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观念的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国际推广决不只是推广和传播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应当是以汉语为载体,以教学为媒介,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把汉语与中华文化一起推向世界。这需要我们建立国际文化观念和跨文化交流意识。但目前,在学界已形成的文化理念——包括"交际文化"论、"文化定型"论、"文化依附"论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这一巨大的文化事业的要求,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研究需要进行文化观念的转型。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突破狭隘的"交际文化"观念,建立国际文化的大视野;第二,突破"文化定型"观念,以克服跨文化理解的障碍;第三,变"文化依附"为"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2.
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课堂多元文化共生格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共生共荣的习惯性心态,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而学习者族群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合理布局与引渡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提高其国家认同水平. 相比汉语文等科目,作为第三方语言的英语课更容易营造相对"中立"的文化共生氛围. 尽管如此,在教师的语言立场和民、汉、英三种文化的权重设计等方面仍然要注意避免"说教"、"教化"乃至将他们"汉化"的嫌疑,以免激发民族学生潜在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文化内涵,笔者通过举例,从“汉语和英语中‘红’共有的文化内涵”、“汉语和英语中‘红’相反的文化内涵”、“汉语和英语中‘红’独有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相似与不同的文化内涵,为能更好地理解、运用英汉颜色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习观念与英语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观念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阅读性质和目的”、“阅读策略”、“教师作用”和“学生角色”等方面调查了学生对学习大学英语阅读课持有的观念。调查发现,尽管多数学生对阅读的性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也知道应该使用的相应策略,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师和教学持有传统观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文化市场中出现的“清宫文化热”现象,重点叙述了2005年清宫文化由“戏说”到“正说”的转变。在勾勒普通大众、专家学者对“正说”“戏说”看法与评价的同时,挖掘“清宫文化热”之所以出现的背后原因,阐明“清宫文化热”对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评述"补缺假说",认为外语学习需要合适的语境,语言和语境是个统一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语境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和制约很大,要克服"汉语式英语"和"哑吧英语",就必须重视和发挥语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英语普及的趋势有目共睹。正当英语发挥积极社会作用的同时,英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的“语言霸权”特征和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华本土语言和民族文化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如何顺应“全球化”,保护“本土化”,正确看待英语普及的现象,寻求语言与文化的和谐统一,成为英语教学界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对"心"和"heart"作了比较与对比,并对不同语境下"心"的英译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两个在翻译文化词语时供参考的基本方法:寻求合适的对应词和使用融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反复能强有力地表现情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格。关于反复辞格的分类、修辞效果等问题,迄今在国内有一些 不同的观点。作者从该辞格的分类、修辞效果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言中都有大量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它们大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修辞上有褒有贬。本文主要围绕蝙蝠、猫头鹰、牛、熊四词为例,对它们在英汉翻译中字面意义相同、文化内涵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会话的礼貌原则及“惠”和“损”的概念和具体的礼貌准则,以及相关的言语行为,比较分析了英汉文化背景下的某些礼貌现象。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论越来越多地渗透到英语教学的改革思路之中.海德格尔的"语言与存在"学说,犹如一颗精神文化原子,摧毁了"语言符号说"的独霸权利.语言在存在的家园中得到了复活,语言论美学的转向也为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开拓新的天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拟从三个方面探究英语语言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的理论基础和课堂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不是中国":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作家通过中国题材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包含着三重意义:关于异域的知识;本土的文化心理;本土与异域的关系.对英国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地理空间存在意义上的国家,不如说是他们想象描述的一个神话,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感和素材.不管他们以何种途径来认识中国,从何种角度来观察中国,用何种心态来评价中国,都无一例外地把中国视为与自身相异的"他者",倾向于把中国想象为与西方不同的"文化构想物".中国对于英国作家的价值,是作为一个"他者"的价值,而不是自身存在的价值.套用萨义德那句"东方不是东方"的名言,英国文学里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同样可看作是"中国不是中国".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教学要讲究策略,策略的实施则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本文讨论了跨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性别差异,也就是英语学习在男女学生身上所呈现的不同。如何把跨文化交际学与"因性施教"很好的结合起来,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英语习语往往有着极强的文化特色,如何合理地把它们翻译成汉语,决非易事。本文试图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引入习语翻译中,认为其比较适用于两种习语的翻译:1)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吻合;2)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表达形式不同,但所承栽的信息量基本相同。两者互译,能达到奈达所说的功能对等,既源语读者与译语读者反应完全或基本一致。但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文化习语尤其是具有标志性文化习语时。也有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汉英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属,在交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中词义内涵不尽相同.文章选择红与黑两个汉英颜色词为代表,对其语义内涵及其产生差异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归纳,提出了学习、使用汉英颜色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为了培养这方面人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必须以"培养学以致用的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确保学生所学专业英语知识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徽商的消费生活内容非常丰富,受中国传统的"四民"观及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的娱乐休闲消费、社会公益消费、文化教育消费都体现了其消费生活的儒雅性.徽商消费生活的儒雅性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创造了商业和文化教育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如果不重视传授文化知识,必然会引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以Schumann的"文化导入"和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为理论依据,探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导入与输出,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跨文化知识的输入积累,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郭沫若新诗的艺术风格,论甚众,莫衷一是。郭沫若诗歌艺术风格受其艺术个性、诗歌主张、化修养及所处时代思潮的影响,其诗的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挥洒自如,其情感方式为“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两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