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高教育者自身创新力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当务之急首先,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者创新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过程,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能动的、创造性再现。教育者为了把握教育对象思想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需要,在观念中分解、加工和改造对象,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抽象方法,塑造出教育对象未来的理想形态和功能。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劳动汗水凝结的过程,即价值创造过程,产出的主要是精神产品,即受教育者认知能力和思想觉悟的提高,练兵打仗的热情的高涨。其本质就是教育者在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性,但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却是人的一些基本行为方式,只不过是被用于教育的目的。作为人类劳动的一种,教育也是一个制造产品的过程,只是由于要制造的产品是具有一定素质的人,所以制造过程也具有独特的性质。在工程的视野下,我们会发现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制造行为,它们分别是告知、纠正和示范。这三者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劳动过程几乎就是这三种核心行为的循环往复。受教育者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被制造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可以是以教书育人为本质内容,以教育服务消费品为劳动产品,通过教育市场与社会各界和家庭交换,以获取价值补偿的新兴的第三产业。教育产业的开发或教育市场的拓展,就是对更适合各阶层各方面要求的教育选择机会的挖掘。而教育经营就是通过教育选择机会的提供,去换取教育劳动价值补偿,并从中获取可供教育有效发展与提高之利润的特定社会行为。这一全新的理论视野,只能是在确立教育产业地位后所  相似文献   

4.
劳动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劳动过程中人的劳动行为的一门边缘科学,它通过劳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来解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社会学问题,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社会学与各门劳动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它们各有自己的研究侧面,并使用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因而又各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学校内部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者的素质,调整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改进教育过程;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鉴定学习成绩的高低,更重要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学习潜力,为学生接受终身教育、实现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学校内部教育评价的功能应以导向、激励、调控等教育功能为主,以鉴定功能为辅.……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产品不仅不归劳动者所属,反而成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凌驾于劳动者之上来支配、统治劳动者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劳动主体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类本质以及主体间关系相异化。深入解读异化劳动的实质内涵并探究其理论根源,对全面把握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劳动的育人价值被忽视的部分原因是劳动主客体地位发生颠倒,导致劳动者地位弱势、劳动精神式微和劳动观念模糊。基于异化劳动理论视角,剖析劳动的异化现象,把握劳动的育人导向,以“塑造劳动休闲观”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以“深化劳动价值观”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以“构建交往实践观”化解劳动者的交往困境,以“树立体面劳动观”增强劳动者的劳动认同。  相似文献   

7.
教育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享受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首先,教育是教育者的一种享受。教育是教育者的主动行为,其主动性表现为教育者的劳动和奉献的自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因为渗透了教育者的心血,体现了教育者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蕴藏了无穷的乐趣,使教育者本人从中享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8.
(一) 对于教育价值问题,西方的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作出了不同的解决。马克思在他的劳动价值学说中,从两种角度给出了对教育价值问题的处理。一种是,把教育价值认作是复杂劳动的形成基础,从而通过复杂劳动倍化为简单劳动的计算过程,计入产品价值,最终分成工资和剩余价值(利润)两股流出;另一种是,把工资分成生存资金和发展资金两部分,前者用于劳动力的再生产,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存需要;后者用于教育价值的保持和增益,满足劳动者的精神生活需要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需要。显然,在马克思那里,教育价值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劳动,它得以物化在产品上,并参与价值的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9.
自我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正确地认识自我,在此基础上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并能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出正确评价的一种教育方法。完整的教育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的,  相似文献   

10.
引导儿童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围绕劳动是(像)什么、劳动者是(像)什么等问题创作隐喻,以求通过这些隐喻来揭示儿童关于劳动价值、劳动者形象等问题的劳动观现状。通过对儿童相关认识的分析,提出劳动教育要以“自成目的”置换“成果目的”、以“多样劳动”超越“体力劳动”、以“实践主体”摒弃“旁观之人”。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表现:教育者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教育劳动过程的异化;受教育者处于某种程度的异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和对象的异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过程的异化。造成异化的主要原因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策在教育领域中的表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观念冲击在教育领域里面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复归之路:教育者、受教育者向自身的复归,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过程的复归。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宝库,其重视劳动之于人的生存价值、关注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劳动的育人功能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等,是劳动教育的丰富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支撑和动力支持,在劳动教育中具有劳动精神认同、劳动道德教化和劳动行为引领价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价值,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价值实现问题,既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劳动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举措,对于培养新时代劳动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新变化、理论创新和教育者内在素质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主要受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理念的深化与更新、教育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育对象的认识与把握、独特人格素质的提高与完善等变量影响;在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坚持指导思想一元性和尊重价值多元性、促进教育理念国际性和坚守教育实践民族性、加强理论指导创新性和重视条件保障务实性以及把握“认识自我”基础性和实现“凸现、自我”价值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自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问世以来,人们往往由于对之教条式的理解,认为惟有人类劳动人才创造或形成商品的价值,其他相关的一些生产要素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只是提供一定的必要条件以及把其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劳动产品上面,并不能创造新的价值。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实践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检验为标准,拓宽视里,更新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育中的“自然后果”法,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让幼儿体验到自己行为所导致的自然后果,根据幼儿对这种后果的回应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劳动是一切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不同社会制度或不同的经济关系下,劳动者的劳动动因(或称动机)是根本不同的。劳动者劳动的不同动因通过劳动者对劳动的不同态度,即劳动者对劳动道德意义的理解、认识以及基于对劳动的认识,劳动者个人在对社会对他人履行各种劳动义务的方式和行为中体现出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或不同的经济关系中,劳动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劳动态度,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劳动合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文章以劳动合同法的最新规定为依据.就试用期内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便于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能够认识和理解试用期的相关法律政策,更好的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8.
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赵豫林,李献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就是爱国观念、爱国情感、爱国行为的矛盾运动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动态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传授给青年学生,学生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进行选择、消化和吸...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劳动态度?这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德育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所谓劳动态度,指的是人们从事劳动的动机及其在劳动中的行为价值,即人们对劳动的认识和以此为指导所采取的行动。劳动态度是劳动道德的主要内容,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首要问题。由于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生产关系的多层次性,经济成份的多样性和劳动者思想觉悟的差异性,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同时树立诚实劳动、共产主义劳动和自由劳动三种态度,以便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劳动合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通过分析最新规定法律的有关依据,对试用期内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便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认识和理解试用期的相关法律政策,更好的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