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寒信峡"水菩萨"庙会灯彩民俗体育活动是有着优秀民间文化内涵的民间仪式性体育展演,这类民间仪式性体育展演,是乡村社会强化、约束民众行为的重要手段;是乡村社会权威的主要载体,是"草根力量"的自我价值体现;是乡村社交活动的重要媒介;是乡村人文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补充.对构建和谐乡村,促进乡村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隐藏着静态文化"生——死"二元对立结构,这种二元结构转换中既包含了人类繁衍生息生命延续之"生、死"转换,也包含了人类食物生长与环境条件之"生、死"的转换。赣南客家乡村治理结构形式正是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信仰——仪式""权力——文化""礼仪——道德""观念——价值"的动态结构方式,这种动态的文化治理结构功能关系,对乡村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是赣南客家地区乡村治理的重要乡土文化资源。同时,乡村民俗体育也因此在长期的动态演变中得到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挖掘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在社会协同治理中的功能,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作用.详细分析了社会治理理论的提出背景,社会治理评价体系,社会协同治理理论框架,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功能与特征,提出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能从健身健心、教育、旅游、经济、文化体系及群众交流等方面协同社会治理,为国家最终达到善治这一目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等方法,从生活生产、庙会祭祀、娱乐休闲、节日节庆等方面,对绍兴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进行详细的整理,并阐述了绍兴民俗体育文化的普遍性和独特性特征,以及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宗教学、史学和民俗体育文化学有机结合,通过分析古奥运宗教信仰起源,以及妈祖祭祀、庙会和节庆活动中所表现出民俗体育文化元素的现象,探讨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的形成,揭示出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莫里斯·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和保罗·康纳顿的社会记忆理论进行梳理,认为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应该关注当下,依靠我国民俗主体的集体记忆,强调权力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重视仪式和身体实践。唯有如此,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才能走出困境,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俗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传承民族精神、构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民俗体育融入高校学校体育的价值,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了民俗体育融入高校学校体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6):120-123
通过分析城镇化进程对民俗体育的影响,揭示了民俗体育存在发展战略困境,城镇化进程中市民生活方式变更对民俗体育带来冲击,以及民俗体育存在文化危机和传承人危机.最后,在国家、地方政府、社会、自身组织和学校等5个层面对民俗体育的发展出路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是在赣南这一特定的时空内发生的,民俗体育文化现象的总和.每一个民族都要坚持自己民族文化模式的独特性,才能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当今社会大变革时期,转型传承和发展客家民俗体育不可或缺.当前,客家民俗体育存在生存环境改变、功能转化、意识淡化、传承人老化、传承经费不足和管理机制不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抓住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契机,明确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的地位、完善内涵、实现功能转换、培养竞争意识、构建发展规划、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构建多元发展模式推动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俗活动是仪式音乐赖以生存的土壤,在浙东传统礼俗仪式中,民众世代遵循固有的以锣鼓为主导的用乐方式。庙会社火、祠堂祭祖、迎神赛会、节日灯会、祭海谢洋、舞龙耍狮等民俗活动及音声技艺表演中,锣鼓不可或缺。锣鼓音声与礼俗仪式共生互动,是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民俗文化景观,也是浙东锣鼓成为民间仪式音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概括当今开发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对策,挖掘发现并解决当今民俗体育问题,促使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彰显活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面临生存环境改变、人才流失、场地破坏、外来体育冲击、社会风俗转变等困境。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展民俗体育旅游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良好城镇文化的塑造,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层面给予法律、政策、制度支持,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成立相关的民俗体育组织、扶持民俗体育传承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加大对民俗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等策略,推进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比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洛和皖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俗体育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民俗体育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一定的迁移性,人口流动为民俗体育的迁移提供了难得的载体,各民族之间文化的融合为民俗体育的迁移提供一定的社会基础,而且这种迁移具有文化迁移的特点,即从文化的高位向文化的低位迁移,同时这种迁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研究和总结民俗体育的迁移特点及规律有助于现阶段我国民俗体育的保护和发展,并为我国民俗体育对外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莆田学院学报》2019,(2):104-108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民俗体育文化交流的视角,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路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闽台民俗体育文化交流存在着人文优势、"五缘"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过往闽台民俗体育文化主要是通过信仰文化、亲缘文化和民俗体育赛事途径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交流路径的建议,为提高闽台民俗体育文化交流层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主要运用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裕固族聚居区民俗体育文化的演进与发展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裕固族民俗体育赛马、摔跤、射箭、拉爬牛、顶杠子、拔腰、拔棍等在裕固族聚居区生存状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渐由"生活性"游艺性"娱乐性"的民俗体育活动向"观赏性"表演性"竞技性"的传统体育发展,反映了人口较少的裕固族民俗体育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传承和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大背景出发,以全民健身和四体会的召开为契机,通过对安徽省民俗体育现状的研究、分析,探索出适合安徽省民俗体育发展的战略思路.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调发展的科学化;提升民俗体育的现代性;在突出文化价值的前提下,适度开发经济价值;在继承中发展民俗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等新的语境下,有着浓郁乡土情结的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契机,而民俗体育的发展又是新的文化语境形成的现实需要。在新语境下应通过把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放在首位,对民俗体育传承人要准确把握;民俗体育产业化要适度并本着"人无我有"的原则进行;有意识地扩展民俗体育文化空间等策略来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地调研访谈陇东南地区的乡村民俗体育并从不同角度分类,剖析其存在的原因和现状,发现民俗化的体育活动曾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社会调节和治理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活动整体上有弱化消退的趋势;从重新发挥这些活动的社会作用角度出发廖提建议,期待它们能以新"面目"延续.  相似文献   

19.
道教从诞生之日起便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成为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也受到了道教仪式、义理等的影响,它们之间不断地相互影响与融合。崂山道教对当地的节庆民俗、庙会民俗以及民间文学艺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崂山道教民俗的世代传承,反映了其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南省民俗体育文化的现状分析,发现河南省对民俗体育文化重视不够,保护开发不到位。下一步要加大宣传力度,进行重点保护开发,使民俗体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对民俗体育文化进行影视开发,使民俗体育走上银幕、走进学生的体育课堂,开发民俗体育旅游项目,普及民俗体育文化,做大做强河南省民俗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