方志,以诏观事。”((1))《周礼·春官》亦云: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简“方志”。 方志,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书?目前尚未有准确的定义。按字义讲:方,指方域,方里,志,指记述,“志者记也”。凡记述方里事物主书皆可称“方志”。 明代《武功县志》的主编康海认为:方志是“记其风土文献之事,以备地方官‘资治’之书”。 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认为:方志乃“一方全史”。 《辞海》方志条称: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 八十年代开展地方编纂工作时,曾经展开过关于方志性质问题的讨论。在这次讨论中更提出:方志是“一方古今总览”、“地区史地综合图书”、“区域性百科全书”、“综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简称方志。它是一个地区的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资料性的著述。因记述的内容有很强的区域性、广泛性和真实性,所以,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称之为“博物之书”,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称之为“一方之全史”、“一方之信史”,当代方志学家朱士嘉等称之为“地方百科全书”。正因为如此,方志经由西周(《周礼·地官》)萌芽时期、秦汉(《越绝书》)的雏型时期、隋唐宋元的长足发展时期和明清成熟时期,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仍经久不衰。目前我国文献宝库中尚存  相似文献   

5.
方志,也称地方志、地志、图经等,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它在研究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历史、地理、军事、交通等方面的价值,是其它史料所无法替代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地方志作为我国独特的一种文化形式,在当前的两个文明建设中,正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一、方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地方志书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地方志书,记载了各地气候、物产、矿冶、水利、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情况,科研及图书信息管理部门,在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装订成册,或辑目录索引,以便有关人员使用参考,用来探索自然规律和挖掘当地优势,指导工农业生产。如,地质地理学家章鸿钊就曾根据方志资料,辑成《古矿录》一书,为地质部门寻找矿产提供指南。又,同治《畿辅通志》对“河渠”记述甚详,不仅对河北省诸河治理作了记述,并列有治河谠一目,辑录自汉至清治河之论,对今天研究治理河北诸河具有借鉴价值。 2.地方志书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 地方志书,包括丰富的自然和社会内容,为天文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  相似文献   

6.
甘肃“属《禹贡》雍州之域”说,早已成为人们对甘肃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赞美之词。笔者认为此说疑点甚多,特提出来以就教于方家。一首先从《禹贡》九州疆域同华夏族居地的关系说起。众所周知,《禹贡》这部地理文献,其作者是华夏人,所荟萃地理知识概为华夏人视野所及,导水、导山、土田等级和贡赋等的记述表明,九州疆域乃华夏族所居,原本不含四夷之地。  相似文献   

7.
民国兴仁县人张俊颖在其所纂《兴仁县志》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地方志修纂思想.张氏认为,地方志是时间性(历史性)与空间性(地理性)并重的著作,并非单一性质的历史书或地理书.他发挥章学诚方志修纂思想,提出纂修方志的“矩矱法度”十四条,并在系统总结方志“义例”的基础上指出纂修方志应注意的十四个问题.在承旧开新的民国,张俊颖的方志纂修思想具有一定典型性.  相似文献   

8.
承旧说,“史志同源”。自唐杜佑撰《通典》以后,历代相继有很多典志问世,成为史书中一种重要体裁。其编撰方法,大致俱按社会发展线索,记述各种史实,先作总的概述,继之分别具体介绍,从而呈现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所以向来通史或通志都具有完整性。地方志和它们比较,记述范围缩小,但“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其整体性也继承了这个传统。新方志没有例外,它的完整性较之旧方志,更上一层楼,体现了它毕竟是新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是继《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后又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地方志目录。该目录不仅著录了方志的书名、卷数、纂修者及版本,更详细介绍了方志纂修者的籍贯、生平、方志的内容、价值等内容,是一部实用的提要式方志目录。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中著录的部分方志的修纂者、卷数及版本等事项有一些讹误。本文据所见原方志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方志卷帙浩繁,源远流长。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方志约八千多种,计十余万卷。批判地继承祖国古代的方志遗产,认真修好新志,是建设两个文明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现就目前修志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方志的特点与定义 要编修好新方志,有必要弄清方志的涵义、特点以及史与志的关系。有的同志认为,地方志即地方史,也有的同志认为,地方志是“地方之百科全书”。我认为上述两种说法,虽然各有一定道理,但尚未突出方志的特点,如果用以指导实践,难免会造成不良后果。 认为地方志即地方史,古已有之。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就曾经说过:“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①在他看来,地方志即地方史。故他明确提出:“志属信史”,“方志乃一方之全史。”②现在持地方志即地方史观点的同志,无不引章氏之言,作为主要依据。 诚然,无论是地方志还是地方史,都应记“一方之事”,都应反映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因而两者之间,有其共同之点。但是,在注意史志共同点的同时,必须看到,它们之间,又是有着种种区别的。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11.
一、方志的文献价值方志有广狭义之分,前者在图书分类学上包括全国性的总地志,如《大元大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后者是专门记载省、府、州、县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名胜古迹……等情况的地方志,如《长安志》、《广东通志》、《莱州府志》、《永清县志》等。方志的起源可上溯至《尚书·禹贡》。有人认为方志首创于隋崔廓所纂修的《区宇图志》,实际上东汉时期袁康纂修的《越绝书》、东晋常璩纂修的《华阳国志》等都属  相似文献   

12.
“物产”广泛记载于地记、图经、谱录、地方志等历史典籍或者博物学著作中,其最早的记录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物产”至宋代成为地方志记载的固定内容,至明代形成完备的记录体例。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前身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所藏手抄本《方志物产》,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万国鼎先生组织摘抄的物产专题性资料。通过系统梳理手抄本《方志物产》研究过程中经历的纸本专题汇编资料数字素材库构建、词汇级数据语料库形成、面向服务的知识化数智平台孕育三个阶段,阐述各个阶段取得的实践成果。对在数字人文时代背景下,《方志物产》的深度利用场景进行了展望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浅淡     
我国史志的发展,自古讫今,史不绝书.根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掌管“邦国之志”的小史和“四方之志”的外史,“四方之志”即当时诸侯各国的历史:《郑志》即郑国的历史,《晋乘》即晋国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编写的《禹贡》简要记述了全国的疆域、土壤、物产、赋税、风俗等方面.汉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通史.内容丰富,体例周详.以后编写的史书,特别是官方主编的断代史,率皆以《史记》为蓝本.班固写的《汉书》更开创了地理志的完善体例.从《史》、《书》开始蝉联了后代的国史,开辟了省县的史乘,成为地方志的嚆矢.  相似文献   

14.
《大清一统志》的纂辑阎光亮清代对纂修方志极为重视,以致形成制度。清代所修方志现存六千余部,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都超过了前代。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清代在大修各地方志的基础上,又编修了《大清一统志》。它是一部较完善的全国性地方总志,为研究我国历史地理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15.
张澍居官西南期间曾编撰《续黔书》、《蜀典》、《大足县志》等三部地方志,这些方志保存了川黔地区大量稀见史料,同时也为后世西南地区的方志编修树立了典范。另外文章考证认为,"介侯"之称乃张澍之号而并非其字。  相似文献   

16.
刘咸忻是近代蜀中著名学者,在方志学研究方面造诣非凡,独树一帜。他认为地方志应“自有其精神与体例”,指出“方志者一国之史”,明确提出秉笔直书的编纂原则和广搜材、慎择材、重考材的选材主张。在方志的编纂体例方面,刘咸忻指出:应在方志中新建《事纪》一目;方志中的《地域志》应“图表”兼备;应对方志各目进行整合,并他目于《地域志》中;将方志中的《政略》改为《治者略》。  相似文献   

17.
《江苏旧方志提要》《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下简称《提要》)介绍地方志1170种,其中现存志书714种,佚志372种,存目待考84种,比《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收江苏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方志目录专书,始于清光绪间缪荃孙所编《学部方志目》,著录一千二百余种,始有公藏方志目录.民国初任凤苞聘沙彦楷、瞿宣颖编《天春园方志目》,著录一千余种,又有家藏方志目录.其后朱土嘉汇集公私藏家书目,访查国内外方志,编成《中国地方志综录》,著录七千余种,于是方志目录学兴焉.其时瞿宣颖撰《方志考稿》,而有提要之作.张维编《陇右方志考》,洪焕椿作《浙江方志考录》,又有方志考录之目.曩者我曾与朱士嘉、瞿凤起二先生谈论方志考录,非徒考书名卷数,作者版本而已;倘若注录详明,则郡邑之沿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是中华文化的特有载籍,简称“方志”,素有“一地之窗口”、“一方之全书”的美称。毫无疑问,对于了解某一地域的历史发展轨迹与未来发展趋势,地方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编修地方志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代代相袭,硕果累累,因其繁博丰赡,倍受历代学者钦赖。然而,如何才能编好无愧于当今时代、无愧于子孙后代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却是一个有待继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方志史书作为地方性的历史书写方式,在湖南史学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代以前的早期湖南地方志,在形式上主要有三国两晋时期的“郡书”、南朝“地记”和唐代“图经”,这与全国范围内方志演变的过程是一致的。宋以前的湖南方志目前仅有唐人的《南岳小录》保存完整,其他均已遗佚,仅有零文碎篇见于清人的辑佚书。通过对诸史《艺丈志》、《经籍志》以及清人辑佚书的考察,可以大致重构宋以前湖南方志史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