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师教育研究》2016,(2):27-33
对1949年以来国家颁布的6部减负政策文本进行高频词汇统计,选取16个具有代表性的高频词汇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减负的重点内容从最初的时间负担到八九十年代的教学、考试负担再到21世纪的作业负担,减负的责任主体涉及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社会,前三个主体的词频波动较大,且出现被弱化的倾向,后两个逐渐成为减负的重要力量。依据变化趋势,提出三个方面的政策优化建议,一是政策制定应剖析负担产生的深层原因,形成各层协调的配套政策体系;二是从语境上使负担指向词汇获得行动意义,在"如何减负"上提供行动指南;三是充分发挥专业执行者在政策实践中的作用,将专家纳入执行群体。  相似文献   

2.
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义重大。以70份地级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文本为对象,从政策背景原因、政策内容、推进方式、责任单位4个维度,分析地方减负政策对为何减负、减何种负、如何减负、谁来减负四大问题回应的特征,表现为:减负背景原因严重忽视,地方政策内容同质化,推进方式多态并行,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迟滞。为完善地方减负政策和提升政策效力,应当注重增减结合,进一步明晰减负原因与明确减负目标;政策内容考虑因地制宜,探寻减负方案的地方表达;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实现标本兼治;推进部门联动,寻求改革的全方位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教育中学生应该有负担,但是在现实中承受着过重的负担。针对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对减轻学生负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厘清建国以来"减负"政策历史变迁的基础上,对减负政策进行反思,从而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更好的实施减负政策。  相似文献   

4.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小学减负的政策文本作出梳理和分析。梳理发现,中小学减负政策的生命周期在一个时段内呈现不断缩短的迹象;减负政策主题从早期的单一而明确形态向内容复杂变化,但保留了原始的归因认识;减负政策呈现了几大进步特征,但局限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归因和实际操作上并没有明显突破。总体看,针对减负政策及其文本的阅读疲劳症和执行厌烦症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5.
李学 《教育导刊》2014,(3):33-36
减轻文化课负担,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综合运用各类手段是当前减负政策的基本取向。减负政策存在的前提不明、指向不全、配套改革进展缓慢等问题,应通过明确课业负担内涵、完善学业质量监控体系及统筹教育改革等方式或手段加以解决,以提高减负政策目标针对性和政策执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7.
自200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至今已经一年有余,对于"减负"政策取得的效果众说纷纭.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减负"政策呢?本文从"减负"政策的背景、效果、改进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给中小学生减负,是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也是当今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回顾减负历史,我们看到学生负担过重问题由来已久,减负政策年复一年的被提出.却始终没有落到实处,收不到实效。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构建以工具类型为X轴、以责任主体为Y轴的二维分析框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的116项基础教育减负专项政策和相关政策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减负政策工具的使用存在整体结构不合理、参与主体不均衡和实效性较差等问题。为更好地缓释与纾解减负政策执行中的阻滞力量,提升政策绩效,建议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平衡多种工具的使用频度;设计“选择性激励”工具,消解集体行动困境;推进治理变革,谨守中央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职能边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列举了基础教育"减负"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政策表面化、政策扩大化和政策被替换等失真表现,分析了基础教育"减负"政策失真的原因,提出加强宣传使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准确,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建立基础教育"减负"的督导评估制度等对策来解决基础教育"减负"政策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基于价值理论,从价值选择、价值认同、价值转化三个维度对中小学生减负政策进行评析。研究发现,政策实施面临复杂的价值困境,主要表现为价值选择冲突、价值认同度低、价值转化收效甚微。具体来看,一是政策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致使决策者的"质量观"、目标群体的"唯分数观"和学校与教师的"争排名观"产生冲突;二是"沉疴难治"的工作艰巨性和民众消极的"态度泛化"造成政策价值认同度低,催生合法性危机;三是政策目标的偏离或落空,致使政策价值转化收效甚微。为了摆脱减负政策的价值困境,必须推动模式突破、制度突破、观念突破,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全面推进考试评价体制机制改革,促使目标群体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相似文献   

16.
用倡导联盟理论分析范式,检视我国减负政策的历史变迁与逻辑演变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减负政策经历了萌芽期、加速期和提质期三个阶段,呈现出全面化和特色化的发展态势。运用倡导联盟分析框架梳理我国减负政策文本,审视其逻辑演变发现,减负政策的发展受到政策子系统(包括党和政府主导的支持者联盟、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反对者联盟以及调和联盟间矛盾的政策经纪人)、政策取向的学习(包括联盟间的内部学习、跨联盟间的学习和外部学习)与政策子系统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党和政府主导的支持者联盟始终占据优势地位,特征明显。未来减负政策应敏锐识别问题来源,及时捕捉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的现实变量,审慎借助媒体和舆论的力量;坚持多中心的治理理念,扩大减负政策场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减负政策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零起点"政策旨在应对当前社会上让儿童过早追求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倾向,减轻儿童的负担和压力;同时,"零起点"政策更重要的使命是要让教育者回归教育的本原,探寻儿童的发展规律、学习规律。为此,在"零起点"政策视野下,政府更应该引导社会、教育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语言表达、社会性发展、坚持性、独立性等指向儿童未来成长与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基础素养。关注学习基础素养的政策意义在于:引导制订更科学的入学准备和幼小衔接政策;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基;培育家长和学校有良好共识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基础教育减负问题的重视,中小学"减负"政策失真的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减负"政策的失真一方面不利于中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因而,切实落实"减负"政策迫在眉睫。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减负"政策失真的原因,并针对其提出了现应的措施,以促进"减负"政策的切实落实及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9.
学生课业负担过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不利于提高民族素质。在我国六十多年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一直是受到党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高度关注的大事,出台了许多减负政策,对于减负机制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减负工作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减负政策是国家提出的一个长期执行的政策。但其效果起起伏伏,非常不稳定,减负政策执行后在一定时期内效果显著,学生负担明显减轻,但也存在有的学生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增加的现象。在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理论指导下,本文对减负政策执行障碍从减负政策本身、传统文化、经济制度、考试制度四个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减负政策执行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