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的课堂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课堂的讲授一直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创设一个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和谐交流、双向互动的生态课堂,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头戏”,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师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课堂教学气氛的协调性的“四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建设思政“新课堂”应聚焦两个关键要素:思政课与思政教师。“新课堂”之所以“新”就在于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去呈现,思政课与思政教师联动共进才能实现课堂的真正创新。沈阳市沈北新区教育局从“学思践悟”四个维度,通过思政课与思政教师联动,提升思政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的敏感力、示范力、施教力。  相似文献   

3.
生态化教学视角下如何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和谐课堂,要真正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在两个主体的和谐发展中构建和谐课堂;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营造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使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课堂氛围、教学环境等要素间处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的状态,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自教育部提出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要求后,各高校纷纷对课堂教学作出一系列改革与探索,高校思政课是改革课程之一。高校思政课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授课方式单一、理论灌输为主,教师唱主角、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不足。由此,在高校思政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模式,能够做到教师讲解与学生学习相结合,改变授课方式单一状况;师生互动频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得益彰。在高校思政课中,可以从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师生交流3个方面去构建对分课堂的教学流程。通过在高校思政课中采取对分课堂模式,最终取得学生的“三率”改善、师生的获得感显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必须聚焦教学改革创新,构建课堂教学因子绿色协调、互动生成、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以课堂教学的生态美赋能思政课教学。为此,必须正确认识思政课生态课堂的内涵与特征,准确把握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积极从四个方面推进生态课堂的实践构建:构建价值生态场,实现价值引领;巧设问题生态链,坚持问题导向;创造思维生态园,聚焦思维激活;营造人文生态圈,促进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政课朝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维系自身教育正义、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与达成“立德树人”根本追求是当下高校思政课亟需破解的三重常见难题。高校思政课可以通过革新师生共同体建构原则分别予以应对。依循“承认”原则,师生通过在爱、权利与成就3个领域建立起承认关系,可防范思政教育场域中不义现象的萌生。依循“对话”原则,师生通过规范的主体间课堂语言互动共主课堂、共享视域、共筑信念,可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循“共鸣”原则,师生通过聆听与回应世界与彼此来祛除育人活动中的“全面掌控”思维,可有效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提升中等专业学校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既是教育界热议的重点话题,也是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的重要抓手。中等专业学校思政课教师应追求思政课堂的有用、有趣、有效,达成“三有”课堂教学目标。“三有”思政课堂通过优化教学策略,让思政课堂“有用”;通过激趣教学,让思政课堂“有趣”;通过融入实践展示,让思政课堂“有效”。“三有合一”,可以有力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课程思政是构建培养德技双馨的高水平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势在必行。思政内容只有搭配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创新教学方法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立足岗位,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以“互联网 ”教育为契机,借助微信平台慕课堂,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将预习任务清单通过微信慕课堂发布,学生端接收任务清单、查阅资料,完成预习任务;课中通过选人、抢答、分享展示,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岗位体验等环节参与互动;课后完成慕课堂发布的练习测验及拓展任务,以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职思政课要依托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规律,围绕备课、上课、课后思考三个经典环节,展开从具象到抽象的材料选取、从感性到理性的课堂设计以及从片段到系统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思政课师生双向互动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课程教学进头脑。通过材料选取、课堂设计、自主学习三个环节的互动与配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高职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行动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榜样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具有内在耦合性,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更加可感、可知、可学。高校在推动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中,需进一步重视学生榜样在思政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加强学生榜样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学生榜样进思政课堂的实践机制、创新学生榜样进思政课堂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1.
“民主平等、和谐参与”教学理念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课课堂教学艺术的源泉,“互动、反思、分享”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心理健康课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师生间的教学共振可缔造出心理健康课“教学合一”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理应成为“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阵地。笔者将“二十大”精神融入“唯美思政课堂”,充分发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赋予“唯美思政课堂”信仰力、注入唯美思政课堂生命力、促进学生“知信行”的转化力,从而让课堂“立”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办好思政课首要关键在课堂。课堂生态建设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新思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由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组成。优质的课堂生态具有调整优化、疏通引导、文化滋养和可持续发展等功能和特点,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存在生态主体间关系相对失衡、课堂内外部环境非生态化问题,应积极以“共建”优化“关系”,打造共建式课堂生态范式;提高教师“生态素养”,激发课堂活力;回归育人本质,建立融洽和谐的课堂生态文化,着力构建高校思政课优质的课堂生态,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结合高校思政课新教材进课堂两年多来存在的若干问题,文章指出无忧患就无和谐,无质量就无和谐,无改革就无和谐的教学理念,强调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将和谐理念渗透教学全过程,转化不和谐因素,不断推进高校思政课的和谐教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程数字化生态课堂是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要素数字化为驱动,以多维互动为赋能,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利用,形成的精准、灵活、有效的新型思政课堂治理模式。高职思政课程的数字化生态课堂建设面临教师课堂理念转变迟滞、学生课堂良性互动缺失、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课堂环境封闭沉闷等现实问题。思政课程数字化生态课堂由教师、学生、内容、手段、方法、环境、评价七个基本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通过数字化实现多途径、多样态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思政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多维互动生态系统。“大思政课”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的高职思政课程需要将生态课堂的核心要素进行有机统一,处理好课堂与理念的数字化融合、教师与学生的数字化适应、课堂与生活的数字化结合、课堂与环境的数字化互动,形成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思政课的评价指标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思政课评价具有多方面的必要与可行性,它是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通过CIPP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将思政课评价指标构建为教学大纲指标、教学进度表指标、教师教案指标、课堂教学指标、课程考核指标等.基于思政课堂的实际问题,高校要营造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政课课堂氛围,加强对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重视程度,倡导多样化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方法,为思政课的开发与评价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铸魂育人的责任主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思政课教师要系统掌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和精神实质,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站在思政课全局的高度,明晰每门思政课的功能和定位,选准选好二十大报告与各门思政课的结合点,形成合力;创新教法,在“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上狠下功夫,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高校要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需要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思政课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建设形成思政课的良好生态。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政课生态,提升教学质量是本体圈层,加强顶层设计是基础圈层,营造良好氛围是条件圈层,提升服务水平是保障圈层。在构建高校思政课良好生态的过程中,要树立“大思政课”的系统观念,坚持“跳出课堂看教学”的辩证思维,贯彻“围绕教学抓落实”的战略举措,切实解决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落实中央要求不力、课堂监管流于形式、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不畅、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其他课堂不能与思政课堂形成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落实高校思政课“05方案”,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和策略,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拆墙搭桥”、开放互动的思政课教学理念正越来越成为共识。由主讲教师把握课程主线、聘请其他学科专家担当嘉宾教师以联袂访谈形式讲授课程重点专题、实体课堂和虚拟课堂师生互动的新颖教学组织形式能使高校思政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范式创新。“大思政课”的出场既遵循了课程发展规律、回应了思政课的现实挑战,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最新动力。相比传统思政课、“课程思政”和“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在育人理念上的视野格局更加宏大,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利于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要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和思政全课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使“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