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沈芸 《教育导刊》2007,(12):36-37
广州市真光中学作为一所有130多年办学历史的名校.拥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及深厚的文化积淀。近年来。我校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注意深入挖掘“真光”的文化内涵和传承“真光”的办学传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真光中学作为一所有130多年办学历史的名校.拥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及深厚的文化积淀。近年来。我校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注意深入挖掘“真光”的文化内涵和传承“真光”的办学传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3.
张毅 《考试周刊》2012,(58):172-172
阳光乃宇宙能量之源,象征着光明、温暖、多彩、和谐与生机。阳光教育正是借喻阳光的这些美好特性,通过一系列以人为本的“阳光环境”打造和“阳光策略”实施,形成以“阳光”为核心的教育文化,提高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实现学校精神品位提升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内容是打造“阳光教师”、培养“阳光学生”、建设“阳光课堂”、实施“阳光管理”、形成“阳光文化”.为实现公平教育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东县实验中学以陶行知先生的“活的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文化重建。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构建生本课堂;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师生平等,建立民主课堂;在学习内容上,加强课堂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探究课堂;在人文精神上,鼓励实践,建设创新课堂,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莱芜市第二中学不仅注重发展“硬实力”.还通过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将精神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力求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努力践行“把学校办成一所让师生终生难忘的学校”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古木参天,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书声朗朗。清雅的校园如同一幅颇具岭南园林风格的画卷,绘出一片求学的乐土。无论何时来到广州市真光中学,这种感受总是如影随形。这座坐落在广州珠江河畔、白鹤洞山顶的著名学府,前身是始创于1872年的真光书院,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是岭南办学最早的学校之一。沧桑百年,桃李无言自成蹊。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真光中学人才辈出,为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现当代史上抹下了浓墨重彩:华人女政治家陈香梅、中科院女院士郑儒永、岭南著名女书画家苏华、现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等一大批杰出人士,均曾在真光中学就读。校训“乃尔世之光”,早已成为真光中学办学精髓最真切的写照。如今,发展素质教育早已是全社会的共识。然而,在高考的压力下,面对升学率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少学校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考试、背诵机器,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广州市真光中学却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一系列令人啧啧称叹的骄人成绩: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单位、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科技创新十佳学校、教育部“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推广与应用示范校”、全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广州市新课程改革样本校……这重重荣誉负载的正是真光中学自己的教育品牌。特色、文化、理念,使真光中学能始终成为广州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为此,记者走访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学特级教师、广州市真光中学校长荀万祥,请他为我们解读了真光教育品牌的塑造历程。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关键在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力的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蕴藏着一股巨大的隐性教育力量,师生正是在“崇尚美好人性,塑造完美人格.追求幸福人生”的学校文化的熏陶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科学和人文精神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的。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8,(9):8-8
《教师博览》2008年第7期刊载文章指出,中国的师生文化,并非希腊式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也并非中国古代典籍里所描绘的那么单纯美好,当今中国的师生关系是有“中国特色”的。这具体表现在讲究“礼”——除了礼貌之外,还包括“礼物”;其次表现在中国老师仍然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老学校”走上“新样态”面临着变与恒、创与袭、新与陈三个逻辑判断。真光中学通过教育改革校本化践行的方式在变化的时代之中发现恒久不变的真光教育信仰;通过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的方式在创新课程体系时继续沿袭真光传统文化;通过核心素养校本化落实的方式使新观念、新思想与真光原有的教育哲学之间达到和谐统一,完成新样态学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双创”文化具有引领研究生培养导向、激发研究生成长活力、展现研究生双创效能的重要价值。南京理工大学从壮大“双创”文化基因,提高研究生“双创”意识;融入“双创”文化要素,提升研究生“双创”能力;营造“双创”文化环境,提升研究生“双创”志趣三个方面入手,将“双创”文化融入研究生培养中。南京理工大学的经验表明要想发挥“双创”文化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高校一要凸显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和核心地位;二要优化活动组织,搭建“双创”文化平台;三要形成合力,构建研究生“双创”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第二中学是一所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学府。学校继承和发展了近300年来形成的文化育人传统,将其上升为“空气养人”的教育理念,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高度审视教育,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学校文化。这一文化像“空气”一样滋养着二中人,积极影响着他们的人生,并对构筑师生生命发展新时空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学校提出"和文化"办学理念,经过校情诊断和建构,形成精神文化体系,为生命立"魂";为呈现学校物态文化,经过动线调查研究和规划实施,为生命立"场";为实现师生价值追求,搭建师生发展平台,为生命搭"台"。在办学主张的引领下,厦外附小致力于生命关照教育,让每一个生命因教育而美好。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人的存在形态,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教育是人的特有现象,伴随人类诞生而诞生——人、文化、教育是“三位一体”同位关系。学校当着力构建人与文化互融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形态。建设以真善美为意蕴的智慧文化,涵养师生渴求大真、坚守大善、笃行大美的文化品格,乃是我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样式。  相似文献   

14.
周勇 《中国德育》2009,(5):41-44
陶行知学成回国后曾言,中国没有真正的“学”校,所有不过是“教”校,教几本固定的教科书而已,毫无学术文化方面的创造与培养。陶氏此言适合民国时期的一般学校,那些定位高的学校则不在陶氏所论之列。比如,南开中学与苏州中学便有很好的“学”,并因此形成了取向清晰、底蕴深厚的学术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刘喜彦 《中国德育》2013,(22):56-57
责任与爱是“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学校、家庭、社会都需增强责任与爱的意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传递教育的真谛。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以“家文化”为工作指南,确立了办学目标——构建学生受益、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的师生快乐成长的幸福家园。因此,学校温暖如家。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东县实验中学以陶行知先生的"活的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文化重建。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构建生本课堂;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师生平等,建立民主课堂;在学习内容上,加强课堂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探究课堂;在人文精神上,鼓励实践,建设创新课堂,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礼仪文化中称谓词语很多,如(“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家”,是自称长辈和平辈家人的谦称,如“家父”、“家母”或“家兄”等等;“舍”,则完全是谦卑的自称,即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人,如“舍弟”、“舍妹”等等;“令”,美好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公元1872年,美国人那夏理女士创立“真光”。至今“真光”一门七校,分布在穗港两地,我校是其中的一所。新中国成立后,我校于1953年改为公办中学,“文革”前创过辉煌的业绩,在广州市有一定的影响;而在“文革”后的七十年代却陷入了“困难完中”的困境。1985年,伴随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校将高中部改办旅游职业高中;1998年,我校复办普通完中,并复名长堤真光中学。新形势下,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再创百年老校的辉煌?经过一番学习和思考,我们逐步确立了“自强激励,文化立校”的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深入学习实践邓小平教育理论,增创广州教育发展新优势,全面推进广州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实现负担合理、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结合对学校的教育现状分析,确定真光中学跨世纪的发展目标为:用两个五年时间,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学校。 一、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有利条件 自真光中学复名以来,我们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真谛,弘扬“崇实求真”的校训精神,树立“让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体验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与自学能力。【设计理念】 1.没问题就有问题,有问题就没问题。 2.“自学不一定能成才,但成才一定要自学”。 3.有文化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 (教材观:关注人的和谐发展;师生观:关注师生互动;学习观:自主探究;教学观: 关注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