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世界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最大经验,都是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大幅提升。日本、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把教师成长在提高了学历(本科以上)要求以后引领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斯蒂芬和沃尔夫(1997)研究揭示出的教师生命周期:“实习教师——新教师——专业化教师——专家型教师——杰出教师——退休教师”,其所表明的意义也就在于让每个教师通过课程活动朝着更高一级的“教师素质平台”攀行。反过来的意义就是:只有高素质  相似文献   

2.
仔细反思一下教师培训就会发现,单一的课程类型、不完整的课程结构,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因此,从培训角度探索以丰富、完善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和发展教师实践智慧和能力为目标的新型课程——实践课程,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是以国家力量进行课程开发的,这就造成了广大教师缺乏课程参与意识,养成了执行上级命令以及使用熟悉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的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开发的课程只能说构成了理想的课程,而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了解、认同、支持、投入与否,对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的时代。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教师。教师观念、角色上的转变对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学英语教师,也该顺应这一改革,在课内、课外实行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重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轻视教育理论的研习,课程、教材的改革是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致的,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其实施者——中小学教师不能不切实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问题。只有完成新理念的内化,才能生成新的技能。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在实践中广大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感觉有些棘手。然而新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这个新的课程环境可以保证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教师能否拥有课程权力,决定着课程实践的品质。"防教师"的课程范式把课程误解为"静态文本",把教师看成课程知识的传承者,教师没有研制、建构课程的权力。这种课程远离了学生生活,限制了学生和谐成长与深度发展。教师拥有课程权是课程理论发展的必然之路,它有利于课程改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课程运行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2年,由学校提出、镇政府牵头,发动镇文化站人员、离退休教师,本校教师参与,经过搜集整理归类,编出了一本小册子《秋瑾故里——福全》,而学校刚好于2003年秋季用它作初一地方课程的教材,作为编写者之一,我成为了校本课程的任课教师之一。  相似文献   

9.
姜月 《黑龙江教育》2006,(7):184-185
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直接关系到准教师入职前的素养,本文从准教师——师范生的角度入手,运用调查和访谈方法,获得不同院系、不同年级师范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的评价,评价内容涉及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实践活动等方面,评价角度包括上述几个方面的可取之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师范生自己的建议或希望。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是继《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的对话》通识培训之后所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该课程通过47个案例对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师行为的层面上作了具体的阐述,既对新课程中教师的行为进行理论性的评析,又是对教师行为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引导。因此,从该课程的考试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级领导对《综合实践》课程也更加关注,广大任课教师对课程的独特性、理论性、实践性理解也更透彻,因此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探究最佳教学效果,追求高效率——低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寻求课程理解--从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得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课程理论学家多尔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批判和继承了前代课程理念,形成了自己的课程观。本文将从课程理解这个角度来谈谈其对教师的启示。教师的课程理解将围绕着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来展开论述: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实现课程理解的途径——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13.
为回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解决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教育部于2011年10月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家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该《标准》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为课程建构理念,研制出一个具有模块化、选择性、灵活性等特征的全新课程框架.《标准》实施十年,规范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调整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推进了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创新.在新的发展阶段,《标准》面临着如何与其他相关标准有机衔接、如何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完善等问题;基于《标准》的课程创新也面临着如何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如何加强教师教育课程的学术研究、如何加强课程创新的制度保障等一系列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拉开序幕,这无疑对我们基础教育战线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新的使命——培养创造型教师。这就须对现阶段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观念、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试析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阻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士会 《学科教育》2003,(8):11-16,22
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课程改革经常遭到作为改革实践——教师的阻抗。阻抗的因素既有来自习惯的惰性、知识的缺失,也有利益的担忧与体制的滞后,以及人际关系的失调等等。消除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阻抗需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改革观、营造改革的浓烈氛围、建立与健全吸纳教师参与的课程改革的决策与激励机制,革新教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未来教师"的角色期待和特征分析,我们提出了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思想观念构成了课程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程序遵循如下基本活动线路:课程问题的生成与建构——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模拟——问题实质的诠释与探究——问题现状评价与超越。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似乎正印证着国外的一项研究——改革方案被采纳后,教师的行为只有16%符合方案所要求的模式。这主要与当前教师们的课程意识淡漠有关,直接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世佳 《教育探索》2005,(11):15-16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应关注新课程在教育理念、目标、内容、结构等一系列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作为一线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者应具有实施新课程的创新素质,从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管理对幼儿园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运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研制的《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对来自全国100所幼儿园的300个班级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管理质量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班级教师关系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在幼儿园管理质量与班级课程实施质量之间均发挥了跨层次的部分中介作用。幼儿园应关注管理对班级课程实施质量的积极作用,促使班级教师形成互动交流、合作共享的积极氛围,加强教师能力建设,提升教师培训与教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赵勤 《现代教学》2005,(5):43-44
面对新课程,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都是实施课程的主体,而校长更是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应满怀热情地成为新课程理念的第一实践者,担负起帮助“教师进步”的责任。我确立了一个最执著的责任目标——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