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城市规划外部环境和任务的改变、新时期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目前地方高校课程建设中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都对城市规划与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树立以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建设新理念,结合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系统性、实践性等特点,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学习模式转变、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广州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在对其区域与城市规划课程开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与城市规划模拟实验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对该实验课程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网络查询和典型调研,获取部分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对比分析了10所典型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从专业特色、专业交流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不断促进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贵州财经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的课程教学现状,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了对思路定位、目标导向、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考核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更新课程教学理念、凝炼先进的课程教学范式、深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拓展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建设完善课程网站、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方案、课程实践多元化、改革课程评价及考核方式、培育优秀的教学团队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全方位立体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与实施方案,对提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以广西某工科院校该专业的设置改革为例,结合全国其他部分高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探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惠英 《教育教学论坛》2014,(41):133-135
城乡发展与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是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是交通规划与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之一。本文以同济大学交通学院为例分析了目前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建设中的不足,提出了交叉融合、突出特色的课程转型目标,并从教材体系编写、课程内容凝练、教学方法研究、网络课程中心与案例库建设等方面,探讨了转型后的城乡规划与交通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原理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较为复杂,学生难以充分理解和掌握。文章根据现有的资源特色从学校资源、地域资源、专业资源等方面进行探讨,使教学内容更能贴近学生生活,逐步探索适合浙江农林大学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以及理论方法的转变,结合当前经济形势、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课程的学期设置、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以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为例.进行了地方本科院校工科类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目的在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城乡规划建设人才,促进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了当前高校地理专业新技术的基础上,就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发展状况、培养目标及其主干课程的基础等方面,对该专业所涉及的课程进行了详细的框架分析,初步提炼出该专业不同层次的课程分布模式,并据此总结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几种特色培养模式,希冀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快速而准确的专业定位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进行专业调整改革后,新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面临着明确专业定位、调整构建合理课程框架等诸多现实问题.文章对现有部分高校新设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其与相似专业的异同点.从人才培养目标、技能要求方面明确了专业定位.在综合考虑高校大类招生和学分缩减等背景下,基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初步构建起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为新形势下该专业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1999年成立以后不少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视角对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以2000-2009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发表的有效专业研究文献60篇为研究样本,就文献数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文献来源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文献数量看,平均每年6篇,成果偏少;研究主要内容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热点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专业研究文献来源较广,但集中分布在江苏、湖南、福建与广东;设有该专业的158所高校中只有40所高校有文献发表,高校的专业研究需加强。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开发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结合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零件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分析了与"零件计算机辅助制造"紧密相关的职业能力分析、学习领域制订、学习情境设计3个阶段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设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认同、重视个人职业发展,但专业发展规划还需要加强、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够得到院校的支持。高职院校有必要基于各展所长、分类发展的原则,帮助教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设计。通过对教师进行分层和分类,帮助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定位、帮助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方案,设计个性化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设计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支持框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等措施,达到实施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理论,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对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进行解构和重构,按照“建设网站-网络构建-管理网络”的思路.提炼核心能力,并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为检验标准,确定网页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网络安全师三大方向。然后设计相应的核心课程及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发展规划质量决定高校事业发展水平,提高地方高校发展规划编制质量,要求发展规划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高校自身实际,坚持发展目标、举措、保障相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决策程序,科学构建高校发展规划体系,加强发展规划研究,大力加强发展规划队伍建设。为此,实现高质量发展规划引领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要求编制发展规划的重点是找准办学定位、彰显办学特色、打造办学品牌,难点是统筹配置学校各种办学资源,还应处理好适应与引领、教学与科研、学术与行政、硬实力与软实力这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研究的是关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总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幸福和个人发展。加强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课程目标、课程建设理念、管理体系、课程体系、课程实施形式、评价和考核模式等方面对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建设有效性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职业规划素养是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反映了大学生在规划时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它由职业规划意识、职业规划知识、职业规划能力、职业规划道德四方面内容构成。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素养,不仅要求学校应协调各种教学资源,成立生涯规划辅导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也要摆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充分利用课内、课外学习平台,提高自身生涯规划与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开发校本课程是我国改革传统课程、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一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课程开发的方向,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辩证的学生观和科学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9.
一个成功的策划 ,实际就是一种创新 ,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 ,要使期刊得以发展和提高 ,必须精心策划。策划应遵循的原则 :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将办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进行策划 ;体现学报的特色要贯穿策划活动的始终 ;置身于整个学报界这个大环境中进行策划。策划的主要内容 :读者阅读心理策划、学报质量策划、学报选题策划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 is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tasks teachers have to carry out before their direct action in the classrooms. This planning is closely interrelated to the way teachers teach. The question about how and why teachers reach their decisions in their pre-class planning is a classical one in the research into curricular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he aim of this paper will therefore be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icular planning and curricular practices, studying how nin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s using an ICT resource plan their actions and execute them. For the research, we obtained video recordings of classroom practices and interviewed the teachers just before they went into class. By applying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we have been able to identify the element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the teachers make decisions in lesson, their conceptions about ICT, and the types of activity that are held in all the classes.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conclusions reached by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nning and doing, in the sense that the activities, understood to be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the ones that link the design of what is to be done and direct action. Likewise, the results ratify prior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materials and resources as aspects that teachers can rely on for support in the management and presentation of classroom tasks and content. The introduction of ICT does not modify the teachers’ curricula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