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借助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构建适应“四新”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其涵盖了系统的主体和构成要素、位置与边界、结构与关联、活动与功能等基本要素。从系统构成的不同要素入手,分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多维目标体系建设“、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全程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和数智技术赋能的一体化教学平台建设等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引入我国传统哲学智慧“道法术器势”的理论框架及其辩证关系,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实践路径: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之“道”,强化多维融合的生态体系之“法”,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之“术”,实现实践平台一体化融合之“器”,营造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生态系统之“势”。  相似文献   

2.
创新范式从传统闭合式创新走向开放式创新并正在向"开放式创新2.0"范式转型。与此同时,知识生产范式已由模式1走向模式2并正在向模式3转型。大学-政府-产业-公民社会"四重螺旋"一方面为模式3知识生产提供了适应性情景,另一方面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模式选择。根据核心行为主体不同,"四重螺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表现为"三重螺旋+用户""以企业为中心""以公共部门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四种可选模式,并通过四条路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大学创新教育及目前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 ,研究创新思维、讨论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 ,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产业界和政府的热门话题。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的前夜 ,信息化、国际化遍及全球。依托高科技 ,不断开发并向市场推出创新的、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 ,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最关键的要素。知识经济的本质 ,其实就是“创新”。它对“创新”的要求有其不同于工业经济社会的特点 ,即要求由“一次性创新”转变为“连续性创新”,由“单个创新”转变为“系列创新”,由“个别专家创新”转变为“全员集体创新”。因此 ,在 2 1世纪 ,不论企业、机关、学校等 ,都要求…  相似文献   

4.
政府职能创新是社会创新的表率。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有一个创新型、服务型的政府。为此要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政府工作基本观念创新。政府职能的创新同时也需要管理机制的创新来保证。  相似文献   

5.
张红伟 《新疆教育》2012,(13):80-81
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引领产业创新超越发展,控制产业“主导权”,夺取国际“话语权”,占领产业制高点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我国企业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一些具体设想,为政府和企业等有关方面尽快采取必要措施,快速提升产业竞争能力提供借鏊,.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推动下,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校持续变革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理念、模式结构、机制路径。高校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是实现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基于组织变革理论,使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8所典型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进行案例分析,提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研究发现,高校在适应、选择与发展三个阶段分别实施能力适配策略、行动引导策略、环境触发策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发展。最后,本文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优化举措,包括基于双创能力成熟度分析开发动态教学方案,以行动学习为导向开展沉浸式创新创业实践,构筑共生、互生、再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建设什么样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来自中外4个国家8所典型高校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理想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应涵盖目标理念、领导机制、组织机构等10个关键要素,具备3个分系统,即操作系统、组织系统和支撑系统;应体现“三化特征”,即专业化、一体化及实效化;应把握好“四因经验”,即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和形式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整合建构而成囊括的“三系统·十要素”系统结构、“三化”生态特征和“四因”建设经验三大维度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三维一体”理想样态模型,以此更立体、更生动地呈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想结构关系及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与卓越应用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互动关系。通过探讨和构建基于卓越应用人才培养计划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现"高校引导、企业深度介入、学生受益"三方共赢的结果。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施项目教学法,突出"亲产业"的教育思想和特色,构建政府、社会、高校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学的制度创新必须处理好“有为”与“无为”、“求真”与“向善”、“规范”与“限度”等问题,以破解现代大学发展的瓶颈,进而厘清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确立大学章程、完善委员会制度、健全学术评审体系、和谐组织文化、合理配置资源等,实现现代大学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为此,高校应增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新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校与政府、企业联合创建交流互动平台,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11.
清中叶以来,苏州评弹组织形态的革新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见证。行会组织的立与破,归结于评弹市场的分配与占有;评弹改进协会的存与废,则是新生政权文化管理政策改变的反映;体制化评弹团的得与失,更多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新建后的制度探索与困境。可以说,评弹行业的现代化转型在三个阶段的前后更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但转型远未结束,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2.
创新使江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快速腾飞.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先导,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保障.要保持持续、旺盛的竞争力,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加大技术创新的速度和力度,以支持技术创新快速、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常熟市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内容单一化,且服务的市场化运作动力不足;为老服务队伍建设不足,且服务的专业化难以保障;各镇地域分布广且散,监督管理工作力度有限。为此,建议今后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导向,实现供需适配,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宣传,多渠道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民生工程深入民心;扩大居家养老的受益面,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使服务落到实处;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升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常熟理工学院基于学校定位,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校企合作”、“中外合作”等实验项目,构建了包括观念、运行、支撑三个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框架,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幸福感”、“幸福指数”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被频繁提及的话题。常熟在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常熟”、“魅力常熟”的进程中,也将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为目标。通过对常熟市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十二个方面进行一次全方位多维度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调研分析。了解常熟市民真实的生活状况,探究经济发展与市民幸福感的关系,厘清影响市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为构建“和谐常熟”、“魅力常熟”提供政府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工科院校机械专业机械创新设计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开展机械创新设计教学的迫切性,结合我校机电工程系的实际,介绍了常熟理工学院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地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是全国经济大省,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但全省品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其经济地位极不相称。其主要原因在于江苏省经济过度依赖外资和外贸,忽视了本土企业和品牌的培育与发展。品牌经济实力不强,对于江苏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升级与转型、总体经济竞争力的提升都是不利的。因此,江苏省需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视本土企业和品牌的发展、转变企业家经营理念等方面着手推动区域品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常熟话与普通话差异较大。本文分析了常熟话基础音系,并找出了常熟话与普通话声韵调对应关系和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从市级层面、镇级层面和村级层面对常熟市全民健身工程设施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全民健身设施已经为常熟市全民健身运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常熟市通过多方面的建设与推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常熟市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为了提高全国性英语考试中考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使其在写作部分获得高分,各大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英语作文范文书籍。这对广大考生来说,确实大有裨益。不过,在一些作文范文中,原作者或太注重文章的内容,而忽视了英语中相关词汇和语法的正确用法,造成了表达层面的许许多多错误,其中动词混淆用法比较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大量实例,分析造成动词混淆用法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正确搭配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