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屈祺炜 《成才之路》2014,(12):79-79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交流之一,教师的言教就是用语言给学生“传道”“受业”“解惑”以完成其教育教学任务。因此,掌握沟通师生之间的思维感情桥梁的语言十分重要。所谓言教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用适宜的语言信息,恰如其分地传输给学生,以求得每个学生最佳理解和反馈的过程。体育教师主要是通过言教去完成教学训练任务。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探讨体育教师的言教艺术,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非常必要而有益。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学》辅导教学方法浅探□李宪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方式不同,教学对象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也就应该有所不同,电大教学采取音像教学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由于...  相似文献   

3.
从孔门三弟子就乃师一个断言的对话中,可见孔子亲授弟子如何受业,而弟子好学精神又同孔子授业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4.
来个“单句大解放”,何如福建/江汉修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的教学语法的六大特点之一是教学性。他认为由于教学语法所涉及的对象的特殊性,要求语法内容、表达方式要“容易为教者和学者所接受”,要有可接受性。(见庄文中《张志公先生和理论语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语法知识错综复杂,抽象枯燥,分歧较多,语法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尤其是中师汉语教学多年,深觉语法教学之不易。基于此,本文拟引入“系统论”这一概念,对中师语法教学的原理和方法谈一些浅陋的看法。一、关于“系统论”所谓系统,《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如“系统化”、“组织系统”,引申为有条理的,如“系统学习”。在系统这一概念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个“系统工程”: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进行组织管理,以求最佳效果的技术。它是一个原理,也是一种方法。在现…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视野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认为,只知“受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师,无论他知识如何渊博,技艺如何纯熟,也只能当一个“教书匠”;在“受业”基础上会“解惑”,将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准确明白地阐释清楚,进而提出更深难的“惑”让学生思考,启迪智慧开阔思路,这种教师有资格被称为“教书先生”;而那些在“受业解惑”的基础上,以“传道”为目标,教人“继其志”,塑造学生崇高品性的教师,才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最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法教学的“更新”问题,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语法教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脱离了已拥有丰富语感知识的学生实际,偏离母语特点,语法教学劳而功微,事倍功半.语文教师困惑于前,腹诽于后,“淡化”、“取消”的呼声日趋强烈。许多语法研究者都从现状出发,探讨语法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但这仅仅是就事论事的表层思考.实际上,语法教学中的种种问题起源于语法研究领域,语法研究中的诸多弊端都在语法教学中得以印证和体现。因此,从推溯语法研究史的角度来分析语法教学困境的成因,能更好地探讨新…  相似文献   

8.
韩愈《师说》开头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大学、中学和其他选注本均释“受”字为“通‘授’”或“同‘授’”。我认为这样注解是不妥的。这里的“受业”应是“援业”之误,应予改正。“受业”不同于“授业”。早在先秦就有“受业”的说法,即学生从师学习之意。《孟子·告子下》载,曹交对孟子说:“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说的是曹交想在孟门当学生从师学习。《史记》多次用“受业”。《孟子苟卿列传》叙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孟子在  相似文献   

9.
郑丽青 《甘肃教育》2007,(9S):15-15
从“教书匠”到“引导者”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不只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和“蜡烛”的角色,更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自身也需要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两个语法问题狄小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自1984年问世以来,一直是指导中学汉语语法教学的纲领性文献。然而,这个仍处于试用阶段的“语法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拟讨论其中的两个语法问题。一、《提要》的“概述”部分,着眼...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与认知修辞中的理论构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法教学中有些语法现象没有可供识别的语法形式,但又必须有所归依和分类,这样就出现了“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认知修辞中,往往会有“相对”“相反”的修辞策略,如语言表达,既要求明确,但该模糊的地方也必须模糊。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重视理论建构,这就是辩证法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试论教学理论研究的思维变革徐继存西北师大教科所教学理论的突破性进展有赖于教学理论研究本身独特学术造型的形成,而这种独特学术造型的形成则又赖于教学理论研究者对其研究对象与方法的深刻反思。一黑格尔认为:“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 ̄...  相似文献   

13.
韩愈在到币说》里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如果把“受业”解释为“接受学业,跟随老师学习”,或者把“受业”理解成“学生对老师的自称”,显然是讲不通的。因此,“受”应该为通假字,其本字应为“授”,“受业”的意思为“教授学业”。  相似文献   

14.
陈蕾 《英语广场》2023,(5):128-132
单元主题意义引领下的“交流互动式”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从“引出主题,呈现目标,感知语法现象”“依托主题,自主学习,识别语法形式”“拓展主题,生生互动,探究语法规则”“升华主题,集体交流,运用语法知识”四个维度推进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习得语法规则,有效地运用语法知识来表达主题内容、探究主题意义,实现语法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人类思维的日益精密,不仅有赖于社会实践,而且有赖于语言的运用。由此不难想见,语法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大家一提语法教学的目的,往往只有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这一条,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又往往将听说读写能力也抛到九霄云外,成了为语法而语法。这正是语法教学直至目前距离自由王国的境界甚远,学生不胜其苦,教师不胜其累,到头来却收效甚微以至起反作用的根本原因。本文打算就语法教学中如何立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来精减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加强教学实践性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苏虹光老师从事语文教学30余年,她是一位好教师,也是一名教学法的研究者。她一直对中学语法教学情有独钟。她说:我并不认为语法没用,语法学得快的学生,语文成绩提高得也快。只是目前语法教学确实存在着效率不高的情况,应该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苏老师跟同行们一道探索的“结合阅读、写作进行语法教学”的模式,取得了好的效果。80年代,苏老师努力教好中学语法,体会到完全按照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和安排,收不到“精要、好懂、有用”的教学效果。实践使她悟出:中学语法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改革教材。1992年,苏老师参加了北…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交际法引入英语教学课堂,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受到批判,人们把听不懂说不出的根源都归结在语法教学之上,语法教学成了众失之的。师专英语专业学生象很多人那样,也提出“淡化语法”一说。文中阐述了从交际教学法企图排斥语法和排斥不了语法的两个事实得到的两点启发:不能排斥语法启发我们深入认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企图排斥语法则使我们认识到语法教学有改革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何仕凤 《考试周刊》2010,(12):117-118
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演绎法来教授语法规则。演绎法的教学模式为:规则-例句-练习。尽管演绎法直截了当,暂时省力,学生压力较小,但它也会养成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对于教师灌输的语法知识,他们更多地依赖记忆,也正斟此,滥用演绎法有时被批评为“填鸭式”教学。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朋能力这一总体目标,《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部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宏观的教学建议。根据这几点建议的精神,语法教学模式也应调整和改革,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语法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9.
“淡化语法”论提出要淡化甚至取消语法教学,这种观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法教学的淡化及中学生汉语语法水平、语法素养的下降,其危害极大。因此“语法教学”不能“淡化”,其理由有四:一是语法学习对语言获得有着积极作用;二是语法学习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三是语法学习有助于学习外语和古代汉语;四是语法学习能切实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法学习也是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状的一个新支点。  相似文献   

20.
语素(morpheme)也译为词素。过去,传统的语法书一直习惯采用“词素”这一述语。1981年7月哈尔滨“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以后,根据《<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的精神,开始在教学中改词素为语素。此后中学统编语文课本和许多大学的现代汉语教材也都纷纷改用“语素”这一术语。但语素的教学仍沿用“词素”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