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产业集聚已成为现代产业空间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产业集聚不仅仅表现为空间地理层面上的聚集,更在集聚过程中体现出独特的特点并发挥着诸多内在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一个城市经济因为产业集聚化发展呈现出非常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潜力。产业集聚不仅有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城市化进程,而且改变着企业传统经营模式,有利于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区位商定量研究方法表明,大连市一些产业部门的集聚效应在辽宁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均很明显,有着很强的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但还有一部分产业部门仅仅在辽宁省范围内集聚效应明显,在全国范围内集聚效应却较弱,需要进一步加以扶持和推进。  相似文献   

2.
主要是研究中国工业的基尼系数与产业集聚程度。文中的分析表明中国的制造业集聚呈上升态势,这说明中国产业分布的空间集中程度在提高,集聚和地方专业化呈增长趋势。中国工业区域化的决定因素则告诉我们,自然要素资源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集聚,运输成本、市场规模仍然是决定行业区域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积累——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的区域经济增长中,产业集聚十分重要,其与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日益明显,这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专业化人力资本与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前提条件,它所带来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产业集聚区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产业集聚有利于专业化人力资本由专用性向通用性转化,促进区域内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竞争与积累,激发和带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4.
一个地区产业之所以能够集聚发展,必然有一系列推进其产业集聚的因素。研究显示,常州地区产业集聚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科技因素、产业因素。企业家的推动作用和地区比较优势是最主要的促进因素,而常州区域内的骨干企业、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及产业价值链等未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可以有效地实现产业布局的集中优化,形成规模效应,继而产生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产业集聚产生"集聚效应"的理论分析,探讨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并分析产业集聚的优势,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由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旅游产业共同构成,涵盖20余门类,在空间上形成六大集聚区。西安文化旅游产业集聚的突出特点是人文集聚和文化体验因素集聚。产业集聚的主要动因是缓慢的市场拉动力外加政府政策激励力和文化传承责任力,运营模式是文化+旅游+人居+商业,发展模式是一种文化经济模式。西安文化旅游产业集聚也存在着三大明显的缺点。因此,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必须在世界视野内准确定位,充分挖掘周秦汉唐的文化内涵,加快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区的建设,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区域聚集,走好文化开发和旅游协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影响长江三角洲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子。并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集聚作用是影响长江三角洲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而城市交易效率、人力资本因素也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集聚的原因。但是.随着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内城市之间基础设施的差异进一步缩小,推动外商直接投资由中心城市向其他城市逐渐扩散,生产成本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并不显著。为进一步提高长江三角洲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整体水平.应该发挥不同城市的特色.引导不同城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工。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经济组织形式,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区域分工效益。现代印刷业是新兴都市产业,产业集聚是印刷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问题是制约印刷产业集聚发展的瓶颈,为加快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必须破解企业经营用地的瓶颈问题。结合城市工业总体布局规划和印刷企业发展现状,从行业趋势、地区差距和企业集中度等三个维度,分析总结郑州市在推动印刷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的努力与经验,提出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条,发挥企业集群优势,规划专业产业园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产业集聚程度的评价是产业集群分析的基础。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忽略产业交互的缺陷,利用产业自身竞争力和关联效应两个维度构建了双维度评价模型,并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进行了分析,发现产业发展态势较差,带动效应不强,且地区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大部分工业产业集聚程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缺乏突出的优势集聚产业.因此,应该大力优化河南省产业结构,重视潜在优势集聚产业的培育.同时,发挥本地龙头企业和外来转移产业对于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国产业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通过静态区位熵指数和动态产业集聚指数的计量分析,表明河南省南阳市主要工业产业集聚程度差异比较明显,其中食品制造业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集聚特征。因此,要发挥南阳市区域性产业集聚的经济带动作用,首先,必须从南阳市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定中长期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其次,采取针对性措施大力促进南阳市食品制造业快速发展;再次,要从构建区域性技术创新网络入手,做大做强南阳市资源型产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计算反映城市间空间关联的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社会矩阵,并将其引入空间自回归模型(SAR),从空间维度研究长江三角洲十六个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为克服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中存在的固定效应,采用具有固定效应的空间自回归模型进行数据的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各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城市间的地理距离、经济社会联系能够有效地刺激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区间溢出,城市的创新能力、知识溢出、消费者需求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均具有正向影响,政府行为中的对外开放度的影响为正,但政府干预过度及政策扶持过多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是现实生活当中非常普遍的经济现象。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已有明显的地理集聚现象,部分行业存在着较高的集聚水平,产业的集聚水平总体上在不断上升,产业在地理上的分布基本上向东部地区倾斜。如何实现产业在落后地区的集聚,发达地区的部分成熟产业如何向落后地区转移,则构成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旅游产业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力是客源市场和旅游资源。文中阐述了旅游产业集聚衍生的正向效应以及旅游产业集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产业梯度差异是地区间进行产业转移的前提。文章以长三角各地区产业梯度系数为重点,从产业梯度系数着手,引出区位商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并分别围绕这3个方面分析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产业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产业存在梯度差异且具有互补性,通过产业转移可使区域产业分布合理,实现产业生产效率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金融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之一.文章利用简化的威尔逊模型对空间关联的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三个经济区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后发区域金融存量水平较低,中心城市金融辐射能力较弱.因此,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加速资源流通,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区位商方法测算中国各省域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知识产出和经济效益是否存在门槛效应。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不高但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存在东高西低的现象;研发投入是推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对知识产出和经济效益分别存在显著的单门槛和双门槛效应,跨越门槛值后,研发投入对知识产出的促进作用增强,而对经济效益的抑制作用减弱。因此,应当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鼓励高技术产业大规模集群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是其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这给相对欠发达的安徽带来了发展契机。文章在分析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优势与劣势基础上,提出提升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层次需要实现从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承接单个产业向承接组团式产业转变、从政府外出招商向企业自主联合转变、从承接加工型产业向生产服务型产业转变、从承接衰退型产业向扩张型产业转变。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能否适时升级,已经成为关系安徽整个21世纪的经济发展能否跟上全国步伐和经济地位能否提升的关键。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的原因与存在的问题,既有资源禀赋的约束,也有历史问题的影响,更在于政府发展战略的不连续,没有形成自身的优势主导产业,同时还在于创新不足以及利益分享机制的不健全。为了加快安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安徽省必须研究主导产业选择的适用基准,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以保证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