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西方“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我国残疾人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现状,提出残疾人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几种模式:特殊学校—工作模式、特殊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模式、特殊学校—双元培训体系—工作模式、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工作模式等。希望它能对我国残疾人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学校内涵发展的三个关键词是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育品质、学校特色发展。教育科研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改变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质。学校教育科研定位学校特色发展只能在学校文化传承中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也在于学校文化的重建和完善;一个学校的发展既是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也是在学校文化继承与创  相似文献   

3.
教师继续教育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学校—企业—基地三位一体开展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应充分认识学校—企业—基地三位一体继续教育的特点,深入挖掘教育内容,不断优化实施方案与评价机制,积极推动高职院校教师学校—企业—基地继续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构建建筑装饰专业校企互利双赢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良性供求关系,需将原有的"学校—企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化为"学校—企业—学校"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体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下学校文化建设出现"外显"与"内涵""两张皮"的现象,审视学校文化建设的校长角色与教师角色。探索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三步走模式:解读学校文化背景—构建学校文化体系—设计学校文化实施路径,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办好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6.
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是从关注学校局部工作到注重学校的整体特色风貌,是学校从变革的初步阶段转型为成熟阶段.学校文化是从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的核心,它既具有文化的一般共性,体现了学校的共同育人价值观,也展现了学校的独特性.从学校文化结构的三层次出发可构建学校特色结构——精神风貌、运行管理制度和物质活动,将隐性的学校文化转化为显性的指标,有利于学校厘清学校特色的层次及关系,为学校特色建设的自主实施、评估、调整打下基础.学校文化的建构过程就是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学校应当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沿"顶层设计—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经验提炼—特色学校"这两条路径进行特色学校创建实践.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的运行机制包括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运行机制,内部运行机制包括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情境分析、制定目标、编制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的解释与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与修订等六个环节;外部运行机制包括校际之间的合作、专家—学校合作、研究机构—学校之间合作、地方政府(包括教育机构)—学校合作、公共服务机构—学校合作、家长(家庭)—学校合作、社区—学校合作等几个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外部运行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家长如何帮助儿童提高媒介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家庭、学校(包括幼儿园,以下同)、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被认为是影响少年儿童成长的“四大影响源”。根据各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其结构程式依次排列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而今发现,这一影响因素的结构次序已改变为“大众传媒—同辈群体—学校—家庭”的程式。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实施的根基,在当地贫困农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也为优化贫困区农业供给侧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实是,在适应贫困区农业现代化—县域经济增长—以城带乡—全面小康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并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面向贫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课程设置和农业职业技术教师几乎为零。因此,加快建立以技术中心、创业中心、市场信息中心、学校农场为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的体系,重点落实种—养—加—售等专业实训课程,以本土化的人力资本建构种—养—加—售等农业职业技术教师队伍,是中等职业学校落实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之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财政职工大学于198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并报经国家教委同意试办,1985年正式招生。1992年7月1日起,学校校址由泰安市——山东省财校迁至济南市——山东财政学院继续办学。学校由山东省财政厅厅长黄可华任名誉校长,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孙肇琨任校长,学校机构建全,并建立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学校实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起构成了理解民国教育的重要维度。目前学界对民国时期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研究并不深入。民国时期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竞争与共生并存的关系。这种竞争与共生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强竞争—弱共生阶段(1912—1928年)、弱竞争—强共生阶段(1928—1936年)、强竞争—强共生阶段(1936—1939年)以及弱竞争—弱共生阶段(1939—1949年)。民国时期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关系的变迁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王晓俊 《考试周刊》2013,(38):179-179
中学生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中学法制教育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和加大学校法制教育力度,是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洪明 《中国教师》2009,(5):49-51
<正>未来学校到底是什么样子,优质示范学校究竟要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这是每位关心教育的人士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北京十一学校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经验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培养—研究型学校"构想,并积极开展实践。所谓"培养—研究型学校"就是在总结目前学校发展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就高校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及管理对象进行分析,认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三个主体,从而以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模式对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与机制创新进行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章守玉(1897—1985年),字君瑜,江苏苏州人,著名园艺学家、园艺教育家,我国近代花卉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苏州园林艺术。1915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1918—1922年在日本千叶高等园艺学校学习造园及花卉园艺技术,1922—1928年任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厦门集美农业学校教员,1928—1937年任中山陵园艺股技师。自1939年至1970年,  相似文献   

16.
英国中小学学校治理董事会作为参与学校治理的关键主体,以及学校—政府—家庭—社会多方的统合组织,一直在学校发展改进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完善的运作模式及所具有的民主性、合法性、公平性、公开性、责任性、效能性、回应性七个善治特征,对我国中小学校务委员会等学校治理机构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建立学校治理委员会加强组织化,通过提升治理主体能力凸显专业化,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和制度体系保障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薄弱学校的存在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制约着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了从根本上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的变革,教育行政部门协同高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合作,参与到改进农村薄弱学校的进程中。"U—A—S"合作是一项由大学(University)、教育行政部门(Administration)及中小学(School)三方共同参与的新型合作项目。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教育厅与农村薄弱学校通过文化重构、考核和激励措施,实现了U—A—S合作的长期有效性,从而促进农村薄弱学校实现自身变革,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校讯通"系统正如其名,校—学校,讯—讯息,通—沟通,是一个实现老师、家长、学生三方交流的平台,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老师、家长、学生的信息互通,达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为学校、家长和老师共同培养孩子提供了很好的方式,拉近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距离,有助于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新教育网络。用好校讯通,做好感情交流班主任是学校中最小的"官",工作复杂而又繁琐,卖  相似文献   

19.
古翠凤 《教育探索》2012,(10):16-17
我国基础教育委托代理关系中受教育者是最终委托人,教育者是最终代理人。在这之间存在"受教育者—学校投资者—学校—基础教育管理者"这样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其中任何一环都是其相邻的更靠近最终委托人的代理人。基础教育管理者对于其他环节主体负有管理基础教育活动和管理学校的直接责任。  相似文献   

20.
3C模式:高职教育校企联合培养方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3C模式,探索一个由学校理论学习—企业专业实践—学校回炉再造的人才培养链条,构建学校与产业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协调、课本与市场相统一的高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