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外反垄断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VD专利案给中国DVD企业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对于国外这种联营式的专利垄断行为,中国企业难以利用本国的法律来维权。因此文章从欧盟的反垄断法、美国反托拉斯法以及WTO的竞争政策三个方面着手,讨论了垄断行为的规制方法。同时对于中国制定反垄断法的必要性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内外的形式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反垄断法的送审稿的内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为维持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我国于2008年出台《反垄断法》,以期通过该法规范市场结构和市场主体行为。实践证明,这部法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反垄断法》在私人执行制度方面规定得比较模糊,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使反垄断法执法力度不足。因此,必须从反垄断法私人执行主体、程序、赔偿等方面着手,建立切实可操作的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提高《反垄断法》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维持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我国于2008年出台《反垄断法》,以期通过该法规范市场结构和市场主体行为。实践证明,这部法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反垄断法》在私人执行制度方面规定得比较模糊,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使反垄断法执法力度不足。因此,必须从反垄断法私人执行主体、程序、赔偿等方面着手,建立切实可操作的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提高《反垄断法》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行政性垄断行为源于行政权力的滥用,是我国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的顽疾,但我国理论界和司法界对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是否应当对行政性垄断行为作出规定仍争论不体.本文在阐明行政性垄断的法律概念、特征及其危害性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反垄断法》应当对行政性垄断行为予以规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平衡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我国虽然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明确了反垄断法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但由于相关法律条文过于原则,并不能为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执法提供实际的指导。应在理清反垄断与知识产权之间关系的前提下,立足于我国具体国情,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解决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适用问题。我国对于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应持适度宽松的态度,应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相关指南,促进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执法的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6.
反垄断法中的适用除外制度,是世界各国反垄断法共有的法律制度,其基本作用是修补反垄断法的不足。尽管我国反垄断法已经出台,但其中对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却规定甚少。本文分析了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含义、特征和适用范围等问题,以期对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确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说,中国从1994年起开始起草反垄断法,经过十年努力,终于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送审稿)的起草任务,目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正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将这部法律的审议列入议事日程,明年有望出台。  相似文献   

8.
国有经济在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享有的垄断地位受到《反垄断法》的保护,但是其擅自利用垄断地位阻碍竞争的行为,《反垄断法》应当加以限制,这并不属于《反垄断法》适用除外范围。但在具体适用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行业立法与《反垄断法》的协调问题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在一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但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人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也愈演愈烈,各国纷纷出台法律对其加以规制。我国刚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也单列一条对其加以规范,但其规定过于抽象、原则。分析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关系,解析实践中相关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比较国外规制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立法经验,对我国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反垄断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以期指导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成为主要的经济要素,如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浪潮中把握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之间的关系与原则界限,以便促进良性竞争,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已经实施的《反垄断法》条文,分别探讨了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一致性与冲突。最后,针对我国的立法现状,提出解决二者冲突的办法,建议出台《反垄断法》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专利许可市场中,主要障碍就是对专利许可费的合理性难以确定。专利许可在专利法中存在的问题有:对专利费用的许可问题不详细,也缺乏灵活性,对其实践性的指导意义不大。实施专利技术许可要有具体的专利许可法规条文,要做到专利双方互惠互利,要完善专利合同法,对”平衡利益”进行细化,并运用到专利的实践中,创建专利典型区与活跃区。  相似文献   

12.
专利法和竞争法的交叉部分,即如何适用竞争法规制滥用专利权限制竞争的法律问题,是我国知识产权研究的难点。立足于我国目前专利量激增、专利法改革、反垄断执法摸索前进、竞争政策和公共利益全面整合的现状,采用法史学研究方法,以一战前后的德国为蓝本,将专利池、限制竞争和反垄断规制放到一个和我国当下格局具有可比性的历史语境中,统观这一问题的历史缘起、制度运行细节和宏观经济背景,可以梳理出法律运行中的利弊得失,从而分析其对我国当下相关理论探讨及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维吾尔族基础教育发展进行了论述:以“两基”为重点,基础教育得发展,以保证投入为前提,提高教师水平,以大力推进双语教学为发展,切合实际的落实到实处。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教育教学质量得以加强和提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地方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有限,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支出,国家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应向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申请教师定向名额、申请延长定向招生的优惠政策、以统招的原则分配定向生;中小学学生流失仍严峻,狠抓法令法规,遵守劳动法,国家对贫困县的少数民族高中阶段应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解决贫困县学校的正常开支;提高高中升学率。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是当代各国宪法和法律中常见的概念,我国宪法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分别规定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并没有对“公共利益”作出解释;理论界至今也没有完整而权威的界定,甚至在国际公法学界也找不到精准的诠释,造成实践中“公共利益”的滥用。通过综述各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以找出其中共性的结论,为描述我国宪法条文中的“公共利益”含义,以及限制其随意使用提供借鉴和佐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证据开示制度作为审判前的程序和机制在英美法系国家中非常普遍,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公正性的体现。1996年后我国改革原有的庭审方式,吸收英美法系刑事诉讼中的一些规则和制度,重视当事人的诉讼模式。其实我国新《律师法》已经建立了一种单向证据展示程序,刑事证据的开示制度成为了我国司法界的热点。文章分析我国证据公示存在的问题,重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提出证据公示制度的立法,完善和改革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6.
高校法学教育有两种模式:理论性教育和实践性教育,这两种模式均在我国高校进行不同程度地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宁波高校通过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和法律援助等方法对法学实践性教育进行探索和改革。但整体来看,我国高校法学实践性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从提高认识、提供实验场所、补充案例来源、建设"双师"型队伍和改革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等方面来完善法学实践性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化时代背景下,网络言论侵犯隐私权、名誉权和司法独立的事件不断出现,虽然目前我国有关言论自由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不足以遏制种种网络言论侵权行为。因此我国应对网络言论进行专门立法和完善相关法,并通过合理方式把“网络言论自由”纳入《宪法》。  相似文献   

18.
融资优序理论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却存在“异常融资优序”现象,其原因在于,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股权融资成本较低,地方政府给予太多的政策及税收优惠。使股权融资成本过低,不能实现优序融资。我国应遵循相应的法律和法规,采取行业管制手段,人为地在那些总需求相对最优、生产规模只能容纳几家企业、且尚未形成寡头垄断的行业设置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前十年,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是军事反恐,重心在中东。但是"反恐战争"的目标并未实现,伊斯兰世界更为极端的势力却乘机崛起。同时美国经济依旧疲软,其在世界上的"领导力"也在下降。同期的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带动下却高速发展,使得二战后形成的亚太格局发生"失衡"。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重点是"制衡"中国。这是冷战后美国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周边国际政治环境和发展。美国的战略调整激化了该地区固有的矛盾,离散了区域合作,也使竞争与依赖并存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化。本文试图通过探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及动因,分析"再平衡"战略布局及其局限,评估"再平衡"战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